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4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打卡红色纪念地(上)
文 / 本刊特稿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李大钊把青春、热血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他投身新文化运动,积极指导和推动了五四运动。他在中华大地最先举起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为建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发动北方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占地2200平方米,由中共中央批示修建,落成于1983年10月29日。园内迎面是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像,雕像后是李大钊烈士夫妇墓,墓后是青花岗石纪念碑,碑的正面篆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园中保存有1933年李大钊烈士公葬地址原貌及当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烈士墓碑。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京市万佛华侨陵园

徐特立,生于1877年2月,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18岁开始教书,一生献身教育。大革命前,创办了3所小学、2所平民夜校、2所师范学校和1所孤儿院;大革命失败,放弃了3所师范学校校长职位,白色恐怖中,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参加南昌起义,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任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了我党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首创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办学模式,亲自主持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方针大讨论。毛泽东称赞为“坚强的老战士”。总理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坐落在万佛华侨陵园的徐特立纪念碑,由铸铜全身像和艺术纪念碑组成,复原了徐特立生前的生活状态,端坐藤椅,注视前方,信仰坚定。背后纪念碑为红黑两色花岗岩,黑色主碑上刻“特立独行,虽死犹生”是对徐特立一生最好的诠释,两侧红色碑体如旗帜招展飘扬,上面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对他的高度评价,上方是一颗闪耀的红星,象征着革命前辈的光辉洒满大地,影响后世。

吴运铎,生于1917年1月,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

吴运铎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教育影响了一代代人,深受感动的前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以示崇高的敬意。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吴运铎的墓碑采用黑色花岗岩为主体,镶嵌吴运铎铜质雕像,整体朴质无华,又不失坚毅伟岸。展现了“中国保尔”淡泊名利,迎难而上的崇高品质。

“四·八”烈士陵园

叶挺,生于1896年9月,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上过私塾,1912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以优等生的资格进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1日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回国到广州,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参与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任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红军总司令。在用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与中国共产党中断了关系。但他仍时刻想方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始终不愿与反动派同流合污。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叶挺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同年10月应召赴延安会见毛泽东,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抗战到底。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驻皖南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部队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弹尽援绝,他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扣押,先后被转到上饶、恩施、桂林、重庆等地监禁5年零2个月。面对蒋介石等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在牢房中写下《囚歌》以明志。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后葬于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烈士而建造的“四八”烈士陵园中。

“四八”烈士陵园为三层烈士墓台,安葬着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李少华、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赵登俊、魏万吉、高琼、黄晓庄等13名“四八”烈士,还安葬着关向应、张浩、杨森、张思德等著名革命先烈。

山东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邓恩铭,生于1901年1月,水族,贵州荔波人。祖籍广东梅州,中共一大、二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5年2月,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7年4月,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王尽美,生于1898年,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

1920年,王尽美参与发起成立"励新学会"为传播新思想作出了卓越贡献。1921年,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1922年7月中下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 。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1995年1月,被民政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历次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均安葬于此。

陵园占地21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影视厅、迎宾厅、烈士纪念馆、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华北局纪念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烈士墓区和颇具规模的铜像群以及董振堂、赵博生纪念亭等。

滕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滕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62年,2006年改建,迁址至大坞镇仁山,2008年对外开放,占地面积621亩,建有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馆、著名烈士纪念碑亭、英烈园、国防科技教育城及大型兵器陈列广场等纪念设施,建筑面积11300平方米,陈展面积达3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20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3件,1268名烈士长眠于此,是一所集褒扬、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花园式烈士陵园。

王麓水,生于1913年,原名王崧斌,又名王培岳。江西萍乡芦溪县长丰乡宗里村人。1945年12月13日,在指挥部队围攻滕县城时,遭敌人炮弹轰击,炸成重伤,不幸牺牲,年仅32岁。鲁南军民为了纪念王麓水,曾将滕县一度改为麓水县,滕县中学一度改为麓水中学。华东三纵把军报命名为《麓水报》。王麓水牺牲后,葬于苍山县文峰山。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将王麓水的遗骨迁至滕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陵墓上镌刻着董必武、谢觉哉、罗荣桓、陈毅等领导人的题词。

文立徵,生于1911年,曾用名立正,化名赵宓。湖南衡山人。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文立徵先后调任鲁南第一、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临沂、郯城、邳县、枣庄一带坚持抗日斗争。1943年冬,调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1945年2月22日,在山东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牺牲。时年34岁。

