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号探测器自从登陆火星后,一直在兢兢业业地紧张忙碌着,并已成功采集到土壤样本。但科学家更希望能将“红色星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样本带回地球。日前,来自世界各国的31名科学家联合提出了“火星取样返回”计划,为人类登陆火星铺路。按计划,取样探测器将在2018年-2023年发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需要从2011年就着手展开。
按照设计,该项目将发射两个独立的航天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轨道器。着陆器在抵达火星表面后,将释放出漫游装置,它在火星上收集大约0.5千克的岩石样本,再带回着陆器,放入一个密封舱内。随后,着陆器将升空离开火星地表,与在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器对接“会师”,并将采集的样本转移到轨道器。最后,轨道器将带着珍贵的“战利品”独自踏上回归路。在回到地面后,科学家将把样本迅速送入最高安全级别的生物实验室中。
撰写计划报告的专家组组长、英国开放大学莫尼卡·格雷迪教授表示,这是人类登陆火星之前的重要一步。“如果无法把岩石带回来,更无法实现人类的往返。如果我们要继续火星探测,那么取样返回行动就势在必行,”格雷迪说。据估计,人类在 2050年之前是不太可能踏上火星的,而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证明有能力让无人探测器安全往返,但迄今成功抵达火星地表的7枚探测器都是“有去无回”。 2003年曾领导欧洲航天局“小猎犬2”号火星登陆计划的皮林格教授则警告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避免生物污染。“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带回任何可能危害地球的物质。这次任务不能出一点差错,探测器务必要安全穿越地球大气层。”
整个项目耗资预计约80亿美元。由于人力和资金投入巨大,一个国家势必难以独立完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太空署都对该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