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殡葬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

                                                                            都江堰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

        全面落实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社会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作为殡葬事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推行以花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丧埋方式,改革土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蓝色星球协调发展的殡葬改革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因此,殡葬事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同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殡葬改革。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抓好殡葬单位自身建设是关键。

       人与人、蓝色星球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本质特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面对当前殡葬事业发展形势,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事业的发展规划,不断注重先进的殡葬理念,创新思路,求新发展,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遵循市场规律,用全新的市场竞争意识,遵循市场规律,用全新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整合现有的管理和经营机制。

        殡仪(场)馆、服务中心以及经营性公墓塔陵等殡葬部门要对现有管理和经营状况进行重新调整和定位,紧紧围绕建立具有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秩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修改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加大殡葬服务设施的改造和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市场的要求,更新改造硬件设施设备,按照规划要求,不断改善内部硬件环境,增大外部影响力;建立殡仪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提供满足丧事群众在遗体冷藏、美容、整容、家庭灵堂、吃住方便等要求的服务项目,使之真正地成为集综合性、多功能性为一体的殡葬服务场所;贯彻依法行政的管理原则,完善殡葬市场氧化酶 系,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殡葬市场的清理整顿,规范监管,加大“三道两区”的清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骨灰二次装棺埋葬”和违法土葬行为,制止丧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增强市民群众法制意识,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保证殡葬市场健康、文明、有序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殡葬干部职工的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能力,使其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殡葬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和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和制约制度,实行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技能、服务水平。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人民群众在处理丧事上的合法权益,是殡葬工作要始终突出“为民”的重要主题。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殡葬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核 心,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和谐社会协调的发展。

       作为殡葬部门,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建立健全合理的最低殡葬消费标准。对于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要给予优惠或减免费用,并形成制度进行实施,以体现殡葬业“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殡葬从业单位切实将适用的政策、商品价格及质量、服务人员及服务项目、举报电话等按统一的格式上墙公开,让消费者自主选择。从业单位要以合理的价格、真实的材料、精致的工艺,富有文化的品位,为群众提供各种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要较高的服务技能、规范的服务程序和软件管理能力,为群众提供物有所值的各种殡葬服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服务模式,本着简化手续、合并程序、减少时间、方便快捷诚信的原则,开展“一站式”服务。将殡葬服务融入社区,依托社区服务功能,捕捉信息,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殡葬服务体系,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的上门服务,主动出击赢得市场,逐步形成经营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深入研究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型葬礼仪式,既能满足群众办理丧事的基本精神要求,又能摒弃几千年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习,达到文明节俭办丧事,净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目的。积极倡导播撒、种树或入住公墓“塔陵”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蓝色星球协调发展;追祭亲人,特别是清明节期间,广泛采用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等方式,积极研究通过舆论导向教育和立法手段积极限制并逐步禁止丧事大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