李乐平,生于1906年, 原名李子升。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赵庄人。上海法租界地下党支部书记兼中共江苏省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3年4月6日被捕入狱,1937年8月,国共统一战线形成后获释。1938年3月,与王见新等人组建了120余人的“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9月,任由沛、滕、峄三县抗日武装合编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政委,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政委。1939年12月,调地方工作,历任鲁南区党委秘书长、鲁南专署专员、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副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局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71年9月19日逝世,同年11月17日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上海新四军广场

上海新四军广场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上海福寿园共同兴建,于2005年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正式落成。

广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新四军战士主题雕塑、新四军纪念墙、烽火台、纪念园区等组成,长达88米的新四军纪念墙上刻有《新四军军歌》、新四军活动地域示意图,新四军1938年和1941的战斗序列表。截至2020年,已有7600余位新四军战士英名被刻于纪念墙上。广场的纪念园区是新四军先烈、新四军老战士百年后相约相聚的安息之地,到2021年2月,已有约1800余位新四军战士在园内安眠。

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革命烈士园

青阳位于皖南山区,属于革命老区,是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战争年代,很多烈士遗体来不及安葬,就近掩埋,以木为碑,历经多年风雨,木碑溃烂,不辨烈士姓名,他们便成为了无名英雄。青阳县民政局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在九华山陵园内,兴建青阳革命烈士园。2011年12月初,青阳革命烈士园的工程建设完工。23座烈士遗骸迁葬于这片土地,此后陆续有烈士遗骸迁葬入青阳革命烈士园。现园内奉无名英雄冢一棺,有名烈士墓36座,有名烈士266位。

宁坤山,生于1910年,青阳县陵阳镇兰溪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932年宁坤山在南阳湾加入共产党,先后任中共陵阳支部书记,中共皖南工委委员,中共陵阳区委书记。曾因叛徒告密而被捕。1934年12月,宁坤山率领陵阳红军游击队参加太平县杜家村暴动,并取得胜利,但回师的路上被国民党八十八师包围,他命令部队撤退,自己却留下掩护,在2弹击中喉部,1弹打在肋部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4岁。

张小毛,1946年参加游击队,曾任新四军沿江支队某班长。1947年10月,国民党为了巩固长江防线,稳住宁、沪、杭外围的皖南,国民党军对皖南、沿江地区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清剿”。在一次反“ 清剿”的战斗中,张小毛不幸被捕,为革命至死不渝,壮烈牺牲,时年33岁。

贵阳凤凰山黔英广场烈士陵园

该园于2012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在贵州省军区党委机关和小河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将陵园从杨家山搬迁至此,共安葬烈士141名。烈士纪念碑高约10米,庄严的矗立在高台中央,整个园区内四时鲜花不断,烈士纪念碑道路两旁松柏四季长青。

赵培军,生于1968年6月,壮族,贵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民警。2001年5月8日,为保卫国家重点工程洪家渡水电站的正常施工和解救人质,与犯罪分子展开了殊死搏斗,因歹徒引爆炸弹,赵培军同志壮烈牺牲,年仅33岁。贵州省委、省政府分别追认赵培军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省公安厅追授“全国公安战线英雄模范”。5月23日,共青团贵州省、共青团贵阳市委分别追授赵培军同志“贵州青年五四奖章”、“贵阳市优秀青年”的荣誉称号。

张家口市凤凰山生命纪念园

凤凰山生命纪念园在园区主轴线上的中心位置,抗战主题园区功勋园现已安息10位老革命,其中就包括开国将军段苏权 。

段苏权,生于1916年,湖南茶陵人。他16岁当红军,长征途中临危受命,任黔东独立师政委。1940年受命组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并出任主任。次年任军分区代政委,1942年任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是平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后历任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东北、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等。1955年再授少将军衔。

河南福寿园:抗日民族英雄纪念广场

抗日民族英雄纪念广场始建于2019年9月,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缅怀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做出重要贡献的河南籍民族英雄所建立的主题纪念设施。河南福寿园结合英雄生平历史进行塑像的创作,采用纯铜铸造工艺,为杨靖宇、彭雪枫、吉鸿昌、高敬亭四位河南籍抗日将领树立丰碑,再现抗日民族英雄伟岸的形象,展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品格。

杨靖宇,生于1905年,河南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彭雪枫,生于1907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将军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是功绩卓著的统战工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领导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带领军民开展广泛对敌斗争。

吉鸿昌,生于1895年10月,河南扶沟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他高举抗战大旗,致力民族抗战事业,率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连续激战,成功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多伦,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举国为之振奋。

高敬亭,生于1907年8月,河南新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敬亭将军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在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后,高敬亭将军创立红二十八军坚持斗争,为新四军的建立和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

