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知青情•英名留云岭” –昆明晋龙如意园面向全球征集赴滇已逝知青英名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 要闻

7月15日,“难忘知青情·英名留云岭”—昆明晋龙如意园面向全球征集赴滇已逝知青英名暨建设已逝知青英名纪念墙大型公益活动在晋龙园三楼会议室正式启动。

云南省政府原参事、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花泽飞先生,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昆明大学原党委书记、昆明勋业集团顾问张家贵先生,云南省政策研究室原处级干部林杨先生,云南省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小彪先生,昆明知青老年大学校长徐坚先生,副校长王竹英女士、周纪鸿先生、赵德深先生,重庆留滇知青联谊会会长唐代兰女士,昆明知青老年公寓院长段玲英女士,74年知青、昆明著名节目主持人海燕孃孃和昆明晋龙如意园许总经理、李厚涛副总经理及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昆明日报、都市时报、云南政协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网、昆明信息港等30余位各界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许文彪总经理在代表主办机构致辞时表示:昆明晋龙如意园历来重视知青公益事业发展,2014年,晋龙园携手9家知青团体联合建成了西南地区首座知青纪念主题公园,目前已成为40多万赴滇知青的心灵圣地和精神家园。

昆明晋龙如意园开展面向全球征集赴滇已逝知青英名暨建设已逝知青英名纪念墙大型公益活动的目的,在于铭记广大知青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传承和弘扬知青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同时为大众提供一个缅怀、追忆已逝知青的平台。

云南省政府原参事、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花泽飞先生在讲话中说,作为一名赴滇的上海知青,知青经历永生难忘。“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摸爬滚打皆是人生”,赴滇知青创造了特殊的历史,比如当年知青在西双版纳种植的橡胶林,如今已成为云南重要产业。知青与各族儿女一起劳作,一道学习,一同奋斗,为云南偏僻的农村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气象和新风尚,为云南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花泽飞先生认为,此次昆明晋龙如意园与云南多家知青团体开展的“全球征集赴滇已逝知青英名暨建设已逝知青英名纪念墙公益活动”,意义重大,是知青界一桩盛事,他真诚希望全国各地赴滇知青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支持,踊跃参与,使赴滇已逝知青英名征集活动圆满成功。

随后,云南省政策研究室原处级干部林杨先生作了讲话,昆明知青老年大学校长、英名征集领导小组组长徐坚先生讲解了本次英名征集活动的方案;昆明知青老年公寓院长段玲英女士,重庆留滇知青联谊会会长唐代兰女士,昆明知青老年大学副校长王竹英女士,74年知青、昆明著名节目主持人海燕孃孃等各地赴滇知青代表纷纷做了发言。

云南是全国著名的知青大省,据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共有约40多万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知识青年,到云南边疆地区的农场和少数民族村寨插队落户。他们为当地带来了文化、知识、技术,并极大地促进了边疆的建设,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发展,为云南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50多年过去了,在曾经赴滇支边和插队的40多万知青中,有一些知青在上山下乡期间,就因公牺牲或因病去世了 ,他们的青春芳华,永远留在了美丽的云岭大地;还有一些知青在返城后,也因公因病永远离开了。

为追忆和缅怀赴滇已逝知青,传承知青精神,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2020年7月,全国十佳陵园—昆明晋龙如意园携手云南知青联谊会、云南省知青文化研究会、昆明知青老年大学、昆明知青老年公寓和重庆留滇知青联谊会、四川(成都)留滇知青联谊会、上海赴滇知青联谊会、北京赴滇知青联谊会、云南知青记忆馆、官渡知青联谊会等知青协会和团体,联合开展“难忘知青情·英名留云岭”赴滇已逝知青英名征集暨建设已逝知青英名纪念墙大型公益活动,面向全球征集自1955年至今,曾赴滇支边或插队,但已逝世的知青之英名,征集后,将其英名镌刻于晋龙园西南地区首座知青纪念主题公园英名墙上,永久纪念,供大众凭吊和追思。

发布会暨启动仪式上,包括云南重庆留滇知青联谊会、中国重庆老三届知青联谊会、重庆老知青联谊会、重庆缙云山知青之家等全国赴滇知青团体发来贺电贺信,祝贺昆明晋龙如意园“难忘知青情.英名留云岭”——面向全球征集赴滇已逝知青英名暨建设知青英名纪念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纷纷表示:英名征集和建设知青英名墙是一项流芳百世,功德千秋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