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4期

用“心”编织“人生驿站”的美丽花环——领略西安市殡仪馆副主任石小红的大爱情怀
文 / 本刊特稿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钟情是永恒的动力,特殊行业需要特别的爱。只要倾注一生真爱,用执着的追求和博大的胸怀拥抱殡葬这一人间崇高而圣洁的事业,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来。——摘自石小红的工作感悟

2019年,对于西安市殡仪馆副主任石小红来说,是人生履历表上最耀眼的一页——在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她从事殡葬工作了31个年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了一串串骄人的成绩和众多的荣誉,获得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成为西安市殡仪馆建馆63年来首个获此殊荣的人;参加陕西省民政系统组织的先进人物事迹宣讲报告会,受到广大赞誊。

手捧奖杯,胸佩奖章,面对崇高的荣誉和耀眼的光环,石小红没有被陶醉,依然一副低调的姿态,朴质无华的话语中透视着她一腔大爱情怀和肺腑之言:“感谢组织对我的厚爱和关心,为我实现人生价值搭建舞台,激励和鞭策我在殡葬这一特殊服务行业尽职尽责、默默奉献。荣誉属于所有殡葬从业人员,我只不过是这个团队中的一个缩影,做了一个殡葬从业人应该做的平凡工作。”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钟情是永恒的动力,特殊行业需要特别的爱。只要倾注一生真爱,用执着的追求和博大的胸怀拥抱殡葬这一人间崇高而圣洁的事业,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来。——摘自石小红的工作感悟

1988年,20岁的石小红第一次走进殡仪馆,心中充满恐惧和胆怯,一直捂着鼻子,甚至连这里的空气都不敢正常呼吸,更不要说去有遗体的地方。

上班的第一天,她饿了一整天不敢去职工食堂吃饭。此后,更是遭遇到一连串的尴尬和无奈:春节同学聚会,她第一次感受到无人邀请的伤心;第一次与人握手时,对方得知她在殡仪馆工作后原本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让她十分难堪;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听说她要去殡仪馆,以种种借口和理由拒载或被撵下车的情景司空见惯。最困惑的是,逢年过节或遇亲朋好友婚庆喜事,她不能去家里串门和主动参加或打电话问候祝贺……

石小红感慨地说:“这是我经历的、也是众多从事殡葬行业的真实遭遇。”

正是这一次次的尴尬遭遇和困惑,触动她的内心深处,撞击着她的情感世界:殡仪馆是生命的归属地,殡仪是人生的最后礼仪,殡葬事业是崇高的、博大的、神圣的事业。为什么每个人生命终点都离不开的行业却遭人嫌弃和不理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对行业的神秘,就是对这一特殊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感悟和殡葬这一服务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于是,她坚守初心、立下志向,倾注一腔真爱,用执着的追求和博大的胸怀拥抱殡葬这一人间崇高而圣洁的事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内修素质、外塑形象,将行业之美、之重、之神圣展现出来,让殡葬这个夕阳下的“朝阳产业”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被世人所理解,用奋斗和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光彩的青春。

2006年,石小红竞聘到业务科副科长岗位。那时的她深知:要改变业务上面临的一道道难题,只有革新、破局,才能走出困境、有突破有发展。上任伊始,她就将创新理念贯穿到日常管理中,根植于殡葬服务中,把“创新元素”注入传统殡葬,走出一片新天地。当时,受殡葬用品市场全面放开的影响,殡仪馆骨灰盒出现大量积压,销量只占火化量需求的4%。石小红多次带领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就骨灰盒的材质、制作、漆艺、雕刻、营销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反复探讨学习,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从30元起售、向困难群众免费赠送骨灰盒等惠民方案。同时,还提供了200多款可满足关中地区治丧习俗的骨灰盒,明码标价,供丧属自主选择,使积压的骨灰盒销售“起死回生”,受到丧属欢迎。

