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清明真正“清明”起来(纪念殡改50周年有奖征文优秀奖)
成华区石岭公墓 钟元华
清明时节倍思亲,一束鲜花寄哀思。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人们又开始忙着上坟、扫墓了。不过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是鲜花,文明祭祀已成为一种人们追求的时尚。但是,另一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上坟、扫墓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就这些情况分析,第一:公墓太集中了。成都北郊片区一共有五家公墓,再加上新都区的公墓,有六家公墓,而这些公墓又距市区较近,同时增加三环路、川陕路的负荷。还有人们大多集中在双休日来上坟、扫墓,这样造成人多车多,当然会塞车。第二:由于公墓集中,用旧的烧纸钱的祭奠方式还大有人在;再加上殡仪馆在此,焚烧花圈、遗物、祭品等,整个墓区很难保持清洁卫生,墓碑上、绿化树木上灰尘都很多。我们为此经常向家属解释:你们最好不要集中在双休日的上午来,可从春节后就开始来扫墓,一般下午人较少不易堵车;墓区我们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每逢大节日我们还会组织工作人员用水冲洗墓碑、墓穴。清明节每天烧纸的特别多,风一吹,灰尘满天飞舞,确实无法保证清洁。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特别多,但还是怨声载道。因为这只暂时解决其表面原因。难道这不值 得我们殡葬工作者深思吗?
让我们想一想,怎样确实去解决这些问题?
试想,我们提出一些新的纪念死者的方式如何?比如:我们可以建立网上公墓,虚拟墓地。在网上公墓可以自行设计墓碑、墓型;写上自己对亲人的哀思、向亲人倾诉自己的苦恼;为亲人点上一对蜡烛、插上一组香、献上一束鲜花;还可以在网上为亲人点一首生前最喜欢的歌等等。这多么诗情画意,而且足不出户就可办到;祭奠音间又不受限制,只要自己有空,随时都可以在家或网吧里完成。再如:我们可以集中到一个或多个地方统一举行文明祭奠活动,以图片、VCD、幻灯等形式,或设立祭祀台,可丰富多彩,让死者安息,亲人宽心,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这些都是最时尚、最新潮的祭奠新高度式,也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有些人要问,我们还没有那么时尚,不能完全接受这新生事物。但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生活的环境,行动起来,保护这环境。我们可以买鲜花、纸花、绢花或塑料花来代替香蜡纸钱;用音乐声代替鞭炮声;鞠躬代替跪拜。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生态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就是死者的骨灰埋在树下、草坪下、花下,不形成坟头,一方面有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让人觉得亲人的生命通过这树、草、花得以延续下去。而且它所占用土地面积是传统墓穴面积的1/10,需要的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安葬时不使用水泥和难以降解的防水盒,骨灰入土后将被分解为养分被花草树木吸收,也有利于保护、美化环境。祭扫时只需给花草树木培土浇水,修剪枝叶。生态葬以绿色植物取代墓碑,象征着生命常青、精神永存,既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也符合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这种绿色殡葬顺应了民俗民意,老百姓从感情上容易接受,也切合国家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体现了“生者为重,环保为重”的思想。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在来年清明我们再也不要看到交通堵塞、灰尘弥漫。我们将在明媚的阳光下,给亲人献上鲜花,给花草树木培土浇水、修剪枝叶;在网上倾诉思念之情。这是最时尚的绿色殡葬,也是人们所向往的绿色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