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持续优化殡葬服务能力,数字科技在殡葬领域也大放异彩。自“互联网 + 殡葬服务”理念提出以来,各地殡葬服务机构积极构建自身数字化殡葬模块,为民众提供优质殡葬服务,破解数字殡葬改革难题。近几期杂志中,编辑部刊载了若干数字殡葬实例,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将继续刊载数字化手段在殡仪板块的应用实例,以飨读者。
潍坊市高密市殡仪馆:“互联网 + 殡葬”,“加”出规范和便捷
高密市殡仪馆聚集群众殡葬服务多样化需求,全面推动互联网与殡葬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创建“高密殡仪服务”微信服务平台,推行“四个一”服务,深化推出“24小时守灵、预定礼厅、预约火化、彼岸纪念”四项服务,使群众在家就能通过该平台进行服务确认沟通,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以科技赋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该平台告别繁琐的预约流程,向群众推行车辆预约一键直达、服务流程一键查询、殡葬用品一键购买、网上祭祀一键创建“四个一”服务,群众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可一键进行殡仪车辆预约,殡仪车辆将在约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提供精准服务,有效缩减群众候车时间,为群众提供便捷。今年上半年共为网上预约的特殊群众提供延时服务近百次。
平台向群众全面展示从预约到安葬的 13 个殡葬工作流程,群众可以直观了解到每步的服务内容。同时将三虞礼、家奠礼、安葬礼、覆盖党旗等文明礼仪录制剪辑成小视频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使群众深入了解文明殡仪文化,倡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俗,以文明丧葬礼仪表达哀思、传承节俭。今年以来,文明殡葬礼仪普及率从去年的 72% 提升到今年的 76% 以上,为 55 位去世老党员免费提供覆盖党旗的礼仪服务。
通过将所有服务项目在平台上展示,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可根据需求直接添加购物车下单购买,方便群众根据自身需求准确预算、合理消费。群众可在公众号上详细查询到惠民殡葬减免事项和流程,避免违规现象发生。每季度通过平台对全市惠民殡葬费用落实情况进行公示,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为 3923 人返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391 万余元,返还率达 100%。
创新服务方式,群众通过平台可根据自身需求直接选择预约守灵、礼厅和火化服务,有效地缩短了群众的等待时间。同时,为落实疫情防控下的文明祭扫工作,推出“网上祭奠”和“一对一”代祭扫服务,代替逝者家属擦拭墓碑、敬献鲜花、鞠躬致敬等,增加逝者家属的参与感,弥补因疫情或在外地等不能到场的遗憾,帮助家属实现远程追思。
“高密殡仪服务”微信服务平台以创新文明殡葬服务礼仪方式,引导人们自觉摒弃传统丧葬陋俗,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服务预约群众 1500 余人次,平台累计访问量达 14360 人次。今年清明节期间开通网上祭扫纪念馆 89 个,网上祭扫累计 1180 人次。
广州市增城区殡仪馆:“互联网 + 殡葬服务”让公民“身后事”办理更便捷
群众身后事是公民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环,也是社会治理服务的关键一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快推进殡葬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 + 殡葬服务”,提升殡葬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是殡葬这一基本民生事业不断追求发展进步的最终目标。
今年 7 月底,广州市增城区殡仪馆“慈孝通智慧殡葬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殡葬各项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转变。逝者家属不仅可以在区殡仪馆一站式办理殡仪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还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办丧进度、费用明细,办理业务更加便捷。
宽敞明亮的办事服务大厅、细致入微的殡仪服务介绍……走进区殡仪馆业务办理大厅,如果不告知这里是丧属办理业务的地方,人们会有一种身临银行办理业务的感觉。增城区殡仪馆始建于 1973 年,原馆建筑简陋、设施落后。2002 年,政府投资 5200 多万元,按照国家二级殡仪馆标准移址新建。该馆占地面积约 5.5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5万平方米,承担了全区殡仪服务业务,年火化量在 5700 具左右。近年来,该殡仪馆持续推进“互联网 + 殡葬服务”,先后建立了殡葬业务管理系统平台、慈孝通智慧殡葬管理平台、网上预约报丧等信息化治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据该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殡葬业务管理系统平台”是集遗体告别、遗体出殡、遗体火化等殡仪业务办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平台,逝者家属只需携带相关证明,便可在殡仪馆一站式办理所有业务,实现了群众办丧流程更便捷和殡葬管理服务更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此次新上线的“慈孝通智慧殡葬管理平台”,新增了信息识别功能,打造逝者专属“二维码”,实现了遗体入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接运人员在到达接运地点后,就会第一时间录入逝者相关信息,在系统后台直接生成逝者‘二维码’,家属可随时扫码查看服务进度、费用明细。逝者遗体火化之后,家属也可以通过扫码确认骨灰身份。”区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一个服务环节,每一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在系统里“明码标价”,让群众明白办丧,既保障了殡仪工作可追溯,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流程管理,又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殡葬政策和馆内业务办理情况,消除部分群众对殡仪馆片面和偏颇的认知。
该殡仪馆业务办理大厅设立了“身后事一站式联办”专窗,群众可一窗联办涉及 8 部门的 14 个事项。据区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群众办理家属“身后事”需先到公安部门注销户籍,然后到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来回折返,办理遗体火化、暂停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2020 年 10月,广州市民政、公安、人社、医保、政务数据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打造 “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平台上线服务,群众在申请事项联办之后,无须再前往公安部门现场办理户籍注销,真正实现“身后事”“一窗联办”“一次办妥”。
当前,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殡葬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是殡葬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殡仪馆正计划在网上预约报丧平台开通个人报丧功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逝者信息及接运地址等,同时也能够直接与家属取得联系,免去了第三方中介人员的干扰,确保服务规范有序进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民‘身后事’发力,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提升殡葬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动殡葬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