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2期

“死亡是温暖的”——2023 第五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线上线下举行

3 月 26 日,2023 第五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死亡是温暖的”,旨在从多学科、多视野、跨领域诠释死亡的温度和诗意,解读死亡背后的感动和思考,给学界、业者和社会大众以启示。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支持。来自医学、哲学、社会学、生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医疗、殡葬等行业从业者,相关专业领域师生以及网上报名的公众人士近 300 人来到论坛主会场,并有近五万网友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

首先,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发表主旨演讲“生死的沉思”。韩启德表示,去世是失去,也是馈赠。温暖的告别充满着彼此之间爱的馈赠,唤起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死亡既是有形的躯体消失,也是无形的生命与爱的馈赠。理性很难破解生死话题,更多要靠情感,最为大家接受的还是这个有情感的说法:“我们来过,爱过,奋斗过,做出了一点贡献,还留下了一点光亮,那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以,生死问题不仅是哲学理性命题,还是一个温度的感性问题。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表示,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全社会对于生死问题深入探究,并深入到殡丧、医疗等实务环节。善终这种理想,符合现代人的福祉追求,但它需要全社会,尤其需要得到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大力支持。打破医学与殡葬之间的深层壁垒,以及架设生命服务与临终关怀事业的直通车,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善终场所。

中国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宣读“2023 年北大清明论坛共识”。“共识”提倡全方位认识死亡,打破死亡的冰冷印象,还原死亡的温暖面貌;提倡全程的死亡关怀,医疗 - 殡葬协作,家庭 - 社会协同,创造温暖的死亡场域;提倡全人眷顾的生死观,用爱与尊严延续逝者的生命荣光。

主论坛环节中,知名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北京大学卫生法学教授王岳、宸冰阅读文化传媒创始人宸冰、国内生死学和生死教育探索者陆晓娅、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孙伟、原航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寅、福寿园国际集团生命教育推广讲师顾洋从医学、哲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对安宁疗护、生死教育等方面发表各自演讲。

关于北京大学清明论坛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医疗观、殡丧观,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和福寿园国际集团于2018 年发起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论坛借清明节之特殊氛围,研讨“死亡辅导”、“死亡关怀”、“医疗·殡葬一体化”、“生命教育与死亡审美”等话题,以期不断打破避讳死亡的语境与禁忌思维,丰赡国人的精神家园,让生死两安,生死两悦。

论坛汇集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著名专家凌峰,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CCTV 主持人敬一丹等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与媒体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入探讨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关怀,旨在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提供全新的理念与指导。

目前论坛已举办五届,累计共有 1000 余人参加论坛现场,网上直播观看人数近 20 万。未来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还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持续举办,并不断跨界、跨地域、跨学科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