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殡葬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上激流勇进。这期间,公墓从业者们一步一个脚印,绘制出了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在江苏扬州,有这样一座墓园同样走过了改革发展的十年,扬州墓园作为十年间中国公墓行业变迁的一个缩影,见证了这十年来殡葬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本文也正是扬州墓园一名职工的自述,现就让我们通过她的一系列回顾,来窥探十年间公墓葬仪服务的发展变化。
十年前的扬州墓园
十年前我刚入职的时候扬州墓园面积没有这么大。西南区域是加油站和一个叫冯庄的村庄。我们当时都是从东门进来,西门那儿就是一扇大铁门。除了一栋老旧的办公楼,其他设施设备几乎没有。
那时候的扬州墓园和其他墓园一样,做白事的随意进出、烧纸成堆烟雾缭绕、哭声器乐声此起彼伏 ...... 总之就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墓葬集中地,是让人害怕、不想靠近的地方。
随着后期园区道路、景观绿化、新办公楼的改造建设,我真的不断刷新了自己对墓园的认知。现在的扬州墓园早就不仅仅是安葬逝者的地方,更像是现代化的园林式公园。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班,整个人的心情都舒服轻快了许多。
最开始我都没听过“殡葬礼仪”这个词。只知道下葬的时候有一套流程。起初是安葬的老师傅们顺带着做,后来墓园整改就逐渐取消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外包给南京的殡仪公司做。我也是从那个时候才接触并学习到专业的现代殡葬礼仪。
我的殡仪学习之路
刚开始外包单位接手墓园的殡仪,我作为墓园的工作人员在旁监督和辅助。但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墓园最终目标还是要独立向客户提供殡仪服务,于是我开始了殡仪学习之路。
学习殡仪,首先要克服的是我自身的问题。倒不是害怕,毕竟在墓园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体力,因为葬仪要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葬仪师还要接举骨灰盒。任何材质的骨灰盒都很重,葬仪师不仅要捧得动,还要庄重体面地进行一系列流程。我身形娇小,光是适应捧骨灰盒就花了很长时间。
寒冬腊月在墓区本来就冷,捧着那么重的骨灰盒,我的两条胳膊都不自觉颤抖,手指经常冻得通红,回去泡在温水里缓半天才能恢复过来。不经意刮破皮、划个口子也是常有的事,我的手因此也比我的脸沧桑了很多。到了夏天,捧骨灰盒的时候汗流浃背,工作服总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下午没有礼仪的时候我还会做些增强力量的训练。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后来真的可以稳稳当当捧着骨灰盒做完整场告别仪式了。
其次是大众的观念。我刚开始做礼仪是瞒着家里人的,因为我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同意。逝者家属也不能接受一个女人主持告别仪式。其实我都能理解他们,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丧葬晦气,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场葬仪,逝者是一名先进的知识分子,家属根据他的性格和遗嘱决定举办一场告别仪式。但有的年长的亲戚极力反对,说什么的都有,“花这个冤枉钱,我们乡下找个白事一条龙都包”“一个小姑娘懂什么丧葬习俗”...... 在家属的坚持下,我还是主持了这场仪式。仪式结束的时候,之前反对的老人特意找到我跟我道歉,他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庄重肃穆、温馨真诚的葬礼,不该对我有偏见,老观念应该与时俱进了。老人的这些话就像一股暖流,冲走了我内心深处所有的不甘心、不自信和不坚定。我的工作可以安生者之心、慰逝者之灵,还有什么不可说的呢!
当晚回到家,我就跟家人坦白了。可能是习惯了墓园的工作性质,或者是被我平日积极的态度和言语中的喜欢打动了,家人并没有抵触和反对,只表示我自己喜欢、能坚持做下去就行。
现在的我和礼仪
2020 年 9 月,墓园选派我参加了第九届江苏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十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在那里我遇见了五十几名其他市区的殡葬同行,我们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回来后我与单位同事进行了经验分享,从职业道德、殡葬改革、墓地管理、骨灰管理、接待咨询、殡葬礼仪、墓地维护等多方面提升墓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过几年的摸索学习,我们扬州墓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葬仪体系,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礼仪团队。2020 年 1 月 1 日起,我们正式启用了自己的礼仪体系。我们的礼仪体系详细规定了语言标准、动作标准、仪容标准,设置了各种档次的布置模板,提供了各种礼仪内容,全流程满足了客户不同环节的丧葬需求。
向客户推广服务近三年来,礼仪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平均使用率高达 90% 以上,服务质量也是有口皆碑。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扬州墓园是扬州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坚持举办生命礼仪的墓园。
我记得去年参加墓园讲解大赛的时候,我是从殡葬礼仪的角度展开讲解的。评委老师对我说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最终给我打了最高分。她点评我的话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一个人在讲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是会发光的。”
我意识到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服从工作安排、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学习殡仪的我了。现在的我是真心热爱着我的事业。每一次的生命礼仪都只为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离去,让告别变得体面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