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1期

沈阳殡葬人“奇葩说”:殡葬行业不是“黑水河”,而是“通天河”
辽宁瑞林生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在沈阳地区,有这么一位殡葬人,他曾在消防部队服役5 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和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优秀士兵”和嘉奖。无数次逆行于火场之中,挽救了众多生命财产,直面生死的他清楚生命是多么脆弱。退伍后,他毅然放弃“铁饭碗”的工作,瞒着家里偷偷从事殡葬行业,从执殡师做起,始终“不按套路出牌”,被圈内人士称为一朵业界“奇葩”,他就是沈阳瑞林生命文化的总经理——沈继涛。

拒绝“温水煮青蛙” 选择有挑战的人生

2005 年,沈继涛在消防服役结束,22 岁的他和其他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退伍之后,我得到了一份咱们东北称为‘铁饭碗’工作,家里都觉得这样挺好,只有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沈继涛说。5年的消防兵役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也培育了他热衷挑战的心性。在他看来,这种每天稳定到老的工作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只能让自己的人生毫无波澜,碌碌无为。相比之下,他更愿意选择有挑战的工作,做更有意义的事,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刚开始加入这个行业,我只能瞒着家里,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那会从执殡师做起,每个月 300 块。”说到这,沈继涛自嘲的苦笑了一番,因为他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傻”的,毕竟殡葬行业在那个年代并不被人所接受,往往都带着“不吉利”、“黑心钱”、“没前途”等标签。

消防兵役经历让沈继涛看惯了生死,也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做消防兵了可以拯救更多的人,那么做殡葬务同样也是对很多人的一种救赎。沈继涛认为,“生离死别见了很多,让我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总有一天生命会走到尽头,但是任何一个逝者都值得体面的离开。”殡葬行业可以帮助更多逝者走的安心,缓解家属失去亲人的悲伤,让他们好好的活下去,这才是沈继涛坚持选择殡葬行业的原因。

“先立业,后成家”先满足家属需求再考虑赚钱

沈继涛一直给人钢铁硬汉的形象,不为人知的是,他的内心还隐藏着一份铁骨柔情。据他自己回忆,第一次出活是一位 60 多岁老爷子猝死家中,现场看到悲伤到几乎昏厥的逝者妻子,沈继涛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他边哭边为逝者净身并更换寿衣,这种情绪代入感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才逐步适应。

“入行之前没想到场景会是这样,内心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感受,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逝者需要尊重,家属需要安慰,这个行业做起来是有意义的。”回想起这些事情,沈继涛依旧心有余悸,目光中却透露着坚定。

自己创建殡仪服务公司后,沈继涛延续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先立业,后成家”,先把公司的服务标准制定好,并严格落实,做好服务,打造品牌,赢得口碑,先研究怎样帮助逝者和家属解决丧葬需求,再去考虑赚钱的事。这一理念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很多人看来,这样做不仅极大的提高了运营成本,也会长时间看不到收益。但在沈继涛眼里,这却是未来想要把公司做好、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也是他内心一直以来的坚持。

准军事化标准铸造能打硬仗的铁血团队

殡葬服务机构采用准军事化标准管理看上去是“天方夜谭”,但沈继涛却用这样的管理模式打造出一支有责任感、应变能力强、能打硬仗的团队。除此之外,沈继涛还持续不断的让团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将军旅情怀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团队的血液之中。

9 月 17 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战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公司派出了 8 人团队承接了本次活动的设施保障、鲜花和礼仪服务等工作。面对这一神圣使命,整个团队深感自豪的同时,丝毫不敢怠慢,立下“军令状”誓要圆满完成本次任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活动当日狂风四起,阴雨不断,气温骤降,这为机场现场的布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红毯的铺设。为了让运送志愿军骨灰的战士们能够安全、安稳的在红毯上正步前进,团队必须保障红毯上不能有任何积水。工作人员只能放弃吃饭和睡眠时间,先将场地地面进行若干轮的擦拭、烘干,确保没有任何积水和灰尘后,铺设红毯,盖上塑料布防止雨水浇灌。红毯封胶固定后,需要轮流对总面积近 200 平米的红毯进行持续烘干,直到活动开始。整个过程持续了近 14 个小时,而工作人员直到凌晨三点,才有时间吃得上前一天的晚饭。更为难得的是第二天在沈阳抗美援朝的烈士陵园活动,整个团队又经历了同样的一轮挑战。两场活动下来,整体工作没有丝毫瑕疵,赢得了主办方的一致好评。

回顾本次活动,沈继涛十分的满意和自豪,说道:“我们的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致敬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在全身湿透的状态下,顶着饥饿,在刺骨的寒风中坚持这么久,圆满完成任务,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配得上所有人的掌声,我为拥有这样的优秀团队而感到骄傲。”

从瑞林殡葬到瑞林生命文化,创新与学习可不是口头禅

很多殡葬业内人士都承认,这个行业的人普遍不爱学习,但沈继涛是一个例外。创新和学习是刻在沈继涛血液里的关键词。“从事殡葬行业的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学习的东西就很多,殡葬行业相对其他行业相对落后,咱们需要借鉴学习的就更多了。”沈继涛说。

“我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调整,这个行业,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学习,不创新,很快就会被淘汰。”

沈继涛不仅自己会抓紧一切机会向外界学习先进经验,也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思考如何创新,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丧葬体验,甚至不惜重金安排优秀员工去外地殡仪服务机构学习,并要求礼仪服务人员,必须保持每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沈继涛的字典里,从来都是居安思危。从拓展生前契约等服务板块实现服务前置,到建立全面的线上营销宣传矩阵,从制定完整的售后回访指导祭祀体系,到应用平板电脑服务客户,再到使用电子讣告帮助家属传递信息……从服务品类,到服务品质,从营销方法,到运营机制,从工具应用,到回访模式,沈继涛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停下学习与探索的脚步。

殡葬行业不是“黑水河”,而是“通天河”

“不为办不成事找借口,只为办成事找方法”一直是沈继涛的座右铭。当很多殡葬人还在抱怨活越来越难做的时候,沈继涛思考的却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问题。

一方面沈继涛严格要求团队坚持贯彻“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理念做殡葬服务,另一方面他还要求他的团队从我做起,坚持自我,尽力规避当前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殡葬乱象。

老百姓觉得行业不透明,他就把所有产品都明码标价,坚决打击乱收费;老百姓觉得殡葬一条龙服务太“敷衍”,他就建立瑞林的服务标准严格要求服务品质;老百姓觉得殡仪服务灰色收入多,他就建立监管体系严禁供公司员工收“红包”;老百姓针对殡仪服务相关知识不了解,他就整合其他资源打造公益殡葬咨询平台……沈继涛的团队现在正在着眼于全新的行业破局点,那就是提振老百姓对殡葬行业的信心,正如沈继涛所说,“殡葬行业发展了,我们瑞林才能发展,如果老百姓对殡葬行业的口碑一直上不去,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受限制。”

沈继涛坚持认为,殡葬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有温度的,只是有太多人并不了解殡葬行业。当更多老百姓了解殡葬行业的时候,就会明白,尽管行业内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像沈继涛一样的殡葬人,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努力做好离别后灵魂的摆渡者,让逝者体面的离开,荣登极乐。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们都觉得殡葬行业是‘黑水河’,我们现在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殡葬人,转变原有的误解,让老百姓明白,我们做的事情,是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殡葬行业不是‘黑水河’,而是‘通天河’。”沈继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