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5期

创新“惠民礼葬” 实现“逝有所安”—— 山东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的几点思考
文 / 何振锋

何振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副教授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一、沂水殡葬改革,解决三个问题,实现三个功能

沂水殡葬改革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解决了三个问题,搬走了三座大山。一是解决了死不起、葬不起的问题,搬走了经济压力的大山。沂水县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实现包括遗体接运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等在内的殡葬全免费,这是对所谓的死不起、葬不起问题有力的回应。二是解决了丧葬习俗落后的问题,移风易俗,搬走了精神压力的大山。丧葬习俗改革是殡葬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农村更是如此,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的简单粗暴做法,沂水殡葬改革通过多种形式的正面宣传倡导,推进移风易俗,加快乡村文明建设,有效解决了陈规陋习积重难返的问题,为各地丧葬改革的务实推进提供了样板,拓展了思路。三是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守住了绿水青山,搬走了环境压力的大山。散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豪华墓、上坟烧纸等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沂水殡葬改革通过一系列举措规范了墓穴面积,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祀,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为可持续发展留下了本钱,守住了青山。

沂水殡葬改革客观上实现了三个功能。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聚焦群众关切”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殡葬是重大的群众关切,沂水殡葬改革抓住了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与落实。二是对百姓“逝有所安”基本民生福祉的重视与回应。殡葬是重大民生工程,重要的民生福祉和群众关切。做好殡葬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沂水殡葬改革做法有效回应了百姓“逝有所安”基本民生福祉需求。三是对殡葬行业健康发展之责任的认识与担当。沂水殡葬改革为全国殡葬改革提供了“沂水模式”、“沂水样板”,勇于担当、勇于尝试、勇于探索,促进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沂水殡葬改革,始于惠民初心,成于坚定决心

沂水殡葬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对改革的高度重视源于对民生的高度重视,部门的高度协调源于对使命的认识统一。县、乡、村三级将殡葬作为事关百姓福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抓,成立文明殡葬工作领导小组。发改、民政、财政、自然资源、宣传、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一把手工程”也并非鲜于出现在文件上,可是在实践中,一把手是怎么抓却传导出不一样的信息和力量。一把手怎么抓,就是风向标,就是力度表。沂水殡葬改革通过“一把手抓”传导出的是信心的坚决、方法的有力、做法的扎实。二是加强殡葬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建设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10万个,满足全县群众10年的安葬需求;倡导进公墓安葬、深化了丧事礼仪改革、规范了殡葬服务标准,这些做法加强了殡葬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平衡。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倡导,形成改革共识,破除改革阻力。在很多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都把舆论倡导作为利器,而沂水殡葬改革的宣传倡导却格外用心。沂水确定“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以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话剧《樱桃崮下》、《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县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等,加强正面宣传倡导,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他们为百姓算了“六笔账”,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六笔帐”精准地“对了百姓的心思”“破了思想的顽疾”算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有效解决百姓丧葬的思想认识问题,形成了改革共识,破除改革阻力。

三、沂水殡葬改革,仍有课题可探索,仍有意义可深追

沂水殡葬改革仍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礼”字上下功夫。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文化”“礼文化”。中国也是礼仪之邦,礼在人们日常行为规范、个人素质养成、移风易俗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厚葬(大操大办、陈规陋习)到薄葬(丧事从简、无仪式感)再到礼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是重大的变革。沂水的“惠民礼葬”模式,在“惠”的层面做了重大的改革和突破,在“礼”的层面推行了“播放哀乐、宣读生平、鞠躬告别”的追思会模式。然而,这些还不足够,如何做到礼葬,礼葬的内涵与外延是怎样的,怎样的礼葬流程和仪式是既能实现移风易俗又能满足百姓的需求是亟需回应的问题。希望沂水在礼葬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打造沂水样板。使“惠民礼葬”两手抓,两手硬。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殡葬是特殊行业,殡仪服务员、遗体火化师、遗体防腐整容师、墓地管理员等职业是特有职业,需要专业人才做专业的服务工作。培养能守护逝者尊严、启迪生者灵性且具有生命文化理念的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保障民生力量、传导善生善终理念、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实现移风易俗改革、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殡葬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让逝者得到有尊严的服务、让生者受到生命的启迪、让业者获得职业的尊严是殡葬行业的追求。建议沂水殡葬服务机构招聘录用殡葬专业毕业学生,由专业的人才为逝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在殡葬专业化的道路上行稳至远。三是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深挖“惠民礼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发展的源泉之一。从上古舜帝到管仲齐恒,从先师孔圣到墨子庄子,从孙武孙膑到神医扁鹊,从南宋辛弃疾到清代蒲松龄。山东人杰地灵,文化耀眼。希望能为“惠民礼葬”寻到文化的根基,找到文化的支撑,落到文化的实处,丰盛文化的内容。孔子年少时就“设礼容,陈俎豆”,后来,对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殡葬”提出过不少的观点。其中,“丧宁戚,礼宁俭”在实际上达到了“惠民”的效果,而他认为五礼之用,莫重于祭,一生克已复礼是对“礼葬”最大的注解。希望山东沂水县能够据实研究,厚扎根基,对“惠民礼葬”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挖掘。创新“惠民礼葬”,实现“逝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