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自建园以来,始终坚持“弘扬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理念,2017年4月,建设落成的首座见义勇为英烈纪念广场,为英烈塑像、安放英烈遗骨。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自建园以来,始终坚持“弘扬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理念,2017年4月,建设落成的首座见义勇为英烈纪念广场,为英烈塑像、安放英烈遗骨。

2019年11月29日,电影平原游击队“双枪李向阳”原型之一,原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和革命伴侣朱小玲同志长眠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他率领的武工队被晋冀鲁豫军区授予“郭兴模范武工队”称号,个人被太行军区授予“一级杀敌英雄”称号。组织指挥过大小战斗100余次,获抗日战争勋章、解放战争勋章、抗美援朝“自由独立勋章”。

2021年5月15日上午,在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举行了陈顺芝、毕新田、马中一、董新合、温武、闫焕涛、董捷德、葛培山、王芝祥、高国宪10位老战士的雕塑揭像仪式。这10位老战士中,有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荣立战功;有的抗美援朝,英勇奔赴入朝作战一线;有的在解放洛阳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陈顺芝、温武、葛培山三位老战士的英骨覆盖着党旗在此安葬。

武汉龙泉山孝恩园

武汉龙泉山孝恩园成立于1994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园区长眠了数百位革命先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李化民将军、湖北省老省长韩宁夫、开国大校傅家佑、原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开国少将刘丰将军等。

黄负生,生于1891年,原名黄凤清,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祖籍安徽休宁,其父宦游武昌,遂在武昌定居。1921年入党,湖北武汉地区早期革命家,建党前全国最早的57名党员之一。

黄负生烈士是湖北及武汉新文学的拓荒者,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现实主义的革命作家,是我党早期革命刊物《武汉星期评论》及其它多种进步刊物的主编,是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组织者。

黄负生烈士于1922年被反动势力迫害致死,当时年仅31岁,在延安党的七大会议中追授为革命烈士。

黄负生烈士之妻王纯素,在黄负生的影响和帮助下,王纯素逐步由一个渔家女成长为一名革命者。她在武昌黄土坡27号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主持机关事务工作。黄负生牺牲及二七惨案发生后,王纯素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和陈潭秋同志一道,转移到江西安源路矿工会工作,参加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是一位无私奉献的革命母亲。黄负生、王纯素是一对革命的伴侣,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

辛亥革命纪念园

对于武汉这座光辉的历史名城来说,辛亥首义这件武汉近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事,无疑是武汉的“第一名片”,石门峰通过十几年来对武汉人文历史“集邮”般的收集珍藏,形成了编年史一样的景观带,园区内的辛亥革命纪念园作为辛亥首义的重要纪念景观,则又是名副其实的石门峰名片。

保卫大武汉中国空军英烈墓园

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以陈怀民为代表的12名中国空军壮烈牺牲,他们的遗骸安葬在石门峰中国空军烈士墓。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经过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重新设计,建成了“保卫大武汉中国空军英烈墓园”及中国抗日空军烈士纪念碑。总体为倒三角斜四面体造型,代表飞行器与机翼,挺拔向上,象征着中国空军烈士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

富兴集团岳阳福寿山庄

鲁玉昆,生于1929年,筻口镇鲁受村人。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鲁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通信员、排长、副指导员、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大队长、师技术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1963年入空军学院指挥系学习,历任空军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参加了中原突围、宜川、瓦子街、西府、扶眉、兰州等战役战斗,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13年7月14日,因病在广州去世,终年84岁。

常州金坛茅山福承园

陈家森,又名陈凯,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花山村(原花山乡花山村)人,1938年8月参加金坛西南区游击队,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任 排长。1939年2月参加了九里湾伏击战后,原部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直属特务连,任指导员。1940年调宜武太三县行政委员会做地方武装工作,任警卫营教导员、1941年秋部队宿宜兴杨家圩村,突遭丁山根据点日伪军包围袭击、他亲率一个排,与敌展开血战,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成功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子弹打光后不幸被俘。在宜兴丁山日军据点中,他受尽各种酷刑折磨,最后惨遭杀害,壮烈牺牲。

宜兴市龙墅福园

潘汉年,生于1906年,江苏省宜兴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50年代中后期他在内部肃反运动中被诬陷入狱,1977年4月含冤病逝于湖南长沙。1982年,中央中央正式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家属申请,宜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潘汉年衣冠冢于2004年清明在龙墅福园落成,供人们纪念瞻仰。

