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钢管舞的中元节是不完整的

| 要闻

在每一个节假日都能被改造成购物节和情人节的当下,只有今天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依旧保持着传统习俗,祭祀亡魂、焚纸烧香。

但在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中元”却是一个撩拨G点的词汇。

2 3

中元节前夜,各大省市开始谈鬼色变,而台湾的钢管女郎正在对着亡魂翩翩起舞
每当进入农历七月,“中元去哪里”都是论坛里不变的话题。网路“乡民”找寻的不是庙宇或陵园,而是在寻找专门为农历七月普渡打造的热辣钢管舞表演。

4 5

在这个和我们同文同种的岛屿之上,传统“鬼”节直面现代冲击,附带了另一层“禁忌”的意味。

6

7

在宝岛台湾,有两份旅行指南,一份是给游客看的,一份是本地人的中元节活动表。

8

台湾虎尾镇2019年的中元活动表

在台湾虎尾镇的习俗里,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开后,七月十一日,钢管吉普车队就开始出巡遶境,镇抚众鬼。遶境完毕后,七月十五日,钢管女郎开始了地方特色的中元大普渡。台湾把鬼叫做“好兄弟”,而钢管女郎要在中元节这一天给“好兄弟”来一场激烈的视觉冲击。

9

在演出的高潮,钢管舞娘会主动走下电子花车,把3d的舞台表演升级为4d的互动体验。她们随机挑选幸运观众,或跨坐、或磨蹭,直到兄弟缴械才肯善罢甘休。

10

显然,这样的普渡行为,不仅不合乎道德,还涉嫌违法。在2012年的新北市板桥南雅夜市,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中元节的钢管大秀上,舞娘用应援棒套住幸运观众的兄弟,做出隔空咬的动作,这还不算完,舞娘越玩越开,干脆直接脱下了幸运观众的胖次,漏了牛子。

最后,舞娘还用这个胖次在自己的危险地带来回磨蹭,丝毫不顾台下的妇女儿童。

法官认为,影片十分清楚,两人对于社会秩序的危害程度不轻,判处拘役30天。

1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铁拳的打击下,网上流传的中元普渡钢管秀18禁镜头开始变少。

但这不意味着舞娘们的收敛,她们只是在互动前都加上了一句温馨提醒:“玩耍可以,但不要录像喔~”

12

据说,如果发现有人拍摄,舞团就会出于安全考虑停止演出,拍照的那个人不仅会被街坊们围殴,而且要掏钱赔偿主办方的损失

很快,警方也发现,审查网上的信息仍旧不能杜绝线下的暗流,他们只能化整为零,向每一个中元集会派出警力。

穿制服的站岗录像,便衣警察则四下盯梢。

被迫996的警员们紧盯着钢管舞娘的一举一动,用人肉的方式杜绝每一次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春光乍泄。

13

媒体拍摄到的便衣警察(图中戴帽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面对警察的盯梢,舞娘们依旧春风不改。

有些辣妹会突然背对警察,拉一下丁字裤,高喊“你看!”。

有些人会故意叠穿多件衣服,边脱边喊:“警察不要担心,今天我穿了五条裤子!”。

更有甚者,直接戴着安全帽和口罩上台,把低俗的肉体表演改造成后现代行为艺术。

14

对警方审查不满的不仅有表演者,还有观众,他们会高喊“好兄弟,没福利”来呛警察。

台上的表演还没几分钟,失去耐心的人便开始高呼“赶快全裸”。

15

在警员盯梢的情况下,全裸显然是一种奢望。

但在十年以前,法律尚未重拳出击的日子里,它是中元普渡钢管秀的标准配置。

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热度,演出的举办方会直接给舞团提出裸体表演的要求,如果观众还嫌没看够,还会现场众筹要求舞女加演。

不过大部分时候根本就轮不到观众筹钱,不同的中元节舞团之间会为了人气暗中较劲。

你露2点我就露3点,进行没有下限的香艳大比拼,亏本归厂家让利给大家。

16

中元普渡钢管秀如此火爆,吸引了海外的目光,国家地理频道就在其名为《探索亚洲民间特殊文化》的专题片中介绍了这种不中不洋、以刺激感官为主的民俗活动。

甚至在一些官方网站上,介绍当地的中元文化活动时,也会把“钢管秀”列入其中,作为城市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

