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6期

用“四新”诠释 2024 清明档

编者按: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清明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被人们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与形式。2024 年的清明,从南国水乡到北地山川,全国各处的殡仪服务机构、殡仪馆、墓园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意识和人文关怀的 服务举措、现代化设施、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和文化实践,赋予清明节全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气息。“新服务、新设施、新活动、新文化” 这四重“新”元素交相辉映,将清明节的古老底蕴与现代社会价值相融合,唤醒了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既能感 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厚重亲情,又能体会到来自现代社会的温馨与亲昵,从而更加珍视这一属于我们的独特节日——清明。

新服务

北京外侨公墓:推陈出新,让生命的告别更有温度

3 月 17 日,是 2024 年清明祭扫服务接待工作开始后的第一个 周末。在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外侨公墓内,副经理王浩和同事 们正忙着服务逝者家属。今年,外侨公墓在坚持往年多项惠民举措 的同时,创新推出免费提供“爱心小凳”、木质祈福牌刻字等服务 项目,受到家属广泛认可,被视作“小举措、大爱心”。王浩说:“老 一辈殡葬人常说,我们都是用经历过几次清明服务保障工作,来丈 量自己的工作履历。”

去年清明前夕,为提升祭扫期间的各项保障服务水平,王浩早 早就确定了公墓的清明祭扫服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墓园提前一个 月组织开展园区全面排查,形成安全检查台账,并有针对性地对园 区入口、服务大厅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清明期间,王浩在墓园入口处指引家属有序祭扫,耐心解答家属疑 问,指导园区卫生保洁,规范祭扫物品有序摆放。为提升团队的凝 聚力,王浩还组织职工开展了一次“凝心聚力、温暖同行”包饺子 活动,让大家在完成繁忙的接待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调整好自己的 状态。

为尽力满足家属们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殡仪服务质量,王浩提 出,让职工们“当好三员”:即做好接待家属的服务员、成为精通 墓地业务的管理员、当好流程办理的办事员,做到一岗多能。同时, 王浩还十分注重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的学习,经常带领团队到兄弟 单位参观考察,学习同行业先进做法,不断推动服务内容升级,获 得家属认可。

去年,一位热爱歌唱事业的逝者要安葬在外侨公墓。为满足家 属提出想举办个性化葬礼的需求,王浩和工作人员一起精心策划礼 仪服务方案,明确目标。当天的葬礼中,礼仪厅摆满了逝者生前最 喜欢的花卉,并全程播放逝者生前的歌唱作品。整场葬礼哀而不伤, 而且花费不高,令逝者的家属非常感动。

今年是王浩在外侨公墓服务的第 10 年,他亲眼见证了公墓的 发展变化。刚来的时候,这里每到春天刮大风,都会黄土满天。 这些年,随着园内景观墙和各种绿植、造景的建成和基础设施 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推行,如今的墓园内松柏常 青、三季有花,环境优美。

北京东郊殡仪馆:生命文化专业服务显特色 服务保障能力大 提升

3 月 22 日下午,北京市东郊殡仪馆用生命文化舞蹈及情景剧《勋 章》拉开了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序幕, 以共情、陪伴、策划、整容、火化、抚慰等殡仪专业模式,帮助一 位 92 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完成体内弹壳的保留和面容修复的丧事活 动。通过剧情演绎,全方位展示了该殡仪馆日常规范管理和服务标 准,以及在满足家属个性化需求中展现出的“亲情陪伴、服务无限” 的人文情怀。

据了解,近一年来,东郊殡仪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 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发挥国家一级殡仪馆的作用,受到 首都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是系列化惠民举措更加务实。下调了 18 种丧葬商品价格, 加强了节地生态殡葬的宣传和服务配套,在今年清明节期间集中推 出了丧葬商品优惠 10%、免费提供丧礼策划、骨灰祭奠室、骨灰寄 存格位花篮换新、代祭、心理抚慰等 40 项便民惠民措施,系列化 惠民举措更加务实,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二是生命文化融入性显著增强。东郊殡仪馆创新“阳光洽谈” 模式,设立“群众咨询室”,推出对外服务智能平台,规范智能收 费系统;建立殡社联动机制,将社会工作方法融入殡葬服务,开展 专业化的悲伤辅导;精心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运用民政部一零 一研究所研发的生命文化体验馆,以沉浸式让民众感受生命起源、 殡葬仪式、丧葬礼俗等,以科技赋能推广生命科普和文化教育。