毛泽覃烈士陵园

毛泽覃,生于1905年9月,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毛泽东三弟,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潭烈士陵园坐落在江西瑞金市泽覃乡红林村张屋坪,烈士的坟茔背靠山坳左侧的进岭排。1935年4月,毛泽覃烈士长眠于此。

毛泽覃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毛泽覃留守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带领游击队在汀瑞边境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底,毛泽覃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在瑞金县安治乡红林山中进行休整,被国民党军发现、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毛泽覃与敌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敌人将毛泽覃的遗体丢弃在荒野,红林村的地下党员和群众,冒着“凡通共党者满门皆杀”的危险,于当天趁着夜色将他的遗体就地掩埋。红林埋忠骨,英魂牵万家。红林村的群众年年自发地缅怀悼念毛泽覃烈士,一代接一代,延续至今。为深切纪念革命英烈,1969年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毛泽覃牺牲地及长眠地——安治乡红林村更名为泽覃乡泽覃村。

安义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南昌福泰陵园的安义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安义这片热土先后为推翻反动统治、抵抗外敌入侵和建设伟大祖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以此铭记他们不朽的功绩,表彰他们英勇献身的精神,世代缅怀他们的不朽功勋。

在安义县境内牺牲的烈士及全国各地牺牲的安义籍烈士部分简介:

帅伟兰,安义县峤岭乡人1928年11月于小坑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时年23岁。

帅式仁,安义县峤岭乡合水村委会小坑村人。1928年2月中共安义特支在小坑建立任特支书记,俟后发展党员同时成立了小坑游击分队,1929年1月在小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

袁觉苍,1939年任安义县宣传部长,安义县青湖乡郭上村委会樟树村人,3月22日安义沦陷,在转移途中被日寇杀害,时年37岁。

胡阿毛,汽车司机,安义县东阳镇东阳村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为抵制日军的侵略运输与敌同归于尽而壮烈牺牲。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1962年9月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战败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

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3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1951年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的同时,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翻开烈士陵园的原始“志愿军烈士入园登记表”,123位烈士的自然情况历历在目;每个登记表上,都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的印章,留有组织部部长谭开云等领导的亲笔签名。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木棺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再入棺装殓。

邱少云,生于1926年,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都集中在一起安葬,因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传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将邱少云烈士遗体起出。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战友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战友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木棺,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3年2月26日,邱少云与孙占元、黄继光、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现在的八一公园院内)。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从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烈士三天。第一天公祭,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去追悼。

抗美援朝革命英烈在沈阳这块热土上,大多已经安息了50年,歌颂了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丰碑,也记录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雄们的光辉事迹,成为沈阳人民缅怀追思英烈的纪念场所,激烈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1995年,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民政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辽宁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

此园是纪念自甲午战争后,1895年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连续不断的50年抗战。园内建有纪念碑、碑记、9·3纪念墙、义勇军和抗联著名将领的浮雕群像、“九一八”和卢沟桥事变纪念碑、平型关、台儿庄大捷纪念碑,唐聚伍纪念雕像、英烈墓区等。同时,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团体前来进行党建教育活动。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于2010年4月21日落成。纪念广场占地6000多平方米,主体部分是一道全长72.6米的纪念墙。纪念墙的中间是一组大型浮雕,表现了山东兵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场面。浮雕的两侧以“军”为单位,纪念墙上有这12个军首任军首长的姓名和部队简要战史。在各部队番号下,镌刻着该部队老战士们的名字,体现了老战士“集结”于老部队的理念。“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几个大字,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亲笔书写。

广场上建有29个由山东部队参加的战役组成的征战坛和两处“故士坛”,全国各地的老战士后代从当年的战场遗址上取土,带回广场安放,以此种方式带烈士英灵回家,魂归故里。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自2010年落成以来,共有7万余名山东籍老战士的名字篆刻在纪念墙上,成为凝聚、弘扬和传承山东兵精神的重要载体。

昆明晋龙如意园

胡荣贵,生于1913年,山西省定襄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胡荣贵同志担任三十八团政委,在1942年10月至1945年4月长达30个月的沁源围困战中,三十八团断敌交通,绝敌补给,昼夜骚扰日伪军,共歼灭日伪军4200余人,迫使敌军狼狈逃离。

1948年11月,胡荣贵任政委的十一旅经过一天的较量,歼灭了蒋介石第十八军的主力。1949年初,胡荣贵同志调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他协助陈赓司令员率部横渡长江、转战浙赣、横扫两广,一直打到云南。建国后,先后担任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胡荣贵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担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2004年病逝后,长眠于昆明晋龙如意园龙园。

