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7期

全国殡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二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召开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作者高苑敏

全国殡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第二次理事会议于 6 月 28 日至 30 日在上海召开,回顾总结共同体成立以来的阶段 性工作,进一步明确短期方案和中期规划落实。会议由福寿园国际集团礼济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 训中心)生命文化学院联合承办。共同体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单位代表参会,并全程向共同体全体成员线上直播。

回望启新

共同体完善良性互动机制稳步落实阶段规划

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马建超委托上海市职 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桃福代为宣读书面致辞,中国中福实 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上海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 党委委员、副院长王丽娟先后致辞,对共同体开展的产学研融通工 作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希望。

会议宣布了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殡葬治理研究分会等六家新加 入共同体成员的单位,并为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授牌。为 推动共同体工作细化和专业化,共同体此次专门设立了职业教育与 人才培养、培训与继续教育、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外交流、智 慧殡葬、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首批六个工作委员会,工委会成员对各 自板块规划开展探讨。其间,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杨锃发布 了共同体 2024 十大研究课题,以及“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殡葬教 育与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创新案例征集,共同体成员单位均 可按要求申报。

三教并举

殡葬高职本科与学历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并行并重

建立健全的殡葬行业职业教育体系,衔接殡葬职业教育、高等 教育、继续教育的三教融合,是本次大会着力推进的亮点。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代表共同体内的职 业院校,上海福寿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共同体内的服务单位, 签订了订单班框架协议,此举可将社会需求前置内嵌入职业本科教 学环节,为服务单位定向培养满足未来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将致力于填补殡葬领域高等学历继续 教育路径的空白,并努力打破职教学历“天花板”,开辟“专科— 本科—研究生”路径。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拟增开 “殡葬社工”方向本科,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专业硕士正在研发开设“殡葬社工”方向研究生课程,届时,国内殡葬领域首家具备自 学考试助学资质的礼济学院将助力招考和课程设计,为在职人员和 社会人士提供非脱产的灵活式教学,满足相应修习要求后授予相应 学历学位证书,更满足从业者学历深造、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系 统性学习诉求。

主题论坛

深度讨论及洞察前瞻共同体发展新未来

发挥引领力的主旨思想和研讨论坛是大会的智慧高地。在主题 报告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上海大 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 会主任邬亦波,代表共同体三家牵头单位,分别从共同体工作开展 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设想安排、以国际化教学与特色化研究推动殡葬 行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企业性殡葬职业教育学院在产教融合中的探 索等三个视角,聚焦共同体核心任务。

随后的发展论坛上,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郭扬、中国社会 治理研究会殡葬治理研究分会会长杨根来、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 长张伟罡、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邵颖等专家,先后阐 发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与产教融合再思考,探究殡葬治理体 系中的人才教育与评价激励,深思职业学校在产教融合中的行动作 为,探讨构建高质量技能人才生态。

会议提出,通过产教融通,在城乡一体化态势下注重公益性与 多元化协调发展,时刻坚持殡葬服务以回应群众关切为立足点,时 刻坚守职教的实践为本,把课堂、校园“建立”在一线服务和产业 园上,把国际成果引进来、送本土经验走出去,为中国殡葬职业教 育和行业发展的共同前行,奉献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

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上海大学博物馆及钱伟长图书馆、上海 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等研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