三是队伍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发挥“卫艳茹大师工作室”作用, 培树康宁整容美护工作室等其他技能大师工作,鼓励先进、树立榜 样,持续强化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该馆已有86人取得相关殡葬技能等级 证书,2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得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1 人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四是环境形象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对市属殡 仪馆环境形象改造提升工作部署,完成了功能区域划分、火化机尾 气后处理系统、车间新风系统、告别厅、遗体整容美护区、牌匾路 标等优化改造,环境形象发生显著变化。

南开大学:清明志愿服务走进大学,文明共祭引领新风尚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燕子来时新社,梨 花落后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明” 不仅是气清景明、寻春赏芳的自然节气,也是慎终追远、遥寄哀思 的人文节日,而清明扫墓祭祖的礼俗更是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嬗 变,至今不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明祭扫的形式发生重要变化, 公共祭扫、云祭扫等新形式不断涌现,“文明、绿色、安全、环保、 生态”的文明祭祀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清明时节,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要 求,南开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部特推出“清明文明共祭”志愿 活动,将“绿色殡葬、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观念传播给广大新 时代青年。

据了解,该活动由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联 合发起。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部与上述单位于 2008 年开始合作, 活动进行至今已有近千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2015 年,该项目荣 获天津市青年志愿服务“百项示范项目”银奖。

柳州:主题宣传跳出传统,“殡葬集市”现场创意无限

3 月 23 日上午,一场以“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为主题的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柳州市莲花山保护区范围内 的环江村举办,柳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保健出席活动并 致辞。

活动上,志愿者向市民朋友发出了《推进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 风》倡议书。公益演出队通过秧歌彩调、传统快板、舞蹈、小品、 三句半等形式,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文 明风尚融入到舞蹈戏曲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婚丧嫁娶这些群众 生活中的大事融入到表演中,让市民朋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精彩 的表演不时获得居民群众的喝彩声。

在移风易俗游园互动环节,现场志愿者引导现场市民朋友参与 到知识问答、跳房子、消消乐、套圈、猜谜等颇具民俗文化特色的 小游戏中,每个游戏设计都和婚丧嫁娶事宜息息相关,例如答题获取传统民俗美食、三连消除婚丧陋习、套圈掌 握传统美德等,让群众在游玩中掌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 葬等新理念新风尚,深受市民朋友喜爱。

主办方在活动现场还搭建了民生政策、法律法规、健康美食、 免费理发、健康咨询等知识普及和便民服务一条街,柳州市民政局 邀请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前来现场为 市民朋友讲解民政民生便民服务政策、中医养生、应急救援、环境 保护知识等,热心的志愿者、丰富的小集市,为本次活动添加了一 抹亮色。

多年来,柳州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等部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 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转变。下一 步,柳州市民政局将以不断推进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宣传作为深化殡 葬和婚俗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婚俗文化馆和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打造融合民族特色、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便民服务、信息公开等 为一体的移风易俗宣传文化阵地,常态化举办婚丧事宜移风易俗主 题宣传活动。

洛阳凤凰山纪念园:两岸一脉,同根同宗,清明节是两岸共同 的文化

清明是“根的节日”,清明节对于两岸所有中国人来讲,都是 一个重要的节日,延续数千年的清明文化让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 都要祭祀祖先,慎终追远。临近清明节,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 张肇珩一行二十余人专程从台北来到洛阳凤凰山,与朱高正之子朱 尚志祭拜朱高正博士。张肇珩秘书长称赞凤凰山的风水:“北邙之 地王侯聚,龙凤交合祥瑞地,朱高正博士的骨灰能安葬在洛阳凤凰 山,实属海峡情深,如愿回归。”