17

18

2019年中元节,光是屏东县一个华侨市场,就有八辆电子花车同时演出。

而著名的云林县虎尾普渡,仅仅在晚间的7-9时期间,就涌入了20万游人。要知道整个虎尾镇的居民人数,不过才区区7万。

人们嘴上骂着钢管庸俗,身体却很诚实。

19

电子花车钢管秀是一个价值数亿的市场,全台有两百多个舞团争夺蛋糕,中元节是他们最重要的演出窗口。

这些舞娘们,除了一些歌舞演员的转型,这些钢管舞女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于“槟榔西施”的转行。

曾经,槟榔行业为了招揽顾客,会选择身材曼妙、长相出众的年轻女子,穿着清凉的服装,在路边兜售,被民间称作“槟榔西施”。

由于被认定为“有伤风化”,当局02年就确立法律条文,取缔了这一行当。

不过姑娘们很快便找到了新的谋生之路——钢管舞。

钢管舞团收入较高、时间自由,衣着上的清凉大胆也与槟榔西施无缝衔接,她们自然乐意。

20

一些女大学生也把钢管秀当做赚钱工具,来自桃园的小萱便是其中之一,她曾经创造过在一场演出中内裤被塞了2万块的“记录”。

“就算不全脱,收入也还不错,一场四首歌舞一千五百元,敢脱的,行情四千到五千元。”

21

和钢管花车的火爆相比,传统的民间戏班则门可罗雀。

以往,中元庙会是传统歌仔戏、布袋戏的秀场。

如今,戏班子可能整个农历七月都接不到一场戏。

看到在钢管花车上清凉女郎又跳又脱,歌仔戏艺人用“捶心肝”形容自己的心情。

22

为了生存,在钢管秀最出格的那几年里,有些戏团还曾在演出中添加成人元素,试图挽回一点市场。

23

24

在中国台湾,中元普渡的传统庙会由来已久,人们聚集在一起请神送鬼,或看戏或赶集。

但为什么中元节这个有些沉重肃穆的节日,会在现代衍生出钢管舞、电子、DJ这些格格不入的文化?

科技层面上,八十年代,电子花车的出现,让演出愈发大胆,激烈炫彩的表现形式,让传统的歌仔戏和布袋戏显得十分无趣。

25

但在民俗视角下,钢管舞的出现,有另一种解读。

80年代,台湾经济繁荣之外,黑帮也大量滋生,出现了“黑道治县”、“黑道治岛”、“以商养黑”的怪象。

26

电影《艋舺》,讲的就是台湾80年代的黑道乱象

 

就有台湾人认为,现在中元节鬼门开之后,跑出来的很有可能是当年火拼而死去的黑帮兄弟(hiann-tī)。

这些黑道亡魂,喜欢看一些比较低俗的,所以钢管舞、电音、脱衣女郎迎男而上。

中元节的舞台表演逐渐从传统戏剧变成歌舞表演,最后彻底演变成迎合低俗脱衣舞秀。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人兽”的戏码。

中元节这天,在一些小县市,还出现了一句俚语,叫:“好兄弟看飽 小兄弟吃飽”。

研究庙会文化的静宜大学教授林茂贤表示:“电子花车、钢管秀的原本只是用来酬谢‘阴神’,后来逐渐攻占‘正神’庙会,现在连妈祖出巡,一路上都有电子花车和钢管秀相伴。”

27

在“中元钢管”逐渐从猎奇变为民俗的当下,讨论是否尊重鬼神已不再重要。人们试图探究背后的心理成因。

有的人觉得,中国人办红白喜事讲求吸引人气,而传统的戏曲歌舞在电视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失去了新意,只有钢管女郎能让全村男人都雷打不动的聚集在舞台之前。

28

绝大多数的评论也都指出,钢管艳舞霓虹灯所映照的,其实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东亚式的性压抑。

29

这种性压抑给普通的老百姓带来了一种民间空想主义,他们总用自己共情亡者。觉得鬼需要现代娱乐,于是电子花车和DJ舞曲沿着各大庙宇巡逻。觉得黑道兄弟也需要一次性解脱,于是钢管女郎缠绕着啤酒肚大叔搔首弄姿。但或许中元节这一天,孤魂野鬼都很忙,根本没空关注这些,匆匆穿梭过那些翘首以盼的人群们,穿梭过这场魔幻的21世纪中元表演。

而我则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句话:“越是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参考资料:

1《台庙会文化蜕变:钢管女郎盛行 歌仔戏硬撑》 中国新闻网

2《好兄弟也愛看?鋼管辣舞普渡「眾生」》 yahoo新闻

3《鋼管舞孃拿加油棒套男客下體,判拘役30天》

4《請問中元普渡 南高雄的鋼管舞資訊哪裡有?》 ptt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