同时,她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在征得领导同意和支持后,引进了顺应传统理念、增强卫生防护、符合当地习俗和消费水平的环保火化礼棺,从120元到上千元不等多达30几个品种。既符合中国民间“盖棺定论”的传统殡葬文化,也使火化环节更加人性化,赢得了丧属群众的普遍认可。

随后,她开展了“开眼界、拓思路、提境界、强素质”、“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新馆新貌新意识、高质高量高服务”、“学习民间殡葬习俗、传承优秀殡葬文化”等系列创新型主题培训和考核,全面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综合技能;率先在她主管的业务部门,强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引导服务制”和“意见反思制”三项制度,科学调整人员、整合资源,建立交接制,强化基层班组管理,使员工的责任心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业务运行更顺畅了、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了,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也为殡仪馆培养了一批让殡葬同行羡慕的业务精英。

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石小红,平时从不放过任务一个学习积累的机会。2008年一次外出观摩,她看到一场殡葬礼仪的演示,很受启发,感到为丧属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殡葬礼仪服务,将是满足丧属需求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殡葬行业的重头戏。回来后,她当即挑选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强的年轻人,成立了三人礼仪组。

没有议程,她带着员工自己设计;没有教材,她自己编写。围绕如何把殡葬礼仪打造成西安市殡仪馆的品牌服务,石小红带着团队集思广益,结合西安习俗,先后拓展了16个殡葬礼仪项目。之后,礼仪团队人员逐渐增加到28人。

很快,这支殡葬礼仪队伍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被业内同行称为殡葬礼仪团队的“领头雁”。礼仪队先后参与了2014年首届全国殡仪馆建设与管理研修班、2016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2017年中国殡葬协会首届殡仪年会和2018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中的礼仪演示环节。全新的殡葬礼仪演示在行业交流会上大放异彩,得到国际殡葬协会主席特蕾莎、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殡葬届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在业内备受瞩目。

作为一名殡葬从业人员,在有生之年能经历一次殡仪馆的建设是值得庆幸的事情。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立足城市长远发展,决定启动市殡仪馆迁建项目,石小红有幸被抽调成为迁建小组成员,参与了新馆建设的迁建手续、设计风格、装饰理念、功能划分、业务流程、文化域名、价格审定等工作。

在场馆的设计布置上,石小红摒弃传统殡葬的“黑白”主色调,大胆使用粉色、紫色、绿色、蓝色等亮色装饰和点缀殡葬场所,有效缓解了广大丧属的悲伤心理。她和迁建团队用“5+2”、“白加黑”、“上访式”的工作方法,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使新馆在2013年11月30日落成投入使用。

迄今为止,西安市殡仪馆已接待全国各地500多批次同行和社会各界观摩、学习,为全国殡仪馆建设树立了标杆。之后,很多拟新建殡仪馆的单位纷纷来西安市殡仪馆参观、借鉴、学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对殡仪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石小红多次听到不少家属的遗憾和抱怨:服务项目没有亲自参与感,缺少释然情怀的渠道。面对这样的诉求, 2016年,她主持引进了当今国际国内最高品质的殡仪服务项目“故人沐浴”。在此过程中,家属可全程观礼参与,有效弥补丧属痛失亲人的遗憾心理。

今年4月21日,石小红精心策划组织了“故人沐浴”现场观礼演示暨媒体发布会。整场演示突出故人沐浴“亲视含殓的安心感动,轻柔、不裸露的尊严呵护,回眸情动的永恒之爱,细致、不舍弃的温暖守望”这一服务理念,让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动容。很多参与者包括媒体记者都感动落泪,称这是一场极致的生命礼赞之旅。此项目也成为西安市殡仪馆又一个品牌服务。

除此之外,在石小红的创新指导下,殡仪馆还先后推出了上门服务、全程引导、殡葬花艺、陪同抚慰、人生小电影、钢琴礼乐等10多种殡仪服务项目,从不同角度阐释孝道、解读人生,给受众以全新的生命教育体验。很多服务项目不仅开创了西安殡葬市场先河,而且添补了西北地区的殡仪服务空白。

