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7期

折柳寄情 呈现于世界舞台的中国式“缅怀”
李雪松

世界瞩目的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在经过 17 天的激烈角逐之后于2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在当晚举行的闭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以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仪式环节为主,通过巧妙设计将表演融入其中,为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温馨圆满的仪式。

在惯例的追思时刻中,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以折柳寄情,将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情怀赠与世界,伴随着一曲《送别》,舞蹈演员化身杨柳翩然起舞,365 位男女老少手捧柳枝,为偌大的舞台装点上点点生机。

自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起,缅怀时刻便成为了闭幕式固定环节。设立“缅怀时刻”,意在表明国际奥委会将永远铭记那些在奥运会举行期间不幸去世的人们。

怎样呈现这一主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从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所朗诵的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在鲜花的海洋里“潜行”的巨龟,再到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身着传统服饰、神态悲痛的女性形象,无不透露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死亡与哀悼的不同理解。

“中国人如何表达死亡?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萃取出中国人的生死观?我想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生命,我们有属于中国人乐观向上的情怀。中国人对于逝者常说的一句话叫‘一路走好’,我们的生命观就是如此,在纪念逝者、缅怀逝者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擦干眼泪,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这是导演张艺谋对本届冬奥闭幕式的节目创意做出的解释。今年这场“冰雪盛会”落幕之时,我们将“折柳”的概念引入其中,以富有东方色彩的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现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所特有的精神面貌。

伴着悠扬的歌声,365 颗跳动的心脏从四周缓缓聚集,105 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乐曲渐入佳境,观众的的情绪也逐渐被推入高潮,随后,以“丰碑”为中心,一抹新绿迅速蔓延至整个舞台,那一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张艺谋如是说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千百年来,“柳”一直是国人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而“折柳”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李白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雍陶用“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将离别之痛抒发的畅快淋漓。事实上,“折柳”所蕴含的内涵远不止这些,本届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中的“折柳”,就取自其“追思”的寓意。

折柳悼亡的习俗与清明同源,都来自于晋文公与介子推的传说。相传在介子推离世的第二年,晋文公前去祭奠他,在那时,他注意到,介子推坟前那颗早已被烧焦的老柳树竟奇迹般的生还,并重新焕发生机。晋文公看着眼前死而复生的老柳树,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一样,于是,他郑重的折下了一根枝条,编成了一个圆环戴在头上,并将那棵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将祭奠介子推的那天定为了清明节。后世深受其感动,于是延续清明折柳的传统,自此,折柳也被赋予了哀悼逝者之意。

高岸为谷、沧海桑田,唯有文化跨越千古、历久弥新,今日,我们将几千年来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凝聚于条条丝柳之中,将中国式的浪漫呈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使其突破语言与地域的隔膜,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友人送去一份来自东方的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