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9 日,又一部殡葬题材电影登陆院线,这就是此前在行业内呼声较高的《不虚此行》该片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执导及编剧、胡歌、吴磊、黄磊等主演。今年 6 月, 该 片 在第 25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
该片讲述了失意的编剧闻善(胡歌饰)因偶然机会开始撰写悼词,书写过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后,他逐渐解开内心困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故事。电影中,编剧闻善面临着职业的窘境,他无法写出甲方期待的“精彩的故事”,于是转而去写悼词维生。在北京最常见的老破小居民楼里,他租了一个两居室,他的独居生活常常是,要么长久地坐在电脑前,要么坐在阳台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不同于那些强烈而让人印象深刻的主角,闻善看起来就如片中所说的,“太普通了”:常年穿着颜色相似的体恤,甚至有些还带着一些未经缝补的破洞,微微有些驼背,因熬夜而面色暗淡,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沉默地行走在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不善言辞。 《不虚此行》就围绕着闻善为人写悼词的经历娓娓道来,主要以闻善为不同的人写悼词、闻善自己事业变化的双线展开。
面对“生死”的宏大主题,《不虚此行》并没有过多渲染生离死别的时刻,也没有对殡葬行业的猎奇展演。影片的处理方式反而很克制,它不疾不徐、温和细腻,甚至没有太大的戏剧冲突。相比“悼词撰写者”这一职业,闻善和他的际遇,才是这部影片的主体。
影片中,主角闻善在“用文字送大家最后一程”。在写悼词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委托人,在与大家的相遇中,闻善也逐渐接纳了不完美的自我,认识到即便内耗常在,也要坚持向前。
影片的前半部分,闻善大部分时间在扮演 “倾听者” 角色,从生者的视角旁观逝者过往的生活。
第一位委托人,万家三兄妹中的大哥,是妹妹万晓梅(赵倩饰)口中过于讲义气的“滥好人”,婚姻走到尽头,他把父母留下的房子赠给前妻;没有空调的夏夜,他每天骑车往返24 公里拉来人造冰,让妹妹在更凉爽的环境里读书。闻善在二弟(扈耀之饰)和三妹之间反复追问,用他们的情感记忆,拼凑起大哥执着、善良、爱护亲人的一生。
第二位委托人王先生(黄磊饰)在北京落户成家、娶妻生子,做稳定体面的工作,时常忙碌。王先生的父亲退休后来到北京生活,直到去世也没能融入这座城市。他想念家乡的土地,在阳台上种满花草;他关注儿子的一切细节,他想带儿子和孙子一起回家乡,但王先生总用工作太忙推脱。闻善的到来,让这些没能说出口的爱意和遗憾都渐渐显现。
身患癌症的奶奶在抗癌圈已是一个“网红”,前半生的故事逐渐隐匿在时间里,老人们正在用一种跟进时代变化的方式消解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IT 公司的创业人死于心梗,他的朋友兼创业伙伴,唏嘘之余,依然在怀念他;长久以来无法接受陪伴自己许久的男网友离世的女孩金穗,赶来北京探寻究竟,与此同时,她也偶然闯入了闻善的生活,发现了他不愿面对的事……
片中,闻善和自己曾经的导师对话时,提到剧作的“三幕”:第一幕给出背景和设定;第二幕设置问题或冲突,并尝试解决问题;第三幕完成目标,推向高潮,故事收尾。《不虚此行》也有类似的结构。
然而在影片尾声,闻善的故事并没有迎来“第三幕”,没有天降好运、没有人生巅峰,他只是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下去,故事就此定格在第二幕。闻善的结局也恰如真实的生活,我们总需要解出眼前的难题,再勇敢地走下去,迎接下一程挑战。
本片导演刘伽茵的家附近有一家殡仪馆,从三四岁开始,她目睹着这家殡仪馆建筑的变化,那个地方承载着很多厚重的记忆,也同样让她对死亡的感觉更稀松平常。而为了塑造闻善,她又一次来到这家殡仪馆,上上下下参观了一番。她发现如今的殡仪馆非常完善,甚至有一些 3D 打印机用于修复,看完了每一个橱窗,她看到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工作人员,平静地做着他们每天的工作。
影片在讨论死亡的方式上,没有一幕是哭天抢地或是撕心裂肺的,死亡成了和衣食住行一样稀松平常的事,甚至有人希望能提前为自己写好悼词。
本片在豆瓣网站的评分为 7.2 分,也是成为继电影《人生大事》外又一部以殡葬从业者视角,以刻画殡葬,讨论生死为主题的电影,此前在行业中关注颇高。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胡歌饰演的“闻善”一角,其职业为“悼词创作师”,这一点或许令业内人士产生疑惑,就目前来看,国内殡葬业仍鲜有该职业。一般来讲,撰写悼词只是殡仪主持人或策划人员的其中一项岗位工作,并没有将其细分到由专向人员负责。这样的设定虽说对于业外人士能够便于其理解和切入殡葬行业,但对于殡葬从业者来说,难免有些跳戏。
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不虚此行》能够成为又一部正面宣传殡葬行业的佳作,至少在向世人展示殡葬行业,大胆谈论死亡这一方面,影片又迈出了值得肯定的一步。同时我们也愿意相信,剧中角色闻善所从事的“悼词创作师”这一角色代表着世人对殡葬行业的某些诉求,它意味着广大治丧群众更迫切的需要个性化殡葬服务需求,以及更细致周到的服务,甚至是世人对治丧过程中,某一个细分服务项目的渴求和期待。站在这一点上,又何妨不是对行业的一种激励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