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2期

云南省宾川县:监督殡葬改革惠民见效
云南省宾川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殡葬是民生大事,殡葬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宾川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工作中心、政府工作重点,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将殡葬改革作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年度监督重点,开展了对全县殡葬改革的工作监督,助推殡葬改革深入实施,力促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深入调研查实情 摸清现状找症节

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为组长,相关委室牵头,县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人员参与的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组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和走访调查的方式,先后深入当地多个殡葬单位,对全县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为殡葬改革工作把脉问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组认为,2020 年 6 月以来,全县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 7 个,关停棺材生产销售企业 25 家,整治墓碑生产销售企业 24 家,拆除活人墓 532 冢,折除率 100%,整改大墓、豪华墓 20014 冢,火化率达到了 100%。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调研组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群众特别是山区、边远农村群众对遗体火化和进公墓安葬还未完全接受,参与改革积极性不高。二是政治站位不高,工作合力不足。部分成员单位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不够、站位不高,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健全。三是政策配套不到位,殡葬改革深入推进难。惠民殡葬奖补政策出台不及时,影响殡葬改革的顺利推进。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殡葬服务能力不足。殡葬服务设施保障不足,农村公益性公墓总量不够,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项目推进缓慢,难以满足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需求。五是监管不到位,殡葬服务仍未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违规殡葬行为时有发生。

围绕问题强监督 精准发力促改革

针对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交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精准发力推动殡葬改革深入实施。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殡葬改革浓厚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参与殡葬改革,自觉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真正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殡葬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殡葬改革工作合力。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来抓。要规范殡葬服务管理,依法加强殡葬服务监督,不断规范殡葬行业服务。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举措,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将殡葬改革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殡仪馆服务能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山区群众殡葬服务不便的现实问题。创新延伸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公墓建设。加快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步伐,严格建设标准,确保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尽早投入使用。

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殡葬改革行稳致远。坚持把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尽快出台惠民殡葬奖补政策,及时兑现奖补资金。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制定公墓墓碑生产标准,确保全县墓碑生产标准、外观相对统一。要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户现存棺木采取政府采购、及时兑换或指标兑换的方式,实施骨灰盒换棺木行动,全面消化库存棺木。

五是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大殡葬行业监管水平。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要依法依规纠正和查处殡葬违规行为,加大殡葬行业监管水平和整治力度,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跟踪督办求实效 督促落实惠民生

宾川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队下,多次深入整改部门加强督办检查,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监督助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殡葬改革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强化宣传,着力增强群众殡葬改革意识。在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媒介和宣传大篷车作用的同时,印制了 14 万份宾川县惠民殡葬及节地生态安葬奖惩办法宣传彩页发放到户,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宣传。二是加强协作,着力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县民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 8 部门联合开展了殡葬业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规范殡葬服务行业秩序。三是完善政策,着力推进殡葬改革纵深发展。对符合宾川县惠民殡葬五项基本服务奖补政策的 716 户群众 90.93 万元的补助资金进行了审核并将发放。四是提高效能,着力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下拨公益性公墓建设补助资金,10 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序推进,筹措资金 30 万元新购殡仪接运车 1 辆,投资 55.2 万元完成了殡仪馆设施设备的更新。

下一步,宾川县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多种途径持续监督殡葬改革工作,切实将惠民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助推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全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