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4期

殡葬漫谈:移动支付在祭祀场景中的应用
梁樱子

电子钱包、扫码支付,这样的支付方式如今已经十分普及,哪怕是去菜市场买把韭菜,年过七旬的老奶奶都能从怀里掏出一张付款码让你扫码支付。生活中能看到纸币的情景大体上是不多了,在网上看到新版人民币的科普,都会觉得纸版人民币有些陌生。

纸币逐渐淡出人们生活,这让我不禁思考,如今移动支付已经如此普及,是不是连那些传统观念坚守的人们也不得不跟上潮流了呢?或许在我们烧纸钱祭祖时,我们的祖先也会感到惋惜,说道:" 傻孩子,你们现在都用手机支付了,寄这么多来干什么呢? "

那么,祭祀祖先有没有“电子转账”和“移动支付”的需求和可能?

当注意到泉州通淮关岳庙推出的“电子烧金”服务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一切皆有可能”。泉州关岳庙的偏殿内设有两座高大的“电子大金炉”,每座高 2.5 米,棱柱炉身上均配有 6 面显示屏,屏幕中设置“扫码烧金”码。不少信众正尝试烧 “电子金”。从 1 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已有超 4.5万名信众通过扫码“烧金”。

在 “烧金” 期间,屏幕下方会打印出一张小票,上面印有 “敬奉人”的姓名和金额等。信众可将左侧一张标有“此金放入主炉”的小票单独撕下,投入现场一个莲花盘中。

工作人员会在每天吉时将这些小票统一焚烧,右边那张写有名字的小票,信众可以当‘平安符’留存。”据介绍,信众扫码“敬奉”的资金由通淮关岳庙专门的账户统一管理,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如今,环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到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无不透露着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

近两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中,也都提到了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的相关内容,将“电子烧金”的概念运用到祭祀活动中去,以“电子祭祀”代替传统的烧纸祭祀,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创新。

试想一下,当我们去祭扫时,找到自家墓地所在的区域,扫描二维码进入祭扫界面,选定自家墓地,选择相应规格的祭扫方案,点击支付后画面上燃起火焰,虚拟的冥币被投入其中化作一缕青烟,我们寄去的“物资”与美好的思念一起随着缕缕青烟到达逝者的“账户”中去,既迎合了目前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方便墓园的管理、将移风易俗落到了实处。

小编设想,“电子烧纸”系统大概应该是一个类似于肯德基式的自主点单系统,可以选择套餐,如 “2023 中元新品——超值豪华亿万元套餐”——其中包括 100 捆“天地银行”发行的货币、128T 内存爱疯 13、特特拉汽车等,亦可以选择账户储值,省去了每次前来祭扫都要扫码付款的步骤。

如果这些成为现实的话,那就大胆的幻想一下,我们通过电子化手段“烧”过去的钱,被转到“天地银行”的“个鬼账户”中,账户所有鬼如需使用,可取出现金或通过将账户绑定某某宝或某信等方式进行消费。

这不比揣着一堆纸币来的方便快捷?况且如今烧的纸币面值越来越吓人,再不“整顿”,“地下居民”怕不是要面对“通货膨胀”了!现在各个领域都开始搞数字化、信息化了,殡葬若是不跟上,怕是连老祖宗都要嫌弃我们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