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9期

谈殡葬 破禁忌
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

「今日天隔一方,难 ...... 见面呀~」

看过《破 · 地狱》的朋友,都会记得《客 途秋恨》这一曲南音。这出电影最近大受欢迎。 电影以殡仪业为背景,提及在面对生离死别时如 何让死者安息、生者释怀,并探讨传统与现代, 以至现今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发人深省。环境 及生态局局长的其中一项职责是督导食物环境卫 生署为市民提供殡葬服务,所以这出电影给我的 感受特别深刻。

以人为本的殡葬服务

食环署近年不断努力提高殡葬服务的仪式感 及家庭连结感,提供人性化及贴心的服务,努力 以人为本,希望做到让逝者走得有尊严,还能让 在生者得到安慰和支持。例如,未满 24 周的流 产胎不能使用一般的殡葬服务,令到不少不幸流 产的父母们在处置流产胎方面留下深深的遗憾。 食环署于 2022 年特别开设本港首个未满 24 周离 世胎儿的火化设施,并取名为「永爱堂」,象征 父母、社会人士及政府对不幸流产胎儿永远的关 怀和爱护,亦冀望父母们能够放下心结,向前生 活。永爱堂设有供流产胎专用的小型火化装置和 悼念活动室,堂外设有倒影池和撒放骨灰的小花 园,亦种植了不少树木、植物,希望亲属在悼念 流产胎儿时能纾缓情绪,减低伤痛。撒放骨灰后, 家属可自行选择撰写纸条留给逝世胎儿,并系在 花园旁边的挂架上以作纪念。

此外,自今年 4 月起,食环署陆续于临海的 曾咀纪念花园推出可写下对先人的思念及祝福的 纸撒灰器和惜别花袋,以及用来投递心意信笺的 木雕艺术品「渡船」。「渡船」是本地木刻艺术 家凌展腾先生创作的参与式艺术品,以环保及思 念为主题,运用从环保署的园林废物回收中心 Y · PARK[林.区]收集的塌树废物及其他园林 废物制作而成。这个艺术品以船为喻,纪念使用 绿色殡葬的逝者,并给至亲一个离别后的过渡空 间。船身挂上数个富香港特色的思念信箱,标注 了不同的撒灰地点(包括塔门以东、东龙洲以东、 西博寮海峡以南)、纪念花园及「永远怀念」, 让家属投递心意信笺,由食环署代为火化。这些 创新举措让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得以延续。

为了方便市民了解各种后事安排资讯,食环 署在最近推出了「身后事安排」专题网站,帮助 市民为离世挚爱安排后事,引领家庭可简便妥善 安排每一个相关步骤。

食环署也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例如广受欢 迎的「人生学堂」推广活动,与各合作伙伴齐心 协力加强宣传,进行公众教育和推广。「人生学堂」 从不同角度向市民介绍如何做好生前身后规划, 探讨什么是预设照顾计划(包括遗嘱、身后事安 排等)、癌症支援、在居处离世和丧亲者支援等, 并设有生前身后服务机构摊位及展览等,鼓励市 民采取更环保及可持续方式处理骨灰,以及预早 做好生前规划,确保人生有个完美的句号。

绿色殡葬 爱在延续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人选择绿色殡葬, 将骨灰撒入纪念花园或大海。回归自然是让生命 以最自然的方式延续,融入大地,滋润新生,亦 是对生命的致敬和尊重。

绿色殡葬服务申请简单、环保简约、费用低 廉及免却未来需办理龛位续期,达到「去者善终, 留者善别」。现时食环署辖下设有 13 个纪念花园, 遍布港九新界,让市民可立纪念牌匾及随时追悼 先人,而预计在 2025 年落成启用的沙田石门灵 灰安置所亦设有纪念花园。食环署每周亦提供免 费渡轮服务,供家人亲友前往本港指定海域上撒 灰。根据数据显示,绿色殡葬的使用率从 2014 年的 8.4% 增至今年截至 10 月的逾 18%,创下历 年最高。我相信,随着社会的推进,绿色殡葬将 会越来越普及。

电影中文哥说及对离世妻子的感情亦令人动 容。「放手」又何尝不是爱的表现?这让我想起一对采纳绿色殡葬方式送别挚爱的年老夫妇的故 事。现年 90 多岁的老先生和他的妻子在少年时 期相识,战后重逢,共度余生。他们常常在钻石 山散步,曾约定无论谁先离世,将另一半的骨灰 撒在鸡蛋花树下,让爱回归自然。老先生认为, 与其把妻子的骨灰放困在骨灰龛位中,不如让她 安息在鸡蛋花树下,纪念花园的环境清爽又美丽, 还可以恩泽大地。

如今,老先生除了像念旧老派的文哥一样, 每天在家中向亡妻上香、还会不时回到纪念花园, 在风声和鸟声的陪伴下,向妻子送上亲手编织的 花环。老先生分享说,他每次都慢慢走向那棵约 定的鸡蛋花树,那感觉就像他在慢慢地走近他的 妻子。他用妻子的骨灰制成的戒指,也象征着她 的永远陪伴,这份爱将永远留在他心中,恒久不 变。

拥抱生命与死亡

死亡,一向是大家避讳的一个议题,但生、老、 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我鼓励大家提早为自 己的生命做好规划,以开明的态度与家人分享后 事的意愿。这样,家人在处理后事安排时就不会 手足无措,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拗。如果大家 支持绿色殡葬,可以登记绿色殡葬中央登记名册, 手续简单且费用全免,方便家人在自己他日离世 时,能按照你的意愿办理后事,让你无忧无虑地

享受金色晚年。我自己也已经完成了登记。 正如《破 · 地狱》中最后的感悟,死亡不 应该是禁忌,相反,我们应该「从死看生、及早 预备、活在当下」。这种观点不仅让我们更好地 预备和面对生命的终点,也让我们在当下的每一 天活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