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节地生态殡葬,助力殡葬“移风易俗”

| 要闻

近年来,门源县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强化殡葬改革,合力推进殡葬移风易俗,用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完善殡葬配套政策,全面推行生态节地绿色安葬。2016年以来,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节地生态殡葬改革政策,制定出台了《门源县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先后建设完成了殡仪馆、民族殡仪服务中心,将殡葬设施改造、惠民殡葬、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对具有门源籍户口、在门源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存放费全部免收,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从2016年开始在全省率先落实节地生态殡葬奖补政策,完成惠民殡葬服务242具,每具免除火化、殡仪车服务、骨灰存放等费用达570元,共计免除基本丧葬费137940元;

二是规范生态殡葬程序,确保惠民殡葬政策落到实处。在实施节地生态殡葬过程中,由生态殡葬户提出书面申请,殡仪馆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将尸体拉运、火化、骨灰撒散贯穿生态殡葬的全过程,并收集相关影像资料,骨灰撒散后将影像资料和相关材料提交各乡镇人民政府再次认真审核把关,待相关资料手续合格后,县民政局向县财政提供生态殡葬户个人账户并发放奖补资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引导,严格落实生态殡葬减免政策,完善生态殡葬服务的各项制度和手续,群众对生态殡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正逐年提高,节地生态殡葬的社会效应初步凸显。自2018年6月1日实施生态殡葬以来,共生态安葬42具,每具奖补3000元,共落实奖补资金12.6万元。

三是突出村规民约引领,生态殡葬工作接地气贴民意。注重发挥乡镇、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积极作用,推动群众在丧葬习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把推行殡葬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通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广泛推广丧葬简办的乡村治理模式,丧事办理成本由原来每宗上万元缩减到几千元。例如,阴田乡大沟脑村村规民约约定,丧事殡期不超过5天,丧事期间一律不得饮酒;仙米乡大庄村殡葬期间办事人员一碗熬饭一个馍;东川镇寺儿沟村积分制+移风易俗,实行红黑榜积分制管理;西滩乡边麻掌村针对当前婚丧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一些不良习俗,编写了《老来难》《高额彩礼》等眉户戏新剧目,除在本村演出外,还深入全县109个村和各社区巡回演出,群众反响热烈,社会效应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