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引领下,一位又一位从军营走出来的优秀党员在殡葬这一特殊领域 里续写了军人的荣光。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生命终点站的“摆渡人”,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华丽转身,更以卓越的专业 技能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成为行业中的标杆。他们的经历,是党性与人性的完美融合,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更是新时代基层党员敬业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本期杂志中,我们有幸向读者呈现一篇关于何庞同志——一位退伍军人、 一名共产党员,在殡葬行业发光发热,以非凡的勇气与温情守护生命尊严的故事。何庞的故事,是党领导下的退役军人事 务工作成效的生动例证,激励着更多的退伍军人在新的战场上续写辉煌,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 军人代表。他们从保卫国家的前线,转战至社会建设的第一线,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公共卫生事件,始终冲锋在前,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通过何庞的案例,我们希望传达一个信息:退役军人的潜力无限,他 们所携带的坚韧品格与专业技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退役军人更多关注和支持,创造条 件让他们在新的人生阶段继续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今年 1 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 120 个单位“全国殡葬工作先 进集体”称号,授予 239 名个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称号。其中,绵阳市殡仪馆职工何庞被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 先进个人。
何庞同志从事殡葬工作 20 余年,一直在遗体接运、遗 体火化等一线岗位。2017 年开始担任市殡仪馆火化组组长, 每年组织火化遗体 1 万余具,接待服务治丧群众 2 万余人次, 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赢得了群众和同事们 的一致认可。
提升专业能力,成为殡葬行业尖兵骨干
何庞于 2003 年 7 月从部队转业安置到市殡仪馆工作, 初入殡葬行业,每天面对冰冷的遗体和沉重的接运任务,他 深感压力巨大、责任重大。他的妻子从重庆民政学院毕业后 已在殡仪馆工作多年,专业素养很强,她常常鼓励何庞“你 是转业军人,没有什么拿不下!”并她把自己所学的殡葬专 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细致讲解给自己的丈夫。何庞很快就掌握 了整套火化流程,还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火化设备的维修技 术,哪台火化设备出了问题,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修。在冬天的值班时间,晚上睡觉他从不脱外套大衣,为的就是 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晃眼 20 余年, 通过不断地学习,他与妻子在事业上实现了共同进步,双双 成为了绵阳殡葬领域的业务精兵和专业骨干。
彰显党员本色,勇于攻克急难险重任务
2008 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从地震灾区转运到市殡仪 馆的多具遗体需要处置,何庞作为车间骨干,义无反顾、加 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2020 年以来的 3 年疫情期间, 绵阳市殡仪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置任务,大疫当前,作为殡仪馆火化组的组长,他明白关键时刻 必须把岗位当作战位,不管再艰难都要守住这最后的防线。 每当火化业务结束,他又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默默地发 着光。他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当前,把好疫情 防控第一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庞是绵阳殡葬职工的 缩影,他立足本职岗位,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他以极高的 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知责、明责、守责、尽责的实干担当, 用心温暖逝者“最后一程”。
心系困难群众,践行民政为民爱民情怀
何庞是一名退伍军人,他退伍不退色、退伍不退责。他 对群众特别关心、特别心疼、特别爱护,他深知火化工是在 为生命的谢幕而工作,每一个流程都要演绎生命的珍贵,每 一个环节都要诠释生命的精彩,每一个动作都要表达对生命 的尊重。在工作中,他仪表端庄、服务规范、态度和蔼。他时刻关注着治丧群众的情绪,2018 年冬季的一天,何庞看 到一个穿着破旧的家属迟迟没有办理火化手续,便走上前去 询问,丧属才说还差点钱,没带够,不知道怎么办。何庞听 了立即带着家属到收费厅替丧属补齐了费用。丧属感动地握 着他的手说:“太谢谢你了 !”。他深知,民政工作必须将 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必须换位思考,想方设 法解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他也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兑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坚定承诺。
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辛勤工作得到回报。“他人很 勤快、他人很实在、他人很朴素、他人很亲近”,单位职 工和办事群众如是评价他。荣誉和口碑必将激励他在今后 继续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群众 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