《神州殡葬》第3期

观点碰撞:“生态节地葬”究竟应该怎么葬?
文 / 本刊特稿

武汉八叠山生命文化生命公园江杰灵

生命公园在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做了很多积极尝试。从建园之初,生命公园便开设了花坛葬、树葬等环保葬式。逝者的骨灰将存放在环保材质的容器内,深埋在青草和鲜花之下,在特区边线石面,会留下逝者的姓名,告诉后人,这世界我曾来过。尽管没有硬质墓穴和墓碑,但逝者长眠于鸟语花香的世界,回归湿润泥土,来年将开出繁花似锦,萌出绿茵一片。

为了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命公园还开设了小型墓,不到0.5平方米的墓位,充分体现了节地、环保的理念。生命公园的墓区种满各种绿植,放眼望去,树木掩映着墓碑,一片鲜花似锦,生机盎然。据生命公园绿化负责人介绍,生命公园墓区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

普及树葬习俗任重而道远,推广节地生态葬,关键在于引导百姓转变观念。生命公园响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对各地积极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倡导,在清明期间,向社会发出《生态公益环保葬征集令》,免费提供环保葬地、举办集体安葬仪式。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生命公园环保葬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离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殡葬新风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青海海东福寿人文纪念园汪道友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城市,因此殡葬观念相对落后,群众很难接受新式葬法,如青海目前大部分群众还停留在“回祖坟山”的习惯,城市户口的群众买公墓都还停留在“墓碑高”、“占地面积大”层面,对艺术碑、小型节地墓都不理解不接受,政策宣传接受度不够,从经营性公墓自身角度来说产品的开发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生态节地葬的全面实施需要政府层面对政策的宣传、市场对产品需求的转变,还需要经营性公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等多举并措才能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

自2018年举行青海省首届全免费节地生态葬以来,海东福寿人文纪念园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因地制宜,分阶段推出了部分群众能接受的生态节地葬,已连续3年每年向社会提供150个全免费的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等。

2021年4-7月,海东福寿人文纪念园将再一次与青海忆平生殡仪服务公司强强联手向社会提供350个壁葬全免费使用,并向社会开放了免费96100预约咨询登记号码,市民均可免费使用壁葬。

随机采访正在扫墓的市民郑先生

生态节地葬应该是更高级的安葬方式,而不是让人们觉得这种安葬方式很便宜才去选择。在我看来,树葬花葬海葬这些方式浪漫又特别,比较符合新时代人们的需求。但要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理解生态葬是“改善”而不是“刚需”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发展生态葬,应该加强人们的正确认识,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加以宣传。让大家逐渐认识到生态葬和传统的墓碑安葬是对等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生态葬。

江西殡葬投资集团 涂冬生

放眼中国大地,无论是经营性公墓还是公益性公墓,都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不可降解材料多、资源消耗大;功能简单、仅能安葬骨灰;碑石林立、气氛恐怖;墓价高企、诟病频仍;死墓危机等等诸多问题。2019年10月,北京市殡葬协会举办“绿色殡葬论坛”,本人有幸获邀参会并作“保留什么,不保留什么”的演讲,得到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由此延伸,提出“生命纪念馆”的构想。

“生命纪念馆”遵循生态节地的理念,秉承尊崇生命、慰藉心灵的宗旨,不仅让逝者的骨灰奉安,更要保留生命的信息,保留精神产品,让生命永存的希望梦想成真。以安放6万个骨灰为例:

1、建筑设计:占地12000㎡,不到20亩。地下建6000㎡左右地宫,容纳60000个逝者骨灰。按使用周期60年算,每年可接纳1000个。按5‰死亡率计算,可满足2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安葬需求。60年后集中深埋,永久入土,可循环使用。

地上建生命公园,包括停车场、景观花园、生命纪念馆、办公接待用房等。

2、功能:①奉安逝者骨灰②保留生命DNA信息、期待未来科学更加发达后复生③保留精神产品④保留文物(遗物)⑤保留灵位⑥云端信息储存。

3、造价:约1800万,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政府投入,百姓免费使用。

4、节地:人均占地0.1㎡。

安化县殡葬管理所 李征智

生态节地葬从根本上来讲观念转变是关键,要宣传和引导群众改变殡葬习俗接受这种葬法。在现实社会中,“厚葬薄养”的思想还是很严重,尽管对父母生前照顾未必周到,但葬礼一定要办得体面排场。因此,很多人宁可去高价购买墓地,也不愿意采用更时尚、更简洁的“绿色殡葬”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观念。所以,生态葬不仅是一场葬式改革,其实更是一场精神文明和人文文化的改革,要从心理需求、地方习俗、成本支出、大众接受度等多个社会维度形成合力,引导丧属建立一种“保留逝者的人生文化最具有意义”的价值观。

重庆南山福座 王真

时间已经步入2021年辛丑年,但新冠疫情仍未过去,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引起了全人类深深的反思。

