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爱,要如何诠释呢!“糖丸爷爷”顾方舟以身试药,以子试药,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坚守岗位的平凡父母为了生计或职责所需,缺席孩子的成长,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国难当头,泣别老小不知生死归期的人们,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走过您走过的路,算不算是一种重逢。
父亲节当天,裘定富老兵的女儿丽萍大姐打了长途电话请工作人员代祭一束鲜花,“我现在正在新疆,父亲奋斗过的地方,看看他生前工作了十六年的土地。”
裘定富是同泰嘉陵▪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中既参加过抗日战争,又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众多老兵之一。
抗美援朝71周年之际,有幸联系上丽萍大姐,大半天时间里,她不厌其烦地讲述了能够记起来的关于父亲一切……
裘定富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被重点培养,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学成归来就职于浙江省公安厅。裘定富之妻黄循美出生在宁波海曙的一个大户人家,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力颇强,27岁就成了宁波郎官巷小学(现为宁波市中原小学)的校长。18岁那年经人介绍,与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裘定富定下终身。
1960年冬天,小女儿丽萍刚满一岁,裘定富作为宁波地区唯一一名援疆公安,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299名警察一起奔赴遥远的新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内忧外患,我国边疆大大小小的暴乱触目惊心。他晚年时常讲给女儿听,“水溪边,前一秒活泼灵动的浣洗少女,后一秒赫然倒地,你们现在多少幸福啦!”
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小女儿丽萍的印象中,父亲在她的童年时期也就出现过两次,直到16岁,总共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半,父亲常用残废的手指逗她,写信祝女儿生日快乐。彼时,他们不知道的是,父亲还未等从新疆回家团聚就被牵连关了“牛棚”。
1972年至1974年期间,裘定富终得昭雪,好不容易调回宁波。上天却只给了他们四年不到的团圆时光,1978年,黄循美因病去世。遗憾的是,直到她离世,也没能如愿拍一张全家福的留影。两姐妹各自成家后,裘定富就一个人住在那个妻子守了一辈子的四合院里。
在一篇《50年后,我终于决定与父亲和解》的报道中,描述了这样一段父女情——
每每看到电视里,和平年代的年轻士兵驻守边疆,红着眼眶说对不起家人。丽萍都会转过头问父亲:你觉得亏欠我们吗?父亲总是梗着脖子回答:“我是去保卫国家,怎么能说是亏欠你们呢?”她已经记不清自己问了多少回,可每一次,父亲的答案都是斩钉截铁的两个字—— “没有”。
或许就连丽萍自己也不愿承认,这些年她对父亲有多抗拒,实则就有多渴望被爱。
5月病重前,父亲把小女儿叫到床头,说出了一个他隐瞒了几十年的秘密。丽萍这才知道,葬礼上的母亲,早已是一副空空的躯壳,她的所有器官都被父亲捐献给了上海瑞金医院。据说后来还收到过一本证书,因为怕被女儿们责怪,当场就被他撕毁了。面对女儿的震惊,裘定富又接着说:“之所以现在告诉你们这些,是希望等我死后,你们也能像我当年一样,把我的器官也捐献出去。”
“他说,去世后希望海葬。我说那我们不是连个纪念你的地方都没有了。可爸爸却说,他不希望死后,还浪费国家一寸土地。”而后,老人又如交付至宝般,递给她一堆物件,是一袋泛黄的档案、信件和照片,以及勋章若干。
由此,裘丽萍才真正开始了解父亲这不平凡的一生。
“爸爸,我最后还是选择把你安葬在家乡的陵园里,蓝天大海太过孤寂,不适合你。这里有许多你的战友,你们可以好好聚聚。”
“爸爸,我很想你。我常常想到1972年那个夏天,站在四合院门口的你。如果提前知道你来时的路,我一定不会转身就跑,而是飞奔过去,好好抱一抱你。 ”
陪伴、照拂、给予是血脉之爱,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难能可贵的英雄大爱,
感恩那些为了家国奉献一生的人,感谢英雄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