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8期

生命文化建筑的场所精神
王元

生命文化建筑的本质不单单是安葬逝者的物理空间,也是生者追思逝者、净化心灵、冥想生命的精神场所。作为从业多年的专业建筑师,在参与设计各类项目类型之后,发现殡葬项目是大家非常少谈论以及相对封闭的业态,只有零星的优秀作品展现。这一现象在国内更加突出,特殊的文化造就了大家对殡葬行业的一种避讳。我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小接触并实地参观了许多国际上优秀的殡葬文化项目,当时就对殡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对殡葬建筑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以及场所精神尤为关注。

在旅居澳大利亚十三年获得澳大利亚皇家注册建筑师,以及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双认证之后,我回到中国,创立了专注于文化建筑设计的艺瓦建筑设计公司。从 2018 年开始,我逐渐涉足并探索殡葬文化建筑的边界以及其代表的场所精神。在项目的探索过程中,我发现生命文化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要素。生命建筑应尊重文化、流程、信仰、人性,并需要在设计中注入地域元素。一方面利用自然元素来疗愈死亡带给亲属的哀伤,另一方面为生命建筑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表达信仰的力量,认真体察人们的感情需求和精神需求。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我们总结出一个好的生命文化建筑,所需具备并承载的三种场所精神: 第一种是地域精神 (Cultural in Place),殡葬文化在广阔的中国有着区域性的独特表述,需要探索如何通过建筑去表达;第二种是人文精神 (Culturalin Humanity),文化是每个村落、每个区域居民的寄托、归宿以及传承,需要探索如何将这种精神注入建筑;第三种是文化精神(Spiritin Culture), 需要探索建筑如何重视人在各个环境下的感知,体现核心价值观。在此,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均由艺瓦建筑设计独立完成,以此来深度探讨我们设计的理念以及初衷。

第一例代表项目为洪福园生命纪念馆,这是我们今年对于地域精神建筑的新探索。项目位于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南昌洪福人文纪念公园内,需要修建一座占地面积约 4200 ㎡、可容纳约 15000 个骨灰格位的公益性室内葬场所。项目的功能定位是需要同时兼顾悼念、服务、未来交互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新业态生命纪念馆。在设计初期,我们团队就对江西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特别是南昌的民俗、民宿以及民生特色。空间设计上,我们借鉴了南昌当地传统民居形式——“围屋”的概念,引入庭院空间和上人屋面景观,使建筑与场地环境合理衔接,实现人文自然和殡葬功能的艺术结合。内部设计上,注重合理分区,考虑到中国特色的集中祭扫文化,将15000个骨灰格进行分区,分为三大块,六小区。在各区中穿插对景、天光、半户外空间等多样的组合形式,通过最大程度的优化自然与采光,起到舒缓心灵的作用。景观细节处无不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地面不锈钢排水沟的走向设计,配合屋檐排水线的交织,形成流动的声觉感知。

项目的一大功能特色是兼具现代服务和未来电子祭扫的功能。各功能分区都设有独立出入口,室内外均设置休息区,为访客提供舒适祭扫环境的同时,也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此外,我们大胆尝试将江西特色的窑炉陶土砖作为立面的材质,同时对材料进行了现代手法的打磨,从纹理到颜色无不叙述着南昌独有的地域精神和文化特色。

第二例代表项目为具有国内殡仪设施重要地位的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龙华殡仪馆完成总体改造时间已经较长,装饰中小礼厅的建筑立面材料略显老旧,告别厅室内装饰和设备渐趋老化,功能性需要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治丧满意度,改善殡仪馆环境,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邀请我们团队对龙华殡仪馆进行整体修缮的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殡葬服务需求,营造更加优美、肃穆的空间环境。

通过对现场的多次勘察,与管理人员的充分沟通,团队切实了解了龙华的文化、流程、历史以及现存的痛点,秉承“爱龙华,人文龙华”的宗旨,开始对其进行设计提升。我们以访客流线的梳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到达龙华、体验龙华、告别龙华等全流程的动线调整,从而提升访客体验感。整体设计将公众流线南移,同时结合绿化设计,针对一层悼念厅形成相对独立的前院。另设置“生命长廊”,将各个前院串联。曲径通幽的感受,使得仪式私密感大幅提升。再通过“生命阶梯”与“生命之门”到达悼念厅,配合清晰的导示设计营造庄重的仪式感,传达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人文精神。在整体改造工程完成之后,将体现“敬、净、静”的设计原则,把服务理念赋予实际的空间体验之中。

第三例代表项目为大连殡仪馆新选址规划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此项目的定位计划打造为未来全国先进水平的殡仪服务场馆,设计不仅需要解决传统殡仪需求,同时要兼顾生命公园、人文纪念馆、人文传承、生命体验的建筑组团,也是一片幽隐在山水之间,世外桃源般的艺术建筑群。

在整体规划中,我们将场地分为三大区块:第一区块是与城市接壤的城市公园区,该区块主要作为缓冲区域,缓解殡仪设施与城市界面的复杂交接关系;第二区块是位于整个场地中段的主题殡仪服务区,此区域主要承载功能性需求,同时借鉴并优化老殡仪馆的遗留问题,对解决突发性车流增幅、防疫性人流管控等问题进行了整体的规划; 第三区块是位处相对私密且幽静的祭扫区, 该区服务于大众化的祭扫需求,同时结合地域环境优势,使祭扫人群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缅怀逝者、体验生命文化精神。

我们希望消除大众对传统殡葬设施阴暗、压抑、恐惧、忌讳的负面情绪。建筑规划整体结合当地的山水和地貌,以简洁现代的表现形式,实现自然、人文和殡葬功能的艺术结合。未来在满足殡葬需求的同时,可以让市民亲近自然、缅怀先人,重新认知殡葬、认知死亡、认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