在台湾有太多的客家人、闽南人以及台湾地区部分族群本都是 来自中原的汉民族,河洛地区本就是他们的原乡祖地。在 2023 年 10 月 10 日朱高正博士骨灰安葬仪式上,公司董事长郑重承诺:“凡 是中国台湾同胞把百年之事交给凤凰山,全免费!”希望能有更多 的台湾同胞能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于己,清明是情感的一处寄托;于家, 清明是绿叶对根的一份眷恋;于国,清明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传承。 年年几乎一样的祭祖扫墓,就是加深印记和弘扬、传播我们优秀的 传统节俗,让孝道和家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使每一个炎黄子孙 都自觉融入中华民族的骨血,愿海峡两岸同根同宗的亲情会世世代 代延续下去。

新设施

浙江安贤园:打造数智生命体验场所,感知生命,热恋芳华

3 月 26 日,“感知生命·热恋芳华”——2024 杭州清明媒体 通气会暨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浙江安贤园数智生命体验日活动在安贤 “無境”数智生命体验空间举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民政局、杭州 市文明办主办,临平区民政局、杭州市殡葬行业协会、临平区殡葬 行业协会协办,浙江安贤园承办。浙江省民政厅、市人大、市政府、 市政协和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各区县民政部门、社 会各界代表共计 100 余人参加。

活动中,活动嘉宾召唤数智生命体验空间小助手宣读 2024 年 文明清明倡议书,倡导市民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移风易俗、倡 导新风,过一个文明、环保、安全的清明节。同时,以全新的光影 效果形式为浙江省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单位授牌,为 2023年度殡葬改革“领头雁”团队、最美“守望人”颁奖。

此次数智生命体验日活动,是浙江安贤园继去年的“融”生态 沉浸式追思礼之后,又一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尝试。现场,播 放着 8 位各个时期闪光人物的数字光影形象,他们的事迹、精神展 现着生命的伟大,令到场者为之动容。活动最后,来宾们点亮预先 准备的莲花灯,向这些点亮夜空,闪耀生命光辉的群星致敬。

哈尔滨皇山公墓:水溶相思,纸短情长——文明环保祭祀新方 式亮相哈市

拿起一片纸,用笔书写上对亲人的思念,随即投入水中,随着 信笺慢慢溶解,寄托悠长的思念。这是今年清明节到来前夕,哈尔 滨市新推出的一种名叫“水溶祭祀”的新型环保祭祀方式。曾赴大 连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这个清明无需远行即可完成祭奠缅怀。 这种祭祀方式已于 3 月 23 日起正式在哈尔滨市皇山公墓免费投用。 据统计,从2009年起哈市在大连举办第一次海葬活动以来,十六 年里,已举办了36次海葬活动,先后有1641个家庭的3140名市民参 加,共有2443位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 环保的殡葬方式,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参加海葬的家庭数也逐年 增加,近两年来增长数量尤为明显。2022年海葬纪念碑在皇山公墓 天外天广场正式落成,为海葬者家属提供了一个追思缅怀的专用场 所。

据了解,今年清明前夕,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皇山公墓确定引 入与海葬环保理念高度契合的水溶祭祀方式,为海葬逝者家属提供 更具满满仪式感的祭奠新载体。“水溶祭祀池”设置在海葬纪念碑旁, 池中的信笺、千纸鹤、纸船等都是采用水溶纸制成,这种水溶纸是 由植物合成的木浆制作,入水即溶,安全无污染。家属可以将对逝 亲的思念和祝福写在水溶纸上,并亲手放入祭祀池中。“水溶相思, 你我相连,纸上诉情,清明祈愿。”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在池水 中渐渐散去,泼墨抒哀思。

另外,祭祀池中辅之以荷花烛光,海葬纪念碑周围黄色风车轮转, 寓意“海魂——生命永恒”主题,表达出对生命轮回的敬畏和对在 大海中安眠逝亲的追忆。

皇山公墓主任霍宏旭介绍,水溶祭祀方式首次推出,曾参加过海葬 活动的家属可以不必远行海边,祭奠形式方便简捷且环保,希望 通过这种方式,为推进我市文明生态祭扫提供更多可能,以寄托逝者家属的哀思。清明祭扫高峰日期间,皇山公墓还 将免费为祭扫市民提供风车、风铃、祈福牌等祭奠服务, 结合“孝、敬、思”的文化理念,积极融入环保理念,倡 导文明、绿色祭扫。

