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8期

未来“逝”界 未来科技下生命数字化的探索
沈辛竹 陈沁玥 / 中国美术学院

概念背景

当下数字科技高速发展,脑机接口等技术的运用使得思维记忆等精神信息转化为数字提取和存储成为一种可能。结合生物合成和基因工程技术,作品设想了在未来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可以依靠科技的数字化手段将人的思想精神数字化以达到生命、灵魂的永生。

作品选择了代表人的精神的记忆、思维、情感进行数字化和代表肉体的 DNA 信息一起存储,存储器为四个存储仓组成的四通体。在生命消逝后,存储体会根据存储仓内数字信息的亲缘与地缘的关系进行辨别,在自然的环境中自主连接,从而建构起新的科技山水景观。而它们存储的信息能够成为未来数字考古的数据资料。

未来“逝”界是试图构建一个科技、自然与生命交融的空间,让人类在逝去后能有一个安置灵魂的场所,思考人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中如何存续的问题。

你有想过存储灵魂吗?脑机接口科技源于意识是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这一概念,能够读取大脑中的所有信息,并可以通过解码、编码的方式让其数字化。在未来,如果存储了一个人的记忆、思维、情感信息,是否就相当于存储了一个人的灵魂。

人类在生物合成和基因工程领域不断探索,存储的DNA 信息可以为将来进行肉身的克隆提供数据支持,再将保存的记忆、情感、思维信息这些意识信息输入大脑中,从而实现人的重生。

概念呈现

生命数字化:

存储人类代表精神的记忆、思维、情感与代表肉体的DNA。

生命信息存储体:

为了存储意识、思维、情感与 DNA 四部分的信息我们设计出了来源于碳基分子结构的四通存储装置——生命存储体。

结构与功能:

生命存储体由四个连接端口、四个信息传输带、四个信息存储仓和一个中心处理器四个结构部分组成。

逝者意识成为数字资产:

存储着信息的存储仓通过连接中心计算机,汇聚四部分信息成为一个整体,每一个逝者的意识与基因信息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份数字资产,而当所有逝者在未来“逝”界中汇聚起来时,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料库。

亲缘关系连接形成聚落:

根据中心处理器识别 DNA,通过四个连接端口自发得进行亲缘与地缘关系的连接,形成家族式生命聚落。且仿生海萤虫的发光作用,通过海水的拍打获得动能,吸收海洋中的有机物在发光酶作用下放出冷光。

依附于礁石形成未来科技山水景观:

群落依附于礁石,自然地形成山的形状,在水面倒影下融于天地之间,一个个的群落也就变成了山水中的一部分 ,犹如一副山水画一般。且这种意识自由的存在方式与传统山水精神中的追求自我精神与“本我”的观念有相似之处。

呈现效果

展场以视频、装置与展板的综合展示方式布置,视频内容与装置有一定的呼应,科技山水景观犹如从屏幕中延伸到现实一般。

模拟生命存储体的单元由树脂 3D 打印制作,地面的铁波纹板用来模拟水面的效果,装置会形成倒影,模拟出科技山水景观效果。

四通的结构使其形成的聚落拥有无数形态的可能,且能无限得进行连接与延伸,长年累月就会形成庞大的未来“逝”界。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本设计只是从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带来的众多可能中选择了生命信息数字化这一点进行创想设计,浅谈关于未来以生命数字化存储的方式与科技共生共存、以科技的手段延续人类生命的些许思考。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意识到,人类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开始,却在永远地渴望自己决定生命的结束,这份渴望或许正是人类的强大之处,让人类文明能延绵至今、奔向未来。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仙丹”,它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拓展生命的广度,也辅助人们能更深入去探索世界和宇宙的奥秘。生命数字化目前虽然只是一种科学理论的假想,但它象征着人类生命跨越现知维度的可能性,是人类文明向更广阔世界发展的探索,希望在未来我们真的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开辟人类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