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4期

从群众中走来,再向群众走去:合肥市殡葬管理处的党员先锋们
文 / 合肥市殡葬管理处 张红艳 部分有删改

编者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在巢湖之滨,有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儿。他们在服务民生的最基层挥洒汗水,无悔青春;他们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奋力逆行,勇敢担当;他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情系群众,精准帮扶……他们,就是奋斗在合肥市殡葬管理处的一线殡葬职工。近年来,在合肥市民政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殡葬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合肥市殡葬管理处亦涌现出一大批值得褒扬的党员先锋。他们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用专业的职业技能绽放出殡葬人的独有风采,用一腔热忱书写出摆渡人的精彩华章,他们厚积薄发,为合肥殡葬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坚守梦想 最美青工寻觅生命之光

十三年前,薛龙超还是一名长沙民政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殡葬学子,而如今,他已是合肥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的副科长。他曾任火化班班长、遗体整容师,在他作为殡葬人的生涯中,多次获得省市各大称号与奖章:2013年荣获“全国最美青工”称号,成为全国殡葬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2014年又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安徽青年五四奖章”;2015年荣幸增补为十届安徽省青联委员;2016年度被评选为“合肥好人”;2019年被评为“清溪路最美劳动者”……

薛龙超与殡葬事业的故事,要从高三那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薛龙超读到一篇关于“殡葬行业”的文章,文章所表现出来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价值的讨论深深触动这颗年轻的心。在他看来,殡葬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高考结束后,他瞒着父母填报了长沙民政职业学院。进入大学,他对殡葬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与系统的学习,大学期间,他先后研读了传染病学、解剖学、雕塑、素描、化妆和理发等专业知识,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得有一次,一位因车祸失去年轻生命的女孩,遗体头部严重变形,女孩的父母悲痛欲绝,不忍心让孩子就这样离去。薛龙超看着泣不成声的逝者家属,要来女孩生前的照片,对缺损的面部进行填充、缝合、塑形……经过近七个小时,把那个曾经美丽又可爱的女儿送到了父母的面前,看着“熟睡”中的女儿,父母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身为共产党员的薛龙超,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坚守在一线。从事遗体整容师期间,他用精湛的技艺,灵巧的双手和对逝者的敬畏之心,让逝者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去。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份不受理解和尊重的职业,但每当听到逝者家属满含泪水而又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时,薛龙超便知晓,这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情感流露,一切都值得。

薛龙超说,遗体整容师其实是在人生终点寻觅生命之光,让那些已经冰冷的身体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冲锋在前 巾帼英雄撑起半壁江山

在合肥市殡葬管理处,还“藏”着一位“巾帼英雄”。她现任合肥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副科长,曾经的她,还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她,就是王萍。作为一名退伍女兵,王萍在部队中多次立功受奖,退伍后她在面临诸多新的就业机会时,最终选择了殡葬这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从业以来,她始终以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心理学、服务礼仪学、殡葬文化等知识,用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任礼厅班班长时,她带领班组成员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以满足丧户的治丧需求。很多亲属在告别时情绪激动、悲痛欲绝,王萍总是默默为丧户准备好热水和食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她还为所有的告别厅都配备了“百宝箱”,创可贴,碘伏和简单急救药包一应俱全。王萍总是告诫自己“没有不合理的要求,只有不完美的服务。”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她用真心抚慰着失去亲人的丧属,护送着千万逝者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王萍主动请战参与全处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负责引导和分流办事群众前往3个接待点办理火化业务。每天早上不到6:20,她就穿戴好全套的防护装备接待群众,仔细核对逝者信息,带领群众往返于业务大厅和接待点之间。为了少上厕所,她穿着防护装备一干就是一天,经常一上午都不喝一口水,一天走下来,腰酸腿痛已是家常便饭。从全力防控的70余天,到常态化防控的服务保障,王萍一直战斗在殡葬服务的最前沿,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殡葬服务顺利有序开展。

为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贡献,她被安徽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她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用行动践行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出了殡葬职工的巾帼风采。

脱贫攻坚 民政担当牢记扶贫使命

王明恒,现任合肥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2018年,在市民政局的号召下,时任业务科科长的王明恒主动请缨,成为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七批帮扶干部,来到肥东县陈集镇贫困村秦湖社区,担任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为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他第一时间开展走访工作。短短半个月,他就将辖区内18个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走了遍,把社区的发展情况、贫困户和留守儿童情况了然于胸。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他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多次邀请各类企业前来商谈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社区成功引进一龙虾养殖专业户落户,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也带来了一笔可观的集体经济收入。在走访中,他发现有一些贫困户房屋存在漏雨问题,他主动联络到爱心企业进行捐款,用于贫困户的房屋维修;在市殡葬处的支持下,开展帮扶济困、节日慰问、关爱留守儿童及高龄老人、消费扶贫等活动,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疫情防控期间,他坚持奋斗在一线,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他带领整个领导班子,针对镇里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制定各种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秦湖社区建立起安全牢固的疫情防护网,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他的努力和付出群众看到眼中,记在心里。为了表彰他的贡献,王明恒被评为“2019年度肥东县脱贫攻坚先锋个人”、“全市第七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他的家庭也荣获“合肥市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王明恒克服各种困难,做到政策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关怀温暖入户,用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民政力量。

