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5期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推动民政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贡献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较全面系统的有 3 次:

第一次是 2013 年 7 月视察河北省民政厅时作出的做民 政工作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心正心灵,则业勤业 精。思想上有更深刻、更高尚的理念,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不 一样”。

第二次是 2019 年 3 月国务院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前 夕作出:“近年来,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 鼎新、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有力服务了改革发 展稳定大局。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 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 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 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 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 的贡献。”

第三次是 2022 年 3 月 6 日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 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中指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 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 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 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 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 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 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 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 心关爱。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 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 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 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要重视农民思想道 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 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涵盖社会救助、养老服 务、儿童福利、残疾人权益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农村 留守人员关爱、基层群众自治、社区治理、社会组织、行政 区划和地名管理、福利彩票、慈善事业、志愿服务、殡葬管 理、婚丧习俗改革等民政工作的各个领域,内涵极其丰富、 思想极为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 性,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和民政工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政领域发生令人鼓舞的历史性变化, 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 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 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 时代民政工作的属性定位、宗旨使命、目标方向、着力重点、 任务举措、发展动力、条件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 把我们党对民政事业和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全 新高度,是新时代新征程引领民政事业和民政工作高质量发 展的行动遵循和科学指南。

服从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中心任务,是新征 程民政工作和全体民政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民政干部必须坚 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 动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此,特别要理解 和把握好以下 9 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坚持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

第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民政工作要“怀 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要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 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要论述把民政、民生、民心关联起来,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 在联系。这是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民政工作对 象中既有以全民为对象的工作,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慈善 事业、志愿服务、殡葬改革、行政区划、婚姻登记等,又有 以一部分人为对象的工作,如城乡低保、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流浪乞讨救助等,但总体上看,民政工 作是以群众为服务对象的,这在政府序列里是较少见的。 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朱德 同志说,民政部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陈毅同志 说,民政部门要“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党的 十八大以来,民政事业和民政工作之所以得到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认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一个重要原 因就在于民政工作很好地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维护了广大民政对象的基本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 增进了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未来一段时间,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再加 上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等,直接民政对象将会接近 总人口的50%。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论述精神,更加自觉地从为党赢得民心、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出发,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密切联系 群众,把保障民政对象的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责任,把群众 的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度 量衡”,处处用民心这把尺子检验民政工作;要推动各地 民政部门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传 递给最需要帮助的民政对象,把民政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 上,不断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

第三,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 用。

第四,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

第五,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 服务等职能。

第六,坚持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民政部 门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动 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 十八大以来,民政体制机制充满生机活力,民政改革当为首 功:推行社会组织分层分类改革,一大批社会组织脱颖而出; 下放临时救助审批权,大大提高了临时救助的效率;推进公 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城乡基 层的惠民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推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许多民政对象办事感到更加 舒心顺畅;推行慈善和社区志愿服务改革,一大批慈善组织、 专业社工、志愿者遍布城乡……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深学 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更加自觉地围绕解决好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民政 改革,破解民政领域重点、热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推 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和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切实 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及时救助、精准救助、有效救助,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发生。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补贴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拓展“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深化“全程网办”, 确保每一名困难残疾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 破解养老服务领域“养不了”“养不好”“养不起”的焦 虑,加大居家养老适老化设施供给,加大各种养老服务上 门递送,让老年人放心养老、安心养老。坚持殡葬服务公 益属性不动摇,健全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加快补齐殡葬 服务设施短板,破解殡葬服务领域“死不起”、“天价 墓”、收费贵等乱象。

第七,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第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第九,加强民政领域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 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 重要保障,是对民政系统提出的重要政治要求,这启示我们: 要认真汲取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深刻教训,把加强 民政领域党的建设作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新 征程上,我们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体党员干部思想意志行动, 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深化模范部 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民政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向 纵深发展,以党建工作的新气象新进展引领保障新时代民政 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 9 个方面内容,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概 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 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在党的二十大概括的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 坚持”中,都能找到理论和思想源头。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学 习掌握,避免碎片化、片面化,做到融会贯通,努力使我们 的学习收到应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