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0期

安宁疗护陪伴老教授“回归蓝天” 捐献遗体引众多网友感动致敬
泰康终极关怀

7 月 8 日上午,在泰康吴园安宁疗护中心,医护以及工作人员自发为范象英教授举行了一场“回到蓝天”的特别送别仪式,引发江苏红十字会、苏州大学、江苏电视台采访报道,并获人民网宣传。至今,已有大约 40 万人通过网络向范老致敬。网络上,我们读懂了范老的家国情怀,读懂了他对理想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媒体对范老的高度肯定……鲜为人知的是,在范老人生的最后一公里,在泰康吴园安宁疗护病房里,还有许多细致入微、令人感动泪目的故事。

为了报效祖国,他为中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贡献

1937 年,范象英出生于浙江,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二。年少时,家里贫穷,妹妹因没钱治疗白喉而早夭,从此范象英立志将来要学医治病救人。当时新中国急需航空航天专业人员,在学校校长的推荐下,1954 年,范象英放弃学医就读华东航空学院,随后又转入工程电力学专业。“读书就是要报效国家,国家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1963 年,范象英大学毕业后又响应国家援建大西北的号召前往西安矿业学院任教,教授材料力学和应力分析专业。在教学期间,范象英为西安矿业学院建立了一个激光试验室,还自主研发了全息测量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全息实时法显影盒两项专利,为中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了救死扶伤,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医学教授

“父亲说,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能学医救人。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我学医。虽然有一些强迫,但自己对医学也挺感兴趣的。”范象英的儿子范晓虎说。

没能完成学医,是范象英一生的遗憾。为此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范晓虎身上,范晓虎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如今已是应用免疫学与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

范晓虎在《祭父文》中写道,“希望您一路走好,平安喜乐在您理想新世界里!再见啦!我的父亲,我希望更多的人记住您,我们永远感激您为我们两兄弟做出的巨大付出,我们确实也在您的拼命努力下求学海外,一步步事业成功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最好贡献,您可以安息了!”

人生最后的征程,他与泰康一起创造出“拉长”生命的奇迹

2021 年 9 月,范老入住泰康之家·吴园,后转入苏州泰康吴园康复医院和泰康吴园安宁疗护中心。在泰康,范老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个月。在范老的心里,泰康就是他的家。无论情感、服务、还是环境,无不盈溢着家的温情与温馨。“回到蓝天”的送别仪式,是安宁疗护中心社工师宋敏在和家属沟通中,得知范老非常喜爱航天模型,她设法找到了范老喜爱的模型同款,还组织大家用航模装饰范老的病房。

范老生命弥留之际,儿子因疫情不能赶来送别父亲,于是,整个安宁疗护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管家,还有陪护人员,共同陪在范老身边,用他的航模组成了一个编队,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去送别他。当航模声音响起时,昏迷了 120 天的范老缓缓睁开了眼,虽然他没有办法开口表达,但从他眼角流出的泪水,我们读懂了他的触动。

像这样不可能中的可能,在范老身上还有很多。从医学角度医生早已得出,范老生命期限还有 1 个月左右,结果范老的生命却突破了 3 个月,这是范老创造的生命奇迹,也是泰康吴园康复医院和安宁疗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无数个夜以继日努力的结果。

疫情原因,家人不能前来探望,正在给范老擦拭身体的护工刘如清看到长辈特别无助的神情,一下子触痛内心,他握着范老的手说:“范叔叔,你放心,晓虎不在,我就是您儿子!一定把您照顾好!”他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到了。

范老卧床 120 天,身上没有一块褥疮,直到去世,皮肤依然光洁白皙,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当看到刘如清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给长辈擦拭身体却如绣花一般细腻时,就找到了原因。

刘如清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自己洗漱 15 分钟,帮助范老的洗漱需要两个多小时。长辈皮肤失去弹性,很是脆弱,尤其是褶皱处稍有不慎就会划伤,想要保障长期卧床者不得褥疮,需 2-3 小时就要翻一次身,刘师傅必须要格外小心。除此之外,长辈口腔内常出现溃疡或结疤等现象,要拿棉签蘸着水一点一点小心擦拭,这样精心地擦拭,一天需要两遍。

每天不管多晚,刘如清会把范老一天的情况用笔记下来,并仔细分析每一项内容,确认好第二天的照料重点和改进方法,他说:“这早已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帮助他人走好最后一程的使命”。

为了医学心愿,他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2022 年 7 月 8 日,范老走了。早在二十年前,范老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几年前,范老就在苏州填写了自愿捐献申请书,如今在泰康吴园安宁疗护中心的帮助下,他以另一种方式将生命延续。按照遗愿,他的遗体被转运至苏州大学医学院进行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吴园安宁疗护病房李虢主任说自己 40 多岁的人了,早过了哭鼻子的年纪,但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涌出来。不止李主任,朝夕相处的每个人都已泪目。在这两百多天里,大家早已忘记了范老的教授和科学家身份,只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叔叔,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并赋予其最真诚的、最至高无上的敬意。

社工师宋敏说:“我最开始注意到他时,并不知道他教授或科学家的身份,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孤单的末期患者,我会从安宁的角度给予他关怀,去寻找他在意的事情。”医生岳冬冬说:“陪床、检查护理、报销,在疫情期间为长辈的遗体捐献对接和办理手续,有时候工作到很晚,但我却觉得值得,好像找到了生命的某种意义。”社区服务总监沈国清说:“在这里,每一次服务,都是一场生命的洗礼,帮助别人完成最后的心愿,也给自己人生带来特殊的意义。”

泰康安宁疗护团队组成了一个类家庭的照护小组,从一个完整的人的角度去尝试着了解躺在病床上的这位“患者”,他在意什么,观察他的喜怒哀乐,了解他希望这个世界怎么样看待他、希望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背影……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虽然生命的谢幕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泰康,可以走得从容、平静、温馨,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