带领团队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国有殡仪服务机构作用,不断提升国有殡葬单位的影响力,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积极宣扬文明绿色祭祀理念,是石小红近年来着力做的一项工作和创新举措。

她带领团队已连续多年走进社区,组织社区公祭、清明公祭等活动;举办“我是一名殡葬工”网络媒体大V走进西安市殡仪馆体验日、西安市殡仪馆“清明节公祭典礼暨社会公众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和大学生,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殡仪馆,揭开了殡仪馆的神秘面纱,让社会大众对殡仪馆有了客观全新的认识,让殡葬行业以正面的形象走进人们的视野。

创新是第一源动力,殡葬行业也不例外。30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石小红对殡葬事业有了全新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殡葬工作就像做传统菜和创新菜。传统菜根植于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洗礼传承下来,被人们广为接受。殡葬工作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彰显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只有像保留传统菜一样,把殡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精华保留下来,并从现代元素中借鉴灵感,与传统元素有机融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并被大众所接受。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只有不断创新和拓展殡仪服务和领域,满足群众对殡葬行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才能把殡葬这一夕阳下的朝阳产业干得更加光彩亮丽。”

殡葬的田园没有春天,殡仪的天地充满悲痛,“冰冷”的行业需要深情和温暖。只要播撒一腔真情,用挚情和厚爱关怀温暖每一位丧属,就能让“冰冷”的事业变得有“温度”。——摘自石小红的从业体会

殡葬行业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之人们对死亡恐惧的心理,一直给人留下“阴森”“冰冷”的形象,以至于对殡葬从业者也烙下了冷漠、无情的印象。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石小红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立志让殡葬这一“冰冷”的事业变得有“温度”。

2010年5月的一天,石小红接到一位中年男性的电话,他的语气显得很悲伤、很沉重。原来,痛失母亲和舅妈的女儿不知从哪里道听途说,遗体是要被绞成肉块才能火化的……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这一情景,整日哭泣、精神几近崩溃。孩子眼看就要高考,无奈之下父亲只有给殡仪馆打电话请求帮助。

作为一位殡葬工作者和同是母亲的石小红,十分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更担心那位女孩的状态。30多年的职业习惯,驱使她在心灵深处已养成了与丧属同悲共哀、同伤共痛的情感,心中时时燃烧着一团火。石小红当即和同事前往女孩家,耐心为女孩做了近6个小时的心理抚慰。第二天,她又带着这个孩子参观了殡仪馆的整个服务流程,特别是火化环节,详细向她介绍了遗体从进入殡仪馆到火化的人性化服务过程,女孩终于舒展了眉头,扫去心头的阴霾。事后,女孩的父亲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石小红:“女儿完全从亲人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了,高考成绩优异,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爱到深处情自动,只缘身在殡仪中。”这是包括石小红在内的所有从事殡仪服务工作者的共同感悟。

一位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父亲花光所有积蓄却未能保住幼小孩子的生命,绝望无助之时,他拒绝将孩子的遗体火化,意欲上访。石小红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过3个多小时的心理抚慰,这个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年轻爸爸终于同意将孩子交给她。

石小红通过技术处理尽可能地保留了弱小孩子的骨灰,并上报申请减免了所有的丧葬费用。她还拿出500元给这位悲伤的父亲及家人作路费,让他们感受到殡葬人的温暖和关爱。随后,石小红又帮助这位父亲在城里谋求了一份工作。每当思念孩子时,他就经常给石小红这个“知心大姐”打电话倾诉心声。

石小红感慨地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殡葬从业人员身边上演。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殡葬人用心、用情、用爱去传递两个世界的情愫,守护好人生旅途上最后的“一公里”。殡葬是对生命最后的礼仪,是与逝者最后的告别,如果做不好,人生就缺少圆满的句号。记得有位国际殡葬友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每一个逝去的亲人得以安息,就会让一个家庭得到安宁;一个家庭得到安宁,就会让国家变得宁静;一个国家得到宁静,就会让世界变得和平。”这是对殡葬从业者大爱情怀的最好诠释。

