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殡葬》第19期

高考 601 分,她为什么选择殡葬专业?
新华网

据媒体报道,在民政职业大学 2024 级新生中,来 自浙江金华的陈雪彤以 601 分的高考成绩位居第一。

她选择这所今年刚升格为职业本科高校的殡葬专 业就读——这也是我国殡葬行业首个职业本科专业。

据了解,今年民政职业大学殡葬专业本科总共招生 150 人,殡葬专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 20 分到 30 分。

“好就业”也是陈雪彤选择殡葬专业的主要原因。 经过一番网上检索,她和家人一致认为殡葬专业的就业 前景广,并最终选择了这所位于北京的新设职业本科高 校。

殡葬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民政部《2023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 2023 年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 4605 个,其 中殡仪馆 1788 个,殡葬管理机构 782 个,民政部门管理 的公墓 1837 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 9.1 万人,其中殡仪 馆职工 4.8 万人,火化炉 7713 台。

记者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 务平台以“殡葬”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发现,截至今年 1月, 全国1547所高职院校中,培养殡葬行业人才的只有 9 所。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专业,但背后面对的是一个“大 民生”行业。

作为民政部的直属院校,民政职业大学曾在全国 展开相关调研,调研中大多数殡葬服务单位都表示“缺 乏相关专业人才”。

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陵园服务与管理教研 室主任翟媛媛认为,殡葬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专业, 相比其他行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小,同时收入稳定, 这也是很多新生报考的原因之一。

“殡葬专业的意义不仅是培养殡葬服务的技能人 才,更重要的是传播生命文化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科 学的生死观,让大家重新定义和认识殡葬行业,让人民 群众真正实现‘逝有所安’。”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 院副院长徐晓玲说。

殡葬专业专科和本科区别在“管理”

“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专科着重于培养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强调技能;对于本科来说,学校希望学生 在掌握相应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具备从事殡葬行 业前端的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够推 动引领行业发展。”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教学工 作负责人张丽丽说,具体到专业教学方面,专科的教学 偏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则会在此基础上重点 培养管理型人才。

随着殡葬本科新生入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该校生命文化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技术 教研室专职教师牛伟静在与其他教师交谈中发现,本 科生的求知欲更强,他们会在课下主动拉着老师提问,也会与老师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国外殡葬文化。

“这也推动老师在备课时主动去网上查资料,准备 更多的课外拓展知识。”牛伟静说。

在培养生死观之前,也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为 此,该校生命文化学院创建了全国高校首个生死体验中 心,其中有一间特殊的实训室——生死体验厅。

粉色的床单、欧式的半折扇窗帘、室外一望无际的 田野,在这样的房间中套上体验仪器,感受前胸后背慢 慢合拢的窒息感,或坐在分娩体验仪器前感受生孩子 时的痛苦……体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大喊大叫,有的学生 一言不发,相同的是,在体验过后,学生对生死多了一份 尊重。

殡葬专业面临着社会偏见的挑战

逄琳的高考分数比当地一本线高了 20 分。在选择 殡葬专业时,逄琳也曾陷入迷茫。

逄琳的爸爸很支持她,但是逄琳的妈妈非常反对, 甚至想让她复读,在逄琳妈妈看来,生死是很“忌讳” 的话题,更别提进入这一行业了。

逄琳的朋友们也劝她复读,他们认为选择殡葬专 业意味着社会偏见,谈恋爱结婚选择性低。

“亲戚知道我学了这个专业之后,给我递红包的手 都是抖的。”逄琳想起那一幕就笑得停不下来。

在牛伟静看来,让公众改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殡葬教育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生死观 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随着这一批殡葬本科新生入学,也为殡葬专业注 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提出了一些有关殡葬的奇思妙想和个性化需求。

在逄琳的设想中,葬礼是私人定制的,人可以在活 着的时候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一定要给自己办一场葬 礼”。

作为一个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逄琳希望自己 葬礼的棺材上,有很多自己喜欢的挂件“吧唧”、手办, 这些都由她亲手布置。葬礼的主题则是自己喜欢的动 漫,“也不一定非要‘二次元’,希望是个性化定制”。

“这一批入学的本科生年龄小,接受新鲜事物的 能力更强,很多学生确实不满足于传统的告别仪式,我 相信个性化告别仪式的趋势出现后,未来也会越来越 受欢迎。”牛伟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