深耕基层 劳动模范谱写生命赞歌

王险峰,中共党员,现任合肥市殡葬管理处火化班班长。1990年3月参加工作,他先后在遗体接运班和火化班工作,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他深耕基层沃土,厚植民生绿荫,用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弘扬着“孺子牛”精神,曾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江淮最美民政人”、“蜀山道德好人”、“优秀班组长”等荣誉。

收殓遗体是殡葬服务的第一道程序,接运班总是要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和每一具遗体近距离接触。王险峰亲历过无数个生离死别的现场。每一次接运遗体前,他都会默默地向着遗体鞠躬,以表达对逝者的敬重。搬运的每一个动作,他都力求平稳而娴熟,避免出现任何让人感觉“粗暴”的举止。面对悲痛的家属,王险峰深知,唯有通过细致而人性化的服务,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才能给家属以最大的安慰。

面对部分逝者家属提出的一些“特别”要求,王险峰也会尽力给予帮助。一次,在接运一位在医院离世的患者时,家属提出,希望接运车绕行至逝者的家附近,以让逝者在“临行”前再“回家看一眼”。这一要求不仅超出了接运工作的范围,还与单位的关于接运路线的规定相冲突。王险峰有些犹豫,正当其他同事准备婉拒时,他却将同事拦了下来。他说,虽然和规定有些冲突,但家属的要求却也是人之常情,不好生硬拒绝。他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了情况,在得到领导的支持后,他载着逝去之人最后一次“回家”。

接运逝者的现场,有的让人潸然泪下,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有的则让人触目惊心。2012年夏天,合淮高速发生一起惨烈的车祸导致8人死亡,惨烈的现场让人不忍直视。因剧烈碰撞而严重变形的大客车,担架根本无法进入。王险峰和同事们顶着40度的高温,弯曲着身体爬进车内,将逝者遗体一一抱出来,血迹和汗水很快把他们洁白的衬衫染成了鲜红的颜色……

2013年4月,合肥在全省率先实施殡葬惠民政策,符合条件的可减免基本殡葬费用。为了大力宣传这项利民惠民的政策,王险峰主动地承担起宣传员的义务,每一次接运任务,他都会带着宣传资料,向每一位逝者家属耐心地宣传惠民殡葬政策,群众无一不对政府的这一政策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在从事接运工作的21年里,王险峰始终兢兢业业,毫无怨言,朴实而不善言谈的他知道,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让家属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正是这份工作平凡而又伟大之处。

2016年5月,王险峰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从接运班来到了火化班。

根据合肥的风俗习惯,逝者火化落葬大都要赶在中午12点前进行。为满足群众的治丧需求,殡仪馆将告别会场从原先的8点提前到7点开始,还有许多赶早直接火化的。而王险峰坚持每天早上6:30以前就到岗,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有时遇到特殊情况,哪怕在下班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他总是毫无怨言的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处理紧急任务。

合肥市殡仪馆一年的火化量达到12000具以上,王险峰刚调到火化班时,火化炉的数量仅有6台,同等规模的省会城市殡仪馆火化炉都在12台以上。由于每天超负荷运行,火化炉时常会出现各种故障,炉板、火口、烟道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等待厂家维修耗时耗力,在这一过程中,感到焦急的不只是丧属,还有身为班长的王险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险峰带领一部分年轻同志成立维修小组,主动学习火化炉工作原理和机械构造,研究维修方法。遇到小的机械故障,他就带头钻进炉膛进行维修。

2016年的夏天异常炎热,一台火化炉的炉板出现了故障。王险峰第一时间联系了厂家,维修人员却因故无法及时赶来。已经过去两天了,不能再等下去了,王险峰决定自己试试看。火化炉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炉温能达到600到800摄氏度。虽然这台炉子已经冷却了一两天,可炉温还是高达六七十摄氏度。原本就闷热的火化车间已经让人汗流浃背,他还要穿上防护服,穿好橡胶鞋套,戴上手套、眼罩、口罩等全部防护装备,钻入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炉膛,其中的艰辛不难想象。他强忍着高温,摸索着找到故障位置,动手维修,更换材料,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设备终于维修完毕。此时的他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整个人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

又有一次,一个火化炉的炉门发生故障,王险峰再次冒着高温,爬到三米多高的火化炉炉顶,自己动手拆卸掉损坏的炉门,再把好的更换上去……

王险峰原是高级电工出身,有了电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他努力钻研火化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掌握了许多火化炉的维修技术。 “别的殡仪馆炉子多,停一个礼拜都行,我们最多只能停下来一两天。”王险峰说,“让家属多一分钟等待,就是给他们增加了一分的痛苦。”

在王险峰的带领下,火化班全体成员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以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让家属获得最大的安慰为目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也受到了丧属的肯定和赞扬。

韶华易逝,事业如歌。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从无怨言;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面对社会的偏见,他总能淡然处之。30多年来,王险峰用自己青春和汗水,以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在殡葬这个特殊岗位上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为无数逝者开启了通往天堂的大门,给逝者的家属传递了温暖和抚慰。

薛龙超、王萍、王明恒、王险峰……这些奋战在合肥市殡葬管理处一线的同志们,用汗水诠释了作为殡葬人的信念与坚守,用双手描摹出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从群众中走出来,共同筑成民生工作的铜墙铁壁;又走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正是因为行业中存在的千千万万个“薛龙超”、“王萍”们,使战斗堡垒坚不可摧;也正是有千千万万个“王险峰”、“王明恒”们,使殡葬事业能够披荆斩棘,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