王守志,生于1918年,河南省济源市人。1932年,参加了沁济暴动,被编入晋豫边苏区红军游击队第四大队,1939年入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上党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临潼战役、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等,多次受伤,数次立功。在百团大战中曾火烧长治机场日军飞机三架。

新中国成立后,王守志同志历任第四兵团团长、师长,14军副军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滇西剿匪、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6年逝世后,长眠于昆明晋龙如意园龙园。

程伟峻,生于1966年,云南昆明人。2006年3月14日,程伟峻在昆明春苑小区抓捕毒犯马某时,犯罪嫌疑人突然拔出尖刀转身向他胸口猛刺一刀,程伟峻毫不畏惧,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挣脱不得的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地用刀猛刺。借此机会,犯罪嫌疑人趁机逃脱。

浑身是血的程伟峻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向逃出10多米远的犯罪嫌疑人猛追过去,以惊人的毅力再次将犯罪嫌疑人死死抓住。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又持尖刀朝他的胸口、背上、肩上刺去,程伟峻由于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在缉毒斗争的第一线。

程伟峻先后被公安部追授为“二级英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2006年牺牲后,长眠于昆明晋龙如意园龙园。

昆明晋福古园

从2012年起至今,晋福古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陆续建成了滇中军魂事迹陈列馆、劳动者之歌事迹陈列馆、峥嵘岁月事迹陈列馆、滇中军魂主题雕塑墙、历史文化展示长廊、主题活动广场、国学大讲堂等场馆,展示面积约6500平方米。

晋福古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纷纷捐赠展品,例如抗日战争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战斗特等功等奖章。这里馆藏有张贵保、王福祯、文德元等老战斗英雄的事迹材料,其中张贵保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三次获得战斗特等功殊荣;王福帧从参加解放战争起,历经西康剿匪、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战斗,荣获过特等功、大功等战斗荣誉。

浙江安贤园

“海空卫士”王伟,生于1968年,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党员,海军航空飞行大队中队长,少校军衔。2001年4月1日,在驾机对美侦察机跟踪、监视时英勇牺牲。 2001年4月16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的荣誉称号。4月18日,海军党委做出决定,批准王伟为“革命烈士”。同时中央军委发出向王伟烈士学习的号召。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王伟同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2年4月1日上午,王伟纪念墓在浙江安贤园落成,每年清明成千上万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纷纷前来祭扫,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该园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建立。园区规划占地3000平方米,南北纵深77米,纪念碑高9.18米,以此昭示后代勿忘国耻。园区由功德碑、大型壁雕群、主体广场、纪念雕塑及纪念墓组成。园内设有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烈士纪念碑、湖南长沙会战浙江籍阵亡将士纪念碑、湖北枣宜会战浙江籍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主题碑。

“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该园是为了纪念为国防事业所做出功绩的“两弹一星”奉献者而建设,总占地面积5亩,分三期规划建设,由主题纪念园、功勋艺术园、生态纪念墓园三大部分组成。首期于2018年10月建成开园并举办了首位奉献者安葬仪式。

宁波同泰嘉陵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

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是浙东地区首个抗战老兵纪念园,占地约4000平方米,也是目前浙江地区规模最大的抗战老兵纪念园。整个纪念园区包括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和同泰抗战纪念馆两部分,纪念园由方尖碑、中心纪念广场、时光回廊、纪念亭和老兵墓区组成;纪念馆则由八个不同主题的分馆组成。

吴继光,生于1903年,安徽盱眙县(今属江苏)三界镇(今属安徽明光市)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分配到北伐军中见习,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时,为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主动请缨杀敌。不久,奉命率部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下旬,奉命率部在青浦阻击日军,掩护主力撤退。从11月5日起,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损失甚重。11月9日,日军主力在陆、空火力掩护下向所部发动进攻,他亲临火线,率部全力阻击。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4岁。

应唯鲁,女,生于1919年,原名沈鞠如,又名尹唯鲁。1935年就读于宁波“甬江女中”,为中共地下党员。1937年随宁波战时流动宣传队,北上宣传抗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为抗日军政大学四期学员。后至《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前身)任记者。1940年12月因“汤各庄事变”牺牲于河北省涞水县,年仅21岁。她是《人民日报》前身《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59位烈士中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名女性。2016年4月15日上午,应唯鲁烈士安葬及追思仪式在宁波同泰嘉陵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举行。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位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3000平方米,广场为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于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而建。1949年前后,我军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由于叛徒出卖等原因,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有1100余人。

