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6期

“上海工匠”王刚:匠心专研,只为逝者最后的尊严
李雪松

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中,“王刚工作室”是一块响当当的 招牌,王刚不仅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民政系统 劳动模范、全国民政行业优秀人才,还曾被授予民政部最高 荣誉“孺子牛奖”。

二十三年来,龙华殡仪馆遗体整容高级技师王刚一直奋 战在遗体化妆、整容、修复工作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妙手仁 心守护着逝者最后的尊严。

见过太多生离死别,更能体会这份工作传递出的生命意 义

王刚是 1997 年夏天通过招聘进入龙华殡仪馆工作。母 亲是老一辈殡葬工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这个行业并不 陌生和畏惧。尽管有心理准备,第一次触碰逝者,王刚的手 指还是不听话地微微发颤。师傅对他说:“不要怕,握住他, 才会有温度。”

学徒工王刚怀着忐忑心情走进遗体化妆间,工位前是一 位久病离世的老人,骨瘦如柴,身体紧紧蜷缩在一起。师傅 命令:“把双手复位!”王刚有些迟疑,当他碰到老人手指时, 那种又硬又冷的感觉迅速透过指尖传遍全身,使他打了个激 灵。师傅慢慢握起那只冰冷的手掌,放在王刚手心里:“握 住他,才会有温度。”这是一份传递温度的工作,化妆间里 来了又走的年轻人很多,王刚最后坚持了下来,并逐渐从“菜 鸟”磨砺成为行家里手。

师傅的言传身教告诉他,遗体整容师也是一份传递温度的工作。每一具遗体对室温和湿度十分敏感,真正读懂遗 体,手有温度,心有温度,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日复一日工作,让他的遗体处理技能不断精进,而他也 在实践中发现了彼时国内遗体整容行业技术的不足。爱钻研 的王刚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行业技术的未来:如何能够让 逝者面容恢复如初,永远定格于亲朋心中最熟悉的样子?

王刚曾经为一个高楼坠亡的小女孩化过妆。十几年前的 整容技术,只能将外表伤口简单缝合,小女孩幼小的面容上 那不忍直视的创伤,即使用最小的美容针细密地缝合,还是 收效甚微。遗体告别时,看到母亲双手抚摸女孩每一寸被缝 合的伤口,王刚潸然泪下:“一定要努力还原逝者容颜,让 最熟悉的样子永远定格在家人心中。”

为了掌握人体结构,非医学专业背景的王刚在办公室里 放满了人体结构图、人体模型、头骨模型、相关书籍等,他 抓住一切碎片时间钻研。晚上和周末,他去医学院“蹭课”, 一“蹭”两三年,老师们也称他为“编外学生”。在无数次 做试验、做塑形、画素描的过程中,一个个难题被他攻克了。

争分夺秒跨学科钻研,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得慰藉

争分夺秒提高遗体处理技术的他,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 书房里,琢磨买来的模型,看似简单的遗容修复,背后却是 交叉学科的支撑。他不满足于行业传统技能的学习,凡是与 整容化妆沾上边的专业,他都会认真学习,并融会贯通借鉴 到遗体整容修复上。

2002 年,王刚被组织安排去加拿大深造,系统学习了 遗体处理专业知识。回国后,他又把在国外学到的知识融入国内遗体整容化妆技术中。利用业余时间,他反复进行材 料试验,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这份钻研,让王刚逐渐 达到了行业大师级水准。工作中的重头戏之一是为遗体整 容化妆,王刚做得温馨精细,“只有每一个细节都到位 了,才是逝者亲属心中真正的生动。”

作为“上海工匠”,王刚拥有不少“独门秘笈”。比如, 他和同事经过多年研究,研发出了水泡遗体处置“五步法”, 能够让原本发紫发青的肌肤均匀变回原状。多年前,他就学 着通过计算机三维扫描、虚拟成像、定点测量,使用 3D 雕 刻机,迅速刻出面部轮廓,制作“定制面具”,覆盖在逝者 脸庞上。这一创举,提升了遗体整容的速度,降低了整容师 的工作强度。

在上海市民政局和殡葬服务中心的积极推动下,2016 年 3 月,全国首家“3D 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在龙华成立。 利用先进三维建模技术,工作室经过 3 小时建模,12 小时 打印,再现逝者生动仪容相似度可达 95% 以上,这标志着 遗体修复技术由手工化迈向数字化时代。王刚说:“现在的 遗体整容修复,手工活仍然占了 80% 以上,计算机的工作 占 20%,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把这一比例倒置过来。”

2015 年“8·12”天津港大爆炸,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将 消防员的遗体侵蚀得难以辨认。操作台前,王刚与烈士几乎 脸贴着脸,鼻子、嘴唇、耳朵相继成功塑形。就在旁人觉得 工作已做完时,王刚又俯身细心地为烈士“再造”青春痘, 直到凌晨。当战友看到逝者安详的仪容,无不动情:“这就 是我们的兄弟!”

王刚紧跟时代步伐,对遗体整容整形技术不懈钻研,从 青涩学徒工成长为行业翘楚。

在“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善后援助中,王刚调配出 的试剂,能够让原本发紫发青的肌肤均匀变回原状,帮助同 事们成功修复了多具“巨人观”遗体。

如今一批又一批殡葬专业大学生也来到王刚的工作室 实习。王刚很看重这些稀缺人才,他亲自拟定实习方案,为 每个实习生“量身定制”带教内容,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技 术传授给他们。

近年来,王刚还参加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遗体防腐师》 的制定工作,编写教材,出版《遗体修复》专著,参与全国 性赛事的拟题、执裁、培训等工作,不遗余力地将自身所学 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画出最美、最庄重的休止符。”这 是王刚的愿望,更是王刚的坚守。

(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