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以来,多省市陆续部署 2023 年清明祭扫工作,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网络祭扫、家庭追思、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故人。线上推广网络祭扫等在线服务,殡葬服务机构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除了往年“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常见形式,一些创新服务模式也在各地推广开来,深受市民好评。面对清明祭扫高峰,社会各界也发挥自身力量,保障祭扫工作顺利进行。
水溶祭祀代替焚香烧纸
今年北京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接待日从 3 月 18 日开始,在北京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祭扫群众秩序井然,这里不再焚香烧纸,取而代之的是水溶祭祀。前来祭扫的市民将手中带有“奠”字或写满寄语的信件放入水中,短暂时间后,这一张张祭祀用品便溶入水中。
3 月 23 日,老山骨灰堂北侧广场举行了一场“亲情祭祀·水溶祭情”追思活动。活动现场,写着悼言或思念的信笺,有的被叠成纸船,有的被叠成千纸鹤,被轻轻投入水中。两三分钟后,这些寄托着哀思的信笺就溶解于水。水成为媒介,思念仿佛“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家属与逝者进行了一次“对话”。水溶祭祀是一场无烟的仪式,也是一份情感的寄托。
2021 年,老山骨灰堂就推出了的全国首个水溶性祭祀用品,水溶性纸祭祀品包括寄思卡片、寄思花、纸船等。这种水溶纸是由植物合成的木浆制作,上面的文字则是用食品级颜料书写,入水即溶,安全无污染。家属可以把想对逝去亲人说的话写在水溶性纸祭祀品上,然后放进水里。在司仪主持的温馨陪伴下,看那些话语随着纸张慢慢溶进水中,抒发哀思。
可降解骨灰盒升华生态节地葬
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积极倡导绿色殡葬,宣传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生态的殡葬理念已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海葬、树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节地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选择,多家墓园在节地葬中开始推行使用绿色环保的可降解骨灰盒。
3 月 9 日上午,江苏省无锡市首届集体生态安葬暨“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启动仪式在青龙山公墓举行,20 户选择生态葬的锡城家庭参与现场安葬仪式。活动由无锡市民政局和无锡市文明办牵头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绿色生态葬式葬法、倡导文明殡葬新风。
当天举行的生态安葬采用的便是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材料制作的骨灰坛中,在特定区域入地深埋后,经过 3 到 6 个月便自然降解,放置其中的骨灰与大地共存,与自然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入土为安、叶落归根,同时又能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月 19 日,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联合金沙陵园共同举办“生态礼葬·与爱随行”公益生态树葬活动。上午 10 点,仪式正式开始,礼仪人员为选择生态葬的逝者敬献花篮、祭酒,逝者家属向灵盒敬献花环,并通过书写思念卡、放飞群鸽的方式寄托哀思,为逝者祈福。
向逝者默哀致敬后,工作人员引领逝者亲属依次来到树葬福祉,亲手将装有亲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放入生态福位,并撒下花瓣。随后,礼仪人员为逝者填土封穴,家属为亲人献上鲜花,鞠躬告别。参与本次免费生态树葬活动的家属薄先生表示:“这种仪式既能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能体现对大自然的爱护,是一种很好的‘告别’形式。”
志愿者走进殡仪馆、陵园
清明前夕,杭州殡仪馆和南山陵园发布了招募志愿者信息。
杭州殡仪馆内目前寄存有 3300 多位逝者的骨灰,为方便群众清明到馆祭奠,今年该馆将于 4 月 1 日 -4 月 7 日设立集中祭奠区域,向群众免费提供骨灰盒供桌、电子香烛等祭奠用品,为做好清明期间祭奠服务工作,杭州殡仪馆现面向社会招募祭奠志愿者,协助殡仪馆宣传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奠,接待祭奠群众,维持秩序,协助工作人员做好现场服务。
南山陵园招募文明祭祀劝导员,在园区配合园区工作人员进行绿色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的相关政策宣传劝导;向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其他便民服务。
招募志愿者进入殡仪馆和陵园工作服务,这对于殡葬行业来说并不常见,但招募愿意走进殡葬、了解殡葬,为宣传绿色殡葬、树立文明新风出一份力的志愿者,既能协助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宣传殡葬改革发展,又能对外展示殡葬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改善市民对殡葬的偏见看法,拉近服务距离。
交通部门保障祭扫畅通
清明将至,市民外出祭扫、踏青需求上升,道路交通压力将加剧。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畅通,各地各部门都格外注重清明期间的交通情况。今年的上海,地铁、公交行业、高速公路部门等多家单位多措并举,提前制订清明祭扫排堵保畅预案。
上海地铁将开设 8 线 17 站“地铁 + 短驳”助力市民祭扫(涉及轨道交通 2、5、8、9、11、16、17、18 号线,共 8线 17 站),并通过增投备车、启用专项运行图、加强引导和现场疏导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地铁运营平稳有序。3 月 18日起,公交线路开通 13 条清明定点扫墓班车,共投入 332辆营运车辆,覆盖上海市十余家公墓,其中 7 条与轨道交通接驳的扫墓班线实行免费乘坐。清明节当天还将加派收费员、开足收费车道、加快 ETC 特情处理、人工车道手持机复式收费等措施缓解道口拥堵。
上海交通部门的做法受到市民称赞,顺利通畅的出行,能让市民在祭扫中省去很多烦心事,也能让殡葬服务机构呈现出更好更优质的服务。除了交通部门,还有消防、电力、市场监管、媒体等多部门联动配合,共同做好清明期间安服务保障工作。
清明祭扫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不能割舍的家族情怀。清明期间,殡葬行业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服务好每一个细节,殡葬服务机构创新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社会各界多措并举,为清明节创造文明祭扫新风尚,为新时代的殡葬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北京日报》《现代快报》《成都民政》《杭州民政》《上海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