广场因山势而建,气势雄伟,迎面是以黑白两色曲线隐喻海峡两岸的巨幅景观墙,中有毛泽东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沿着景观墙左右台阶拾级而上,两边的花岗岩墙壁上刻着到目前为止、经各方查找发现的846位当年牺牲于台湾的烈士英名。广场正中昂然屹立一块长14米、高4米的纪念碑,正面是5组浮雕,再现隐蔽战线的5个突出战斗场景,浮雕前是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英雄塑像,用大实大虚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隐蔽战线先烈的丰功伟绩。

湘江战役纪念碑

湘江战役纪念碑,座落于桂林市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1996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列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气势雄伟的烈士碑园,再现了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咀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决定长征前途的命运之战。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贵州省赤水市城郊杉树坝,于1986年修建,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展现了“四渡赤水”红军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作为讴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展现长征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杨尚昆、聂荣臻、张震等党、政、军领导人相继为陵园题词。张海阳、邵华、李敏、毛新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的后代也将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作为他们追寻前辈足迹,继承前辈遗志的纪念地之一。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此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晋冀鲁豫四省的英雄们,目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此安葬着副参谋长左权、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我国金融事业奠基者)、《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按照党的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革命烈士,于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的,1950年10月21日落成。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我国建设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较高、环境较美的全国著名革命烈士纪念地。

该园位于具有三千多年光辉灿烂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中心,分南北两院,总面积2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晋冀鲁豫革命史迹陈列)、烈士纪念堂(晋冀鲁豫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左权将军纪念馆、左权将军墓、四八烈士阁、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等。安葬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一等杀敌英雄赵亨德、王克勤等200多名为国捐躯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英雄。园内纪念建筑,高大壮观、气势雄伟,园区环境恬静优雅,松柏苍翠、草坪葱郁、鲜花争妍竞秀。

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戴安澜将军墓

戴安澜将军墓位于小赭山南坡半山腰,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地正面对着大赭山,墓地背后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墓穴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约5米,高2米,墓前竖立着一面一人多高的墓碑,碑上镌刻着“戴安澜烈士墓”六个大字,为前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题写,字体苍劲有力。

戴安澜,生于1904年11月,字衍功,号海鸥,是我国抗日名将之一,安徽无为人。1922年初,投笔从戎,由于作战勇敢,被保送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被晋升为团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戴安澜时任国民党七十三旅少将旅长,在平汉铁路的漕河、彰德等地,屡创日军,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贡献。此后又任国民革命军第89师副师长、第200师师长等职。

1939年冬,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队在广西大明山与日军激战于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戴安澜率机械化师进行正面反攻,击毙敌酋中村止雄少将,全歼日寇6000余人,首克同兴堡,戴将军身负重伤,仍英勇作战,荣获奖章。

戴安澜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绩。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遗体运回国内后于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举行国葬。毛泽东赋挽诗曰:“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为其题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1956年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戴安澜将军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始建于1954年,后几次扩建,现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大门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牌楼两侧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两座纪念馆。

董存瑞烈士陵园的主题雕像是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椭圆形的纪念广场中央耸立着高耸入云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心石上,镌刻着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碑正面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后人。纪念碑后是董存瑞烈士的墓地。

董存瑞为炸毁敌人据守的桥型暗堡,抱着炸药挺身冲到敌堡下的沟壕里,总攻的冲锋号吹响,头上是敌人机枪的突突声,眼前是纷纷倒下的战友,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了炸药包,紧紧顶住桥底,以身为支点,从容镇定的用右手拉开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战友们踏着英雄的热血冲进隆化中学!一次解放战争中的战斗造就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伟大壮举,造就了一位青史留名的伟大英雄。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城东,坐东向西,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正门南北两侧是董振堂和杨克明的汉白玉雕像。进入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三檐双层五角纪念亭,亭四周的板壁上是烈士诗抄、长征组画等屏幅。通过由松柏、花圃夹道的百米水泥通道直通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堂前几幅油画再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同马步芳军浴血奋战的场面:攀上城头的敌人被大刀砍落,有的紧抱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弹药耗尽后用以身相搏……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坐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挽联是:“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先烈们的遗骨。 陈列馆在陵园内北侧,馆内大厅正面为毛泽东手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

2009年7月31日,高台县烈士陵园改建完毕,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2016年12月,高台县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董振堂烈士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内,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董振堂和3000多名将士壮烈殉难,葬于其牺牲处。

