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生命 云寄哀思 | 扬州墓园从传统墓葬文化向现代生态墓园有益探索

| 企业

《南歌子》
[宋] 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扬州墓园创建至今已经三十年,多年来始终在求变、求新,求突破中谋发展。特别自2012年起在园区改造、升级工作中逐步确立了环境园林化、园区人文化、管理信息化、产品生态化的”四化”建设理念。现如今的扬州墓园已经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精细的现代园林式墓园。

以归属感深化环境园林化

蜀冈西峰,参天大树、如茵草坪、碧绿湖水、四季假山、古石板桥、仿古建筑、烂漫樱花林、无边绿化墙……这里成了秀美的人生后花园、宝贵的栖息福地。这里还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拥有一片祥和、安逸的氛围,是一个天人合一、运而相通的人文互动系统。环境优美的现代墓园成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

扬州墓园按照生态、景观、纪念活动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传统墓地氛围带来的不适感。在形式上又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植物、纪念性建筑、雕塑小品等在景观塑造中力求体现一种祥和、宁静的人文景观气息,力求做到“安生者之心,慰逝者之灵”,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以人文关怀彰显园区人文化

清明时分,扬州墓园风光正好,一派安逸祥和。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让人们从中读到了不少感人的生命故事:一生都在“长征”的老红军刘应启、新扬州画派的领军人物鲍娄先画师、国学大师卞孝萱、“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不仅是名人,墓园也精心记录着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墓园文化的象征表达,是通过园林景观的外在特征,暗示特定的文化内涵,以表达深刻的寓意。在象征景观符号的选择和创造上,要能够准确表达象征的意义,通过空间的组织和营造,将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尽可能清晰地展现,以加深人们对其的认知。

以环境衬托产品生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殡葬行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以来,扬州墓园坚持推行生态环保理念,规划、建设了莲瑞园、天禄园、春晖园,积极开发壁葬、花坛葬、草坪葬及可降解生态葬等生态节地产品。今年还将推出占地仅0.04㎡、铜牌留名生态葬等多种类型的新型节地生态葬产品,将生态节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推向新的高度。

2021年,扬州墓园在全国率先推出扩容性旧墓改造业务,即在原有墓穴基础上,通过空间重组、工艺提升、优化穴位等方法,将双穴扩充到四穴、六穴甚至更多。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客户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土地资源的同时,也方便了亲人统一祭扫。这项业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好评,成为了2021年扬州市民政局高质量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之一。

以数字墓园推动管理信息化

2015年,扬州墓园便已全面部署规划了园区信息化建设,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园区无线网络全覆盖。以此为基础,逐步搭建了全区域智能监控系统、3D GIS地理信息综合平台、扬州墓园综合办公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为满足新形势下的殡葬服务需求,扬州墓园下一步计划将信息化管理上升到数字墓园建设的高度,通过整合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数字积累、分析及运用,努力打造数字化墓园。

扬州墓园加速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网上祭祀、代客祭扫、预约祭扫等形式多样的云祭扫服务,实现AR墓碑虚拟祭扫,不仅满足了群众的追思愿望,而且成功树立了无烟墓园、远程祭扫等文明新风尚。同时墓园的客流量分析统计系统,能够对清明等祭扫高峰期的客流量进行精准的把控,以便墓园及时制定、调整相应的错峰祭扫措施,保障祭扫服务的安全、有序。

在2023年这一“发力奋进年”,扬州墓园牢记“扬殡人”的职责和使命,紧紧围绕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四化”建设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寻求突破,开拓创新,努力为绿色、生态、文明殡葬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