地球的土地有限,人类却在一代又一代地逝去,墓葬土地资源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尽管接受程度日益加深,但环保葬这种不占用土地和少占用土地的方式,比如树葬 、海葬、花坛葬 、壁葬、草坪葬等,在轰轰烈烈的殡葬中,仍然显得势单力薄和遭受冷遇,还没有成为墓葬方式的主流。

环保葬为何叫好不叫座?除了囿于传统观念和传统认识,难以接受新型殡葬方式之外,环保葬的推广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突破?根据我们对到陵园参观的众多市民调查得知,主要有两个方面顾虑,一是担心没有独属的区域,未来不方便追思祭祀亲人;二是怕承受不了亲友邻居“不肖子孙”的误解,背负“为了节约钱而不尽孝道”的骂名。

所以我们在推广环保葬的同时,也要理解逝者家属的心情,逐渐打消人们的顾虑。比如在环保葬区域设立一些特定的追思、纪念场所,把环保和亲情结合起来。并且给予更多的环保葬方式以及环境的选择,当葬式更多元化,人们便不会再狭隘于单一传统葬法。何为“风俗”?“风”指环境,“俗”指习俗,当有更多的环境选择,更多的习俗也会随之涌现,并为世人接受。

相信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公众的丧葬观念已在逐渐改变,推广新型“环保葬”的难度将会逐渐降低。最后,引用一位为自己百年后选择节地生态葬的抗战老兵的原话:“人死后还能为社会做的贡献,就是选择环保葬。”

安吉龙山源 黄模敏

2015年,安吉龙山源•人文纪念园积极响应国家节地生态葬号召,结合安吉本地的特色生态资源,率先推出“生态竹林葬”,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届集体生态竹林葬,送别了97位逝者。

“生态竹林葬”园区占地10余亩,区别于传统殡葬,摒弃一人一碑的墓葬形式,园区内不设置单独墓碑,统一将逝者刻于主题纪念碑;葬式上采用可降解骨灰坛安葬,3-5年后骨灰自动降解,实现土地的循环使用;祭扫方式上倡导鲜花祭扫、无烟祭扫等绿色祭扫,让生命融于清风竹林,与鲜花相伴。

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 李晶

据调查得知,目前制约生态葬推广的主要因素有:(1)人们大多受“入土为安”、厚葬等传统观念影响;(2)全社会营造生态葬法的宣传引导不够;(3)用于生态葬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公祭型场所;(4)政府对于生态葬的优惠政策不足等。

鉴于此,业内专家给出相关建议,要使绿色殡葬得到更好的推广,首先必须摒弃人们陈旧的观念和习俗,以实际案例进行深度宣传,让公众看到绿色葬式的益处和成效,从观念上认可生态葬,接受生态葬这一模式。

在推广与宣传上,要多措并举,以点带面开展宣传;通过热点造势与传媒助力,进一步提升生态节地葬的知名度和接受度。

上海福寿园 杨逸婷

在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的大环境下,节地葬是日后殡葬行业的大势所趋。然而,在“入土为安”“厚葬亲人”的传统思维的捆绑下,相较于传统墓葬,节地葬的热度却始终“火”不起来。“如何打破固化的传统思维?”成为了行业难题。

1.做好社会教育,传递绿色理念

节地葬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融合的体现,生命源于自然,自然反哺生命。我们应该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将节地葬的概念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塑造正确的生命观,做好底层教育。

2.“以人为本” 推出个性化节地葬产品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存在差异性。以人为本,从每个独立个体出发,推出个性化节地葬产品,迎合不同群体。

3.打造节地葬示范单位,提高信赖度

以点及面、以眼入心,树示范单位、作创新标杆,带动节地葬的整体发展,提高民众对于节地葬的信赖度。

福建圣泉陵园有限公司 傅振光

推行节地生态葬是移风易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为,首先节地生态园区规划建设必须要高起点、高品质、高档次,把节地生态园打造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墓葬区,使节地生态园成为陵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和支持。建议凡在陵园内建设以格位为主的综合楼,政府在用地、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经营性陵园开展节地生态葬工作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逝者安葬于节地生态区的,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节地生态葬涉及到传统观念和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必须加强节地生态葬的政策解读、宣传引导等工作。四是中殡协适时组织召开节地生态葬的专题会、研讨会和推介会等,多提供先进的、优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地生态示范和宝贵经验供学习借鉴,促进节地生态葬建设工作健康开展。

上海南汇长桥山庄 冒美娟

1.要变革墓葬形式,创新开发节地葬式

尽可能利用零星地块、边角地块,创新开发建设景观壁葬、铜罐葬、微晶石葬、花盆葬、多层景观葬、深埋生态葬等主题葬区。以节地生态葬为引导,赋予殡葬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殡葬新风。

2.要变革建墓用材,符合生态环保需求

积极探索研发具有环保特性、可回收特性且与生态环境相容的新型用材,建设新型环保墓穴,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墓园”、“绿色殡葬”的工作目标。

3.要变革传统规划,建设庭院型景观墓区

墓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应以园林素材和殡葬文化的结合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建墓区庭院景观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提升墓区的整体品质。长桥山庄新建成的传承园,通过新的设计理念,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庭院型景观化的设计效果,为市民营造高品质的纪念和缅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