何叔衡墓

何叔衡,生于1876年,字玉衡,号琥璜,湖南省宁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中共一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何叔衡爱穿长衫,参加共产党后仍是一副旧式学究模样,但他全然没有旧学者的迂腐气息,不仅精明而且办事热忱。毛泽东就说过:“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在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年近六旬。1935年初,国民党杀声四起,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24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不太熟悉陌生环境的便衣队一时大意,在小村做饭冒出炊烟,很快保安团二营便包围上来。便衣队员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匪兵紧追不舍。何叔衡奔跑困难,不愿拖累同志,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挣脱警卫,纵身跳崖。壮烈牺牲,时年59岁。后在此处设立何叔衡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梅迳村。

广东省河源市烈士陵园

河源市烈士陵园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路中山广场西侧,始建于1958年,是原河源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阮啸仙等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原命名为“啸仙烈士陵园”,2002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河源市烈士陵园。

阮啸仙,生于1898年8月,广东河源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领导的广东青年工作,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做出了很大成绩,在理论上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1923年11月,在党的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委会上,广东青年团的工作,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评价“各地工作,以广东最佳”。

阮啸仙不仅研究广东的农民运动,而且对湖南、广西、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等省的农民运动以及外国的经验也作了广泛的研究。阮啸仙所撰著的《中国农民运动》这部著作,是共产党领导下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经验总结,是指导当时农民运动的重要作品。曾任“五四运动”校学生会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书记并代粤区执委会书记,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农委书记、建立仁化县安岗苏维埃政府,被选为主席。出席过党的六大,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赣南军区政治委员。1935年2月,阮啸仙领导的赣南省委机关部队被敌围困,3月6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8岁。后葬在河源市革命烈士陵园。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紧靠兰考菏泽公路西侧,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约50000平方米,分堤顶堤下两段。1966年建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陈延年,生于1898年,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人,革命烈士。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921年,摒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陈延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和宣传部长,负责编辑少共机关报《少年》月刊。他协助周恩来组建了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扩大和健全了农民自卫军;组织了武装的工人纠察队;选派了一批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培养出党的军事干部。

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924年10月任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不久,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4月27日中共五大召开,陈延年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27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时年29岁。后葬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龙华烈士陵园,东临名刹龙华寺,和龙华古塔隔路相望。前身为血华公园,1952年5月1日对外开放,改名龙华公园。解放前,国民党凇沪警备司令部位于公园西侧,内设看守所,1927年到1937年,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曾被关押于此,公园东北为刑场。罗亦农、彭湃、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和李求实、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等革命志士就义于此,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革命烈士陵园

泗洪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始建于1954年,园内有纪念碑、纪念亭、英烈碑廊、纪念馆、纪念碑墙等烈士纪念设施。1957年1月,县委、县政府将分葬在泗洪境内的150余位烈士先后移入陵园奉葬。墓的排列为由东向西为行,南北为列。为了缅怀先烈,鞭策后人,增强陵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园区安葬了江上青、王怀仲、喻尊霞等革命先烈。

江上青,生于1911年,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王怀仲,生于1918年,泗南县(今江苏泗洪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穿过敌人层层封锁,到达陕北延安。1938年5月,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8月,在定远、藕塘与日军的一次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和日军激战一昼夜,打退了敌人十多次进攻。1945年,他回到江苏泗洪县,进行"土改"试点。淮海战役期间,他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运物资,抢救伤员,和民工一起机智地俘获敌军30多人。1949年4月,他调任中共颍上县委副书记。5月初,他带队到江口集检查生产救灾工作,4日夜晚,遭到反动会的突然袭击,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喻尊霞,女,生于1920年5月,江苏泗洪县青阳镇人。1937年底,加入青阳镇青年抗敌协会,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调入青阳区民运第二工作团,并随团前往泗洪县陈集乡(今泗洪县重岗乡)袁圩子,做发动群众工作。5月28日,因告密不幸被捕。日寇、汉奸严刑逼供,断其四指,喻尊霞慷慨陈词,坚贞不屈,在敌人屠刀下英勇就义,时年20岁 。

