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重大交通事故事发农村 老年人出行安全引关注

        本报记者袁鼎

11月23日,常熟梅李镇华联东路与福支线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外地牌照危险品运输车辆在从华联东路向福支线右转弯时,与一位骑三轮车的本地老年妇女发生碰撞。老人70多岁,送医后终告不治。事故原因目前正由常熟交巡警大队梅李中队调查之中。随着全社会各类车辆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纷至沓来,其中农村地区老龄人群交通安全问题已愈加突出。

60%以上事故死亡者为农村老年人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常熟近年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87.7%发生于农村地区,而且老年人是事故受害高发群体,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事故死亡人数的60%以上。

“你瞧,农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独自骑三轮车上街是很普遍的,而且还是在机动车道里。多危险啊!”昨天上午,记者在常熟海虞镇迎宾路看到,尽管已设置了机非隔离,但还是有老年人骑着三轮车旁若无人地在机动车道内疾驰。在不断发展的交通形势下,农村地区面临诸多交通管理难题,特别是农村的老龄人群,几十年的传统农村劳作方式、村道出行方式已养成,面对现代而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交通事故频发,亟须全社会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举措。

出行意识、设施配套、宣传引导是不可回避的“三重门”

“要减少农村老年人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安全意识固然是重要,但是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和出行方式的配套、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常熟市民陈祖兴看来,近几年常熟农村地区道路建设很快,除了国省道公路建设升级,村级道路通车里程也在加大,但是一些基础设施却总显得慢半拍,“比如说有的村道新修了,铺上了沥青路面,可是路灯、指示牌等却迟迟不到位。别说是老年人,就是年轻人晚间出行都觉得不那么方便。”

目前常熟农村道路上各类车辆混行,再加上驾驶员的开车技术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出行需求较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由于自身处于弱者地位,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经常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冲突。据常熟交巡警部门的统计显示,2013年常熟某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60岁以上者有18人,占死亡总人数54%。在常熟市政协委员殷红看来,要解决农村地区老年人交通安全管理难题,加强农村地区老年人出行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加大农村地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开展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不可回避的“三重门”。

多措并举消除农村交通安全隐患,保证老年人平安出行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良安全的出行环境,让每个老年人家庭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平安的晚年,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期盼,也是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针对老年人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反应缓慢、行动迟缓,易引起其他交通参与人的错判,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的现实情况,从今年开始常熟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农村交通安全隐患,保障老年人平安出行。其中包括与相关单位共同协作,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的道路上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增设减速带、在无路灯的村道安装路灯等;农村交巡警中队也打破常规做法,利用弹性工作制,与交通警务室组织联勤,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与此同时,还利用乡镇有线广播电视网、“村村演”交通安全宣传小品演出活动、老年活动室、茶馆等平台深入田间地头,通俗易懂地向广大农村老年人宣传交通安全意识。此外,记者从常熟市交运局也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常熟也将用三年时间对已开通和拟开通镇村公交、校车线路的镇村公路、危桥进行提档升级和改造,总计包括172公里镇村道路和119座农村桥梁。在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同时,为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