正是怀着“为了每个灵魂都有一个美丽圆满的告别”的信念和情怀,30多年来,石小红亲历和主办了从灞桥滑坡事件到京昆高速特大交通事故、从革命前辈董继昌到人民好警察王勇、从最美女孩熊宁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李国武、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到人民书法家吴三大等一系列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社会丧事,其简洁而庄重、情深而独特的殡葬礼仪,寄托了大众的情感和哀思,践行着殡葬人的社会职责,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石小红深深地感知,这些殡仪服务工作早已超出治丧本身,它关乎社会和谐、家庭温暖、舆情走向乃至社会稳定,容不得一丝马虎和差错。

殡葬事业是透支情感和付出心血的事业,殡葬岗位是磨练意志和检验心理的“战场”,殡仪服务需要真诚真心和无私无畏。只要奉献一片真心,用“信仰、感恩”作为精神支柱,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摘自石小红的深情告白

选择了民政工作,就选择了为民服务;选择了殡葬事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付出。30多年来,由于常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工作,石小红过早地落下了头疼的毛病。每每发作,她只好靠服头疼粉缓解,从最初的每次一包增加到每次六包。

工作任务紧急时,低压仅有48贡柱的她,拔下输液管就奔向岗位,在医生眼里,石小红是一个不听话的患者。

在女儿眼里,石小红是一个常常忘了照顾女儿不称职的妈妈。

在父母眼里,石小红是一个无暇回家看望父母、却让父母时时牵挂常打电话叮嘱注意身体的女儿。

可石小红知道,除了这些,她还有很多角色——

在同事心中,她是那个高标准严要求的“领导”。

在新入职的年轻人心中,她是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石妈妈”。

在殡葬行业同仁的眼中,她是那个干劲十足、从不叫苦叫累的“石老师”。

在广大丧属心中,她是可以倾诉和热情帮助他们的“石大姐”。

30多年来,正是这些“特殊角色”的支撑,驱使石小红深深地坚守初心,倾情于殡葬事业,对殡葬岗位的选择无怨无悔,为民政工作和殡葬事业奉献所有:“为了更美的殡葬奋斗一生,我用一辈子只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

回望一路走来,有挫折、有坎坷、有辛酸,更有困惑。然而,面对那一道道难题时,石小红心中就会涌动一种.责任与担当,心底总会有一个声音轻轻地发出:“去试试吧。”就是这样,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摆脱了一个又一个困境,创新了一个又一个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采访中,石小红深情地向记者倾吐心声、坦露心迹: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有委屈掉泪的时候,有仿徨抱怨的时候,有退缩放弃的时候。但不管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是短暂的,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认定对的事情不管多难都会坚持下去。这些年来,我时常用一句话激励自己“当你无力把一件事变得更好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把事情变得更糟”。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坚持、坚守、坚强、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高于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还说民政事业是菩萨事业,做好民政工作要有菩萨心肠。30多年的工作实践,使石小红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感恩民政事业、感恩殡葬工作。我学历不高、能力有限,是这个做善事的行业选择了我,让我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我从不隐瞒自己所从事的是殡葬工作,并常常告诫女儿:是这份工作给我报酬供你吃穿、养你成人、接受教育、快乐健康;在我的家庭里不允许有人看不起这份工作。作为殡葬行业的一名女性,在31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殡葬行业变得美丽、变得温暖。希望这些美丽和温暖能够透射出家庭的情感、生命的温度、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和谐。”

有人说,插上梦想的翅膀可以展翅高飞。而石小红只想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殡葬事业的土壤里。荣誉属于过去,新的征途就在脚下;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续写新使命:“殡葬岗位就是战位,就是人生奋斗的舞台,我将继续扎根于平凡的殡葬岗位,以赤诚情怀和无私大爱默默奉献,以革弊鼎新、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懈奋斗,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忠诚信念守护好这人生最后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