吴焕先烈士墓

吴焕先,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吴焕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1934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实行战略转移,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过7个多月奋战,创建了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为扩大红二十五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军长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于鄂东北、皖西北地区,取得长岭岗、太湖等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据地。随后坚持斗争并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担任军长。由于吴焕先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结束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之后,根据地力量分散、思想混乱的局面,开始了为保卫鄂豫皖根据地而斗争的新时期。使全地区的斗争局势变得稳定而向前发展,对以后二十五军坚持根据地斗争起了重大作用。1935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后葬在位于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长眠在牺牲之地。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西北部。设在国民党“军统”特务重庆集中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1949年“11·27”政治大屠杀的发生地。1954年修建了烈士公墓和烈士纪念塔,占地面积1159平方米。基本陈列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以490张图片、108件实物和“一一、二七”大屠杀半景画,详细披露了国民党军统集中营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黑暗凶残的内幕,生动翔实地介绍了杨虎城、叶挺、江竹筠、罗世文、车耀先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舍身忘死、英勇不屈的崇高品质,300多名红岩英烈的鲜血染成了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红岩伟业垂青史,英烈精神励后人”。1997年,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江竹筠,女,生于1920年,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而坚贞不屈,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江姐”,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时年29岁。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

上海长安墓园

曾联松,生于1917年,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

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实验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长安墓园。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内,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三部分,占地15995平方米。烈士陵园正中矗立着抗战时期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烈士的铜质雕像,两侧安葬着400多位革命烈士、红军、抗日干部和因公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军人。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对面的山坡上,塔门两侧篆刻的纪念楹联:“烈士长存同朗月,英灵永在共清风”、“丹心碧血英名垂史册 ,松水白山烈士耀江城”,表达了江城人民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之情。烈士纪念塔高28米,塔基由五角星和圆形图案筑成,塔身呈五棱形,花岗岩石结构,塔身镶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浩气长存”等铂金题字。烈士纪念馆为民族传统四合院式琉璃瓦起脊建筑,1995年落成并对外开放,广场中央矗立着魏拯民烈士的戎装塑像,有魏拯民纪念馆、抗联英烈展厅、江城英烈展厅、国防教育展厅等,展现了29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族解放、正义事业和吉林建设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国防建设发展史。

贵州省仁怀市鲁班红军烈士陵园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红一、红三、红五军团与盘踞在鲁班场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所率的第二纵队,在白家坳、团标寺、凉水井、老坑嘴、白果寺、丁家山、羊角岭一带,展开了激烈搏斗。战斗从3月15日清晨7时开始,持续到当晚10时结束。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共歼敌400多人,击落敌机一架,摧毁和占领敌军碉堡、战壕、掩体、障碍物等不计其数,史称“鲁班场战斗”。此次战斗,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为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铺平了胜利的道路。2000年9月,鲁班镇人民政府筹资10万元,在镇南街口东端的小山上,修建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雕塑,并建纪念碑一座。

在鲁班场战斗中,红军遭受重大伤亡。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在鲁班场宴家堡修建红军烈士公墓,集中安葬牺牲在仁怀境内的红军烈士遗骸。1967年改建为有墓坊的陵墓,1983年扩建并更名为红军烈士陵园,并于2000年修建纪念塔,后被确定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林海明,营口人,2003年12月入伍 ,上士警衔,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特勤队特勤班班长。

2015年8月12日在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牺牲,年仅30岁。后被公安部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2015年9月1日上午,营口籍战士林海明骨灰安葬仪式在营口大石桥市烈士陵园举行。来自营口、大石桥两市政府、驻地部队官兵代表、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代表以及林海明老家的乡里乡亲共计240多人参加葬礼,送英雄最后一程。

林海明作为第一批进入火场开展救援工作的消防官兵,他还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便与年迈的父母、感情深厚的弟弟、新婚的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永别了,年轻的生命被定格在2015年8月12日。

林海明被公安部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获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墓

1964年,雷锋的墓地从葛布墓地迁往抚顺望花公园。雷锋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路东段61号,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唯一为一名普通士兵建造的大型纪念馆。雷锋纪念碑高13.4米,上刻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生于1940年12月,原名雷正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人。他政治上紧跟随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勤俭节约,被称之为“雷锋精神”,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学雷锋纪念日由此而来。此后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

纪念馆东侧是雷锋墓地,占地400平方米,采用花岗岩结构,墓碑正面刻有“雷锋同志之墓”金色大字,背面刻有雷峰生平介绍,墓周围是苍松翠柏。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和“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多、规模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崔镛健等150 多名朝鲜人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6天时间里,有57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建国后,广州市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兴建了这座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陵园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 陵区有正门门楼、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等。正门门座是以白花岗石为基础,汉白玉石上配以橙红色的琉璃瓦顶,双阙正面石壁镌刻着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气魄雄伟。

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后: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红色革命纪念地是这些丰富精神遗产的生动载体。本期杂志选取50家红色主题打卡纪念地(第一批),见证了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壮阔百年在中华大地留下的座座丰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革命先烈在苦难中求索前行所铸就的红色精神则永放光芒。先辈砥砺奋进,后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