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长生不老 或是爸爸的错

      科学家培育出在生物学意义上没有父亲的老鼠 这种老鼠的寿命比血缘相同的普通老鼠长30%

      据英国《泰晤士报》12月2日报道,日本的科学家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父亲传给子女的某些基因有可能抑制子女寿命的延长。

     “无父”老鼠寿命长30%

      由东京农业大学教授友广川野(TomohiroKono)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在2004年培育出拥有2名生物学意义上母亲、但没有父亲的老鼠。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老鼠比普通老鼠寿命长30%。

      据悉,在2004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控制,让卵子表现出精子的特性,培育出一只有2名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而没有父亲的老鼠。这只雌性老鼠存活了793天,与它血缘相同的普通老鼠则只存活了600天到700天。

      现在研究小组又用相同手法培育了13只“双母亲”老鼠,其中多数为雌性。与血缘相同和生长环境相同的普通老鼠比起来,这13只老鼠的寿命平均要长186天。

      精子可能抑制生命延长

      研究人员还发现,“双母亲”老鼠比普通老鼠体型更小、体重更轻。友广川野教授指出,这种现象可能暗示,父亲精子中的某些基因印记可能会抑制生命的延长,但可能会促进体型和体重的发育。也就是说,男性精子里传递的某些基因可能促进后代的生长发育,但这是以缩短寿命为代价的。

      这种现象也许可以用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繁殖功能来解释。男性不需要孕育胎儿,因此他们会在传递生长相关的基因方面具有优势,而女性则需要限制这方面的生长来保护身体,从而为孕育后代做准备。

      友广川野教授指出,这项研究也可能提供为何女性常常比男性寿命长的线索。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最新一期的《人类生殖》杂志上。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种规律是否在人类身上也适用,但这项研究为基因对哺乳动物衰老过程有何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新闻链接

      男用避孕药不远啦

      据美国《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上的新研究报告表明,科学家如今发现了睾丸内控制正常精子产生的雄性激素,这使得研制“男性避孕药”变成了现实。

      这项发现对于那些因为缺少精子而不孕不育的病人也提供了希望。虽然此项研究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但实验在其他哺乳动物(如人类)身上也有望获得同样的效果。

      英国爱丁堡奎因医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米歇尔·威尔士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让我们去鉴别雄性激素是如何控制精子生产的———这其实也给人们提供了研发的新机会,比如研究用于治疗男人缺少精子而导致的不孕不育,以及研制新型的男性避孕产品。”

      在研究过程中,威尔士及同事使用了两组老鼠。第一组是正常的老鼠,第二组则是睾丸内精细管肌样细胞基因有缺陷的老鼠,而这种基因缺陷其实是雄性激素细胞受体代码缺失造成的。与正常组相比较,老鼠一旦有这样的基因缺陷,其精子数量就会明显减少,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虽然避孕药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被论证说是专为女性设计的产物,而通过控制男性来避孕的药物又确实很难让人理解。”

     《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的总编辑吉拉德·威斯曼恩表示,“但这项研究不仅为研究雄性激素、研制避孕药提供了明确方向,还可以加速促进精子生成相关研究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