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种职业,他们用一笔一划篆刻人生的篇章。方寸之间,留下芳华在人间。
刻字模、篆刻、贴金箔 ...... 入行 20 多年,7300 个日夜,坚守在碑刻的方寸间无一纰漏,为数万人留下人生百年的印记。碑文雕刻师是殡葬行业最古老的职业,让我们一起走进仙鹤湖碑文雕刻师黎峰的故事。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一代人的记忆,而这方寸之间记录的是他为人在世的片叶信息。倘若再过百年,回望今天,这一刻就是未来的人们了解我们现在时光的一扇窗口。
在碑石上书写,慢工才能出细活
黎峰从事这一行有 20 多年了,前前后后经过他的手雕刻的碑石已经有上万块。回忆起刚入行的时候,黎峰还历历在目,“雕刻学起来上手虽快,但要做好却不容易。工作非常辛苦,这份职业对手艺要求极其高,要求既耐心又细心,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很长的时间,黎峰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园区里对着林立的墓碑蹲着刻字,直到颈椎手臂疼得无法坚持,起身活动一下再换个姿势继续埋头雕刻。
“我觉得一块墓碑就是一个人生平的故事,每次刻碑的时候我都心怀敬意。”黎峰边说边埋下头继续为即将落葬的逝者刻碑,远远看过去,他的双手湮没在碎屑飞溅的雕刻现场,只剩下全神贯注盯着手下工作的双眼闪着光亮。
刻碑无小事,要对得起客户信任
做了这么些年的雕刻工作,从黎峰入行,特别是进入仙鹤湖这个大团队以来,对于刻碑这件事情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中国人对人生价值有着千古留名、万古流芳的期盼,人们对善终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视。黎峰的心中始终记着这人生最后一件大事的重要性,所以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总是更加严苛。
文字在刻入碑石之前,需要走三道确认的步骤。黎峰会和逝者家属多次确认篆刻的内容,每一步都要保证正确,一个步骤出问题,最后就会出大事,没办法向家属交代。所以接待每一位客户的时候,黎峰都会提醒自己:墓碑雕刻无小事,唯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才对得起家属们的信任!
圆生前心愿,家属情不自禁落泪
在黎峰多年工作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接到了一位作曲家的墓碑篆刻,客户希望能够将其父亲生前最爱的曲子刻在碑石上。刻过上万个汉字,但这却是黎峰第一次要雕刻乐谱。“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汉字是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而像‘蝌蚪’一样的五线谱音符该怎么刻,着实让我犯了难。”但是看到家属们恳切的请求,黎峰还是咬咬牙应承了下来。
家属希望在三天后落葬,时间紧任务重,在接下任务后的 48 小时里,黎峰不分昼夜地“泡”在石料厂里,用不同石材的边角料雕刻练手。汉白玉、石英石、大理石等都刻满了黎峰练习的印记。经过数十次的尝试,黎峰终于对雕刻音符的起画、运笔和力度有了把握,跟家属确认完谱曲的内容后,他开始了最后的雕刻工作。
电磨触碰花岗岩碑石,一阵巨大的“刺啦”声伴着飞溅而起的石屑扩散开来。黎峰雕刻两笔,起来端详几分,觉得深浅有力、线条顺畅,才继续雕刻下一笔。五个多小时过去,眼前碑石上的五线谱终于有了形状。
家属前来验收看到石碑上的音符,眼泪夺眶而出,紧紧地握着黎峰布满厚茧的双手,向他道谢,“太感谢你了!终于圆了我父亲生前最后的愿望!”获得了客户的肯定,黎峰同样也备受感动,压在他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黎峰说:“直到现在,每每经过老先生的墓碑我还会站上一会儿,就那样静静地陪着。我感觉这一首曲子好像有了生命,通过它,让老先生和家属的期盼及愿望得到圆满,幸哉,荣焉!”
对黎峰的采访告一段落,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对殡葬行业中这份最古老职业传承下来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方寸之间,留下芳华在人间!相信再过 50 年,100 年,这些镌刻时光印记的碑刻,定会成为一个城市最深沉的记忆,承载了这些记忆的纪念园也会是留待后人追忆和怀念的宝贵文化遗产。
人生百年,芳华易老,正是由无数像黎峰这样默默无闻的职业人撑起了这份传承千年的事业。仙鹤湖自然生态人文纪念园也定将牢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的企业使命,更好地服务于民生,让人们能更加了解生命关怀的事业,守护每一个陨落的生命。
交通部门保障祭扫畅通
清明将至,市民外出祭扫、踏青需求上升,道路交通压力将加剧。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畅通,各地各部门都格外注重清明期间的交通情况。今年的上海,地铁、公交行业、高速公路部门等多家单位多措并举,提前制订清明祭扫排堵保畅预案。
上海地铁将开设 8 线 17 站“地铁 + 短驳”助力市民祭扫(涉及轨道交通 2、5、8、9、11、16、17、18 号线,共 8线 17 站),并通过增投备车、启用专项运行图、加强引导和现场疏导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地铁运营平稳有序。3 月 18日起,公交线路开通 13 条清明定点扫墓班车,共投入 332辆营运车辆,覆盖上海市十余家公墓,其中 7 条与轨道交通接驳的扫墓班线实行免费乘坐。清明节当天还将加派收费员、开足收费车道、加快 ETC 特情处理、人工车道手持机复式收费等措施缓解道口拥堵。
上海交通部门的做法受到市民称赞,顺利通畅的出行,能让市民在祭扫中省去很多烦心事,也能让殡葬服务机构呈现出更好更优质的服务。除了交通部门,还有消防、电力、市场监管、媒体等多部门联动配合,共同做好清明期间安服务保障工作。
清明祭扫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不能割舍的家族情怀。清明期间,殡葬行业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服务好每一个细节,殡葬服务机构创新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社会各界多措并举,为清明节创造文明祭扫新风尚,为新时代的殡葬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北京日报》《现代快报》《成都民政》《杭州民政》《上海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