新文化

上海摆渡人咖啡馆:年轻人打卡“殡葬风”网红店,好评如潮

上海一家咖啡馆在清明期间火了。据了解,这家“死亡咖啡馆” 实际叫摆渡人咖啡,经营者正是殡葬人。走进店铺,一盘四杯咖啡 摆在了面前。“这是‘苦辣酸甜’人生四味咖啡”,咖啡师孙馆长 问记者,“我有咖啡,你有故事交换么?”

咖啡馆离宝兴殡仪馆不远,步行距离不过 700 多米。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就想录一个视频来总结。” 在咖啡馆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王先生生前录制的视频。 孙馆长表示,录制视频时王先生不过 30 出头,却发现自己罹 患癌症晚期,于是主动找到了他们的摆渡人团队,希望策划自己的 追悼会,也就有了上面这段视频。

这家“死亡咖啡馆”的诞生,距离瑞士社会学家伯纳德·克 瑞塔兹 2004 年第一次提出死亡咖啡馆的概念,正好过去了 20 年。 2011 年,英国人 Jon 在伦敦家中地下室创办了第一场死亡咖啡馆活 动,自此,活动形式在全球各国传递开来。2024 年的上海,这家小 店在洛川东路诞生,希望成为来访者的情绪树洞。

今年元宵节,咖啡馆的来访者们参加了新店的第一次活动,他 们都是团队此前服务过的逝者家属。没有悲戚,没有痛哭,家属们 的情绪很平和。“猜灯谜、做花灯、真心话、煮汤圆、鼓励我们继 续做下去……他们可太能聊了,转眼 3 个小时过去了,店里的主创 成员瞬间 e 人变 i 人。”孙馆长感慨,“我们遇见,是因为送别, 可现在,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团圆。”

清明时段的最近几周的周末,孙馆长和咖啡馆主理人一起,带 着报名参加清明活动的成员,来到附近的公园踏青。“我们策划了 寻宝活动,让大家根据清明主题的关键词,在公园寻找相关线索, 最终寻得宝藏。”

他透露,还有一系列关于“死亡”的神秘体验活动,将在今年 和大家见面。比如,今后每逢周六举办的主题活动中,会安排来访 者体验遗像拍摄。再过两三个月,定制的纸质环保棺木预计也将投 入使用,供来访者体验,引导大家更加珍惜生命。

昆明晋龙如意园:打出文化活动组合拳,寓教于乐影响新少年

在今年清明期间,昆明晋龙如意园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为 小朋友们提供了寓教于乐的清明文化教育场景,将中华传统清明文 化开创性地融入进手工、朗诵等文体活动之中,让小朋友们感受到 了慎终追远的清明节日氛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以清明节为题的古诗词自古浩如烟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 宝贵的精神财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颂读经典,弘扬 美德,传承文明。晋龙如意园以“诗意清明·追忆故人”为主题, 开展少儿清明诗歌朗诵活动暨插柳寄情。

形态多样的石膏造型,个性随意的色彩搭配,寥寥数笔,勾勒 美好,重拾童趣,共享快乐时光。园区还以“彩绘石膏·描述梦想” 为题,开展石膏涂色 DIY 手工制作活动。

非遗之美,薪火相传,挖掘历史,品味传承,糖画、捏面人、 棉花糖、草编、糖葫芦,非遗传承人现场献艺,展示绝活,园区以“守 护非遗·传承经典”为题开展清明非遗文化节。此外,晋龙如意园 还开展了“体验活字印刷·传承清明文化”——活字印刷清明诗歌 文化活动、“足下智慧·千年蹴鞠”——清明传统民俗蹴鞠体验活动、 “清风寄思·以乐融情”——清明器乐演奏追思会、“春暖花开·欢 乐起航”2023 年昆明晋龙如意园清明游园会、“春花烂漫·香清溢 远”——碧水亭清明春季花卉展览活动等系列活动,为春城大朋友、 小朋友们在慎终追远的清明时节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