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3期

丧葬仪式应是连接情感的纽带
文 / 夏冰 艾可西斯特姆科贸

死亡是自然现象,就像动物的死亡和草木的凋零一样没有社会属性。当人的意识不断发展,人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属性后,死亡也就成为一件社会性的事件。死亡事件的社会属性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特色来表现。古代重礼厚葬,因此社会中死亡事件都是隆重的,应该是最重要的集体性的社会事件。现代人比较重视现实生活,随着原始群落的分离,人的社会性属性也就减弱,对于死亡的感受也就淡薄了,并且在社会化进程的过程中,社会变革对人们的死亡感受也有深刻的影响。从50 年代至21 世纪初,这个阶段是中国在经历各种社会变革,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再到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到改革开放,在不同的时代文化符号之下,人们的行为言语都仅仅围绕这个背景展开,死亡的几千年社会变迁在半个世纪中完成,这与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一体的。其中最具传统的死亡观念就是入土为安,土葬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表现。

土葬是中国传统的丧葬方式之一,土葬根源于中国人的祖先和土地的关系,对自然的原始崇拜,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让中国人和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传统土葬是在自然环境的变迁,家族繁衍,以及文明的传承,思想观念的变迁等基础上形成的习俗,具有自然更替性,土葬的坟墓往往在四五代后无人祭祀而在风雨侵蚀下逐渐消失,也就是100 年左右的时间。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范围扩大,传统的丧葬仪式严重扰乱了居民的生活,以至于治安管理人员介入。大群送葬队伍穿过大街,大炮鸣响,纸钱满地飞,这是一种很基本的传统的葬礼仪式,但是,这一切与现代化的城市是很不协调的。传统殡葬主张土葬,棺材是必备品,且占用土地空间。传统祭拜产生大量废气和有害物质,且存在火灾隐患,大量使用棺材不利于生态环保和绿化,加剧了对树木的需求量,浪费人力物力,破坏生态环境。

民间丧葬仪式中,请和尚念经,焚香摆供,披麻戴孝,在近现代被视为是封建迷信社会陋习,但是这些仪式中包含的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是一样的,这里需要强调大多数的中国并没有非常牢固和虔诚的宗教信仰,本能趋利性让中国人将所有的宗教都融合在了一起,把所有的神都容纳在一起,并不做派别区分,在信仰神的同时更加强调人自身的能力。宗教事实上也是人创造的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创造物,人类重生也重死,丧葬习俗伴随着人类发展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丧葬习俗原无好坏之分,老百姓接受才合情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殡葬事业的发展。于1956年开始实施火葬方案,简化了殡葬仪式,大大节约了土地。虽然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但随着仪式的退化,很多传统的仪式受到了冲击,人们的情感也开始疏远,渐渐的失去了原始群聚社会的氛围,养生丧死之事也就变的淡薄了,传统的仪式也就不断简化省略,并且出现专业化服务的殡葬公司,根本不需要亲属操心,仪式的情感纽带也就断裂了。提倡科学的生死观,不免要和传统思想发生冲突,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这种冲突带来的悲痛越来越少,遗失的情感也就越来越多了,对生命原始的敬仰也就越来越淡了,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历史遗憾。孟子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确实是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关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文明的进步与社会未来的发展。国外的殡葬立法及实践大多比较尊重公众习俗,强调对死者的尊严等人文关怀,如日本在殡葬法中规定“殡葬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殡葬活动必须符合国民对宗教的感情需要”。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意思是运用古人总结出来的基本法则,开创自己新颖独特的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既满足家属的慰籍心理和尽孝道之心,同时又为社会所认同的创新绿色殡葬形式如树葬、海葬、壁葬、花卉葬等新型绿色自然葬的出现实现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融合与协调。

这些创新绿色殡葬形式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死亡观念的思考,传统的死亡观念是儒家重生轻死,是“怕死”,“忌讳死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创新绿色殡葬形式,正被年轻一代的人广为信奉。他们认为生命在于活着时勇于突破并完美的绽放生命之花。这种新鲜的死亡观念演变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农业社会保守的死亡观和信息社会开放的死亡正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在信息时代,提倡个体价值的存在,信息的生成也基于人们对于万事万物开放的态度,人们不在束缚于一个单独的空间,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现代人对于死亡是轻视和蔑视的,但对生命的理解又是饱满的。

年轻人是对生命思考最多的群体,会去挑战各种生命考验,更勇敢的面对死亡,将死亡的仪式变成深情的告别仪式,也可以看出中国城市葬礼的改革更具人情味。撇开传统葬中各种仪式,大都市的葬礼更像人的第二次婚礼般“充满了爱”,从而也演变出一系列的新模式,有别于传统葬礼的黑白颜色,葬礼也可以办成主题葬礼,比如秋季生态礼葬仪式以“雁寄红叶情”为主题,仪式现场布置以红枫、鸿雁为元素的红色、金黄色主基调花艺、背景,象征着纯美的情感和连绵不息的生命;也会根据死者的喜爱设计,现代葬礼蔓延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中国从国家观念中提倡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现代的死亡观念和丧葬理念也正是这一国家意志的体现。

人文葬礼把人们从传统的丧葬仪式中解放出来,去除封建迷信的成分,更符合现代人对于情感的需求。实现个体人性的尊严,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葬礼,同时也满足人们对于仪式的纪念意义。人们对待生命的方式和态度在发生着变化。关于死亡的讨论我们总喜欢拿出来借鉴,社会的变化也让我们将自己的感受与历史相融合。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没有间断的,但纵观每一种态度,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用生命,更好的接纳生命。丈量生命的度尺也随着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生命注定是充满爱和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