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3期

巩固提升 示范先行 张家港市全力打造丧葬礼俗改革新高地
毛颖 / 张家港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

丧葬礼俗改革是时代所需,也是群众所盼。近年来,张家港市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长远规划为引领,以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丧葬礼俗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化殡葬服务体系。

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倾力打造殡葬设施建设“进阶版”

一方面,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向“广覆盖”扩展。在全市骨灰堂、埋葬地(各 17 处)镇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殡葬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供给水平。2022 年投入 9300 多万元,启动新(改扩)建镇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 4 个,启动殡仪服务中心建设 2 处,城乡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和集中文明办丧场所服务保障覆盖率均达 100%。另一方面,骨灰安放(葬)向“减量化”跨越。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大力倡导“不保留骨灰”生态殡葬理念,加强对生态节地安葬的正向激励引导。创新激励形式,将生态葬区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在经营性公墓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墓,实现“一镇一生态葬区”全覆盖。加大激励力度,对选择绿色殡葬处置骨灰的,给予每例 2000 元奖补。鼓励三代以上骨灰集中深埋并落实奖补措施,腾出空余穴位,提高公墓效能。探索开展生态葬公益安葬仪式,引导群众主动转变传统观念,咨询和选择生态葬法的群众逐渐增多。

二、以群众利益为中心,倾情打造殡葬服务管理“升级版”

一是专项整治有力有效。深入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医疗机构太平间管理专项排查整治、巩固和深化“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工作,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二是“科技赋能”方便百姓。将更多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殡葬模式,推动殡葬服务便利化、主动化、高效化。上线“身后一件事”受理模块,将死亡证明材料、户籍注销、殡仪(火化)服务、个账清算等 11 类身后事“多部门”“多次办”整合简化为“一网通办”。首创“跨越时空的思念”全场景沉浸式祭扫体验,升级“思亲网”本土祭扫平台,推出覆盖全市墓区的“实景云祭扫”手机版,累计使用量突破 578 万。三是拓宽内涵人文清明。一方面,优化墓区祭扫环境。全域推广殡葬服务设施环保升级,锦丰镇、塘桥镇、凤凰镇等乡镇完成除尘设备安装,实现祭扫无烟、无尘、无害化。另一方面,融入人文理念。倡导绿色文明祭扫理念,组织鲜花祭扫、诗歌吟诵、文明实践等活动,让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从“清明”中汲取慎终追远的生命养分,引导群众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到传承优秀精神文化上来。

三、以群众满意为标靶,倾心打造丧葬礼俗改革“扩展版”

一是力推“沉浸式”生命文化体验。挖掘生命文化宣教资源,将提供传统“身后事”服务延伸到全新的生命教育和精神文化传承。积极探索“1+1+N”建设模式,即:1 个市级绿色殡葬纪念园 +1 个生命文化教育基地 +N 个宣教点位,不断丰富群众对先进殡葬理念的切身感受和文化认同。目前,市级绿色殡葬纪念园已列入市政府城建项目,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已完成主体建设。二是抓住移风易俗关键力量。强化党员干部“头雁”效应,联合市纪委监委、文明办等单位,建立健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报告备案制度。按照文明、节约的原则,邀请有关专家、单位代表、乡贤人士等筹备丧葬民俗专家库,研究制定殡、葬、祭相关礼仪规范指引。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红白理事会实现村(居)全覆盖,打造村级白事服务点 143 个。整合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将丧葬礼俗改革内容纳入服务清单。三是激发改革动力活力。巩固殡仪服务中心改革主阵地,全面推行集中文明办丧并给予 2000 元 / 例奖励,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叠加奖补,最高奖励超过 1.4 万元 / 户,逐步让文明办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申请集中文明办丧的家庭加速递增,大新镇已突破全部办丧数的 50%。激活基层治理能量,以“一镇两村”为典型,建立白事操办与评比奖励相挂钩的长效机制,对办丧天数、规模及不文明现象进行约束,打好“试点辐射”“全域推进”两张牌,全市移风易俗和葬俗改革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南丰镇出台“三行动九提倡”移风易俗方案(宴请仪式简化、人情消费淡化、党员干部引领)、婚丧喜事“十”指引、吊唁形式改进倡议书;凤凰镇恬庄村启用家风教育基地,倡行孝老敬亲、传承美德的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