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企担当与殡葬改革同频共振-烟台业达城发集团持续扩大民生类项目布局

| 要闻

文/侯嘉伟 于慕琳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烟台黄渤海新区管委办公室印发了《烟台黄渤海新区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试行)》(烟黄新管办〔2022〕21号,以下简称《办法》),对规范区级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节约土地资源,紧密跟踪殡葬改革和服务工作发展需要进行了全面部署。
《办法》明确了4方面21项重点任务。一是人社(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经发科创、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综合考虑区公益性公墓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切实保障公墓发展需要,满足公民的安葬需求。二是公益性公墓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山东省公墓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遵循节约土地资源、扩大绿色空间、保障群众基本需求的原则,向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方向发展,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三是加快完善公益性公墓申请及审批流程,包括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须按照区人社(民政)部门批准方案进行,建设完成后职能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付使用。四是建立健全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须按照非营利性原则制定墓穴价格及维护管理费标准。同时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安葬流程、确立人社部门年检制度等保障措施。
《办法》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思想,一是突出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办法》明确以黄渤海新区实际为参考,统筹谋划设施布局、建设和运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避免过度超前,做好建成区与规划区的统筹衔接。同时,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移风易俗治理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相关标准,合理选择处理模式。二是突出优化存量、建管并重。《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公益性公墓建设及设计短板。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墓管理运营水平。三是突出绿色循环、协同增效。《办法》提出,健全园区内部环境保护体系,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75%,解决好推行生态葬过程中的“梗阻”问题,提倡骨灰撒散、深埋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
《办法》明确了黄渤海新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运营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民政工作及殡葬改革,为推进黄渤海新区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作为黄渤海新区为民服务实事之一,由国有企业——业达城发集团负责承建的开发区公益性公墓项目已于四月中旬开工建设。项目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为黄渤海新区百姓的治丧安葬提供全新、有效的保障。
守正创新 赋能公益性公墓建设
在西港区疏港高速公路以西,八角公墓以南,就是区级公益性公墓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鸣声中,工人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人装结合、多机协同,正有条不紊进行作业。
“我们已经顺利完成土方施工和雨污水管道铺设工程,正加速推进挡墙建设和墓穴基础建设。施工避开降水时段,抢抓晴好天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为后期施工打牢基础。”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项目现场施工安全和质量,黄渤海新区公益性公墓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施工安全防火措施,在项目入口处设置园区禁火提示,设立专人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此外,还配备了灭火器洒水车等灭火器具,确保安全施工无隐患。
黄渤海新区公益性公墓由烟台业达城发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项目总占地面积36.8亩,规划有卧碑葬、壁葬、花坛葬等各类墓穴7000余个。
“为避免墓穴长期闲置,将按照统一规划,边使用边建设的开发原则,逐步完成公墓的整体建设和使用。”该负责人介绍,年内一期计划建成首批墓穴847个,项目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项目将利用区烈士陵园办公楼作为临时业务办公场地,规划有业务大厅、办公室和库房各1间,整个墓区采用封闭式管理,监控、安保人员24小时在岗。
黄渤海新区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将切实减轻黄渤海新区户籍群众丧葬负担,满足群众基本丧葬服务需求,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集中安葬新理念、新风尚,对于改善黄渤海新区生态环境、推动深化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计划将项目打造成标准型公益性公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步开展后续经营性公墓的谋划工作。”据介绍,经营性公墓将以打造山东省殡葬改革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殡葬改革新典范为建设理念,采用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片开发的开发原则,设计有碑葬区、树葬区、草坪葬区、军人墓区等多种墓穴类型。
锐意进取 聚力民生项目运营
当前国资国企正处于加速转型和优化布局的阶段,业达城发集团在民生保障领域加大投入也将是其推进的方向之一。不但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而且从技术、人才、经费等各方面为民生项目提供支撑。
“国有企业承接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运营,是黄渤海新区‘管委会+公司’模式在民政领域改革的成果,也彰显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责任和担当。”业达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聚焦产业布局,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辟业态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公益性公墓为“14211+3”产业布局中其中一个板块。
业达城发集团“14211+3”产业布局,“1”是国际葡萄酒城项目,“4”是四个产业园,“2”是两个城市更新项目,两个“1”分别是一个主题文旅项目和一个乡村振兴项目。产业布局中的“3”,是学前教育、养老、公墓三项民生事业。
“公益性公墓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群众对丧葬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业达城发集团作为国企,为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承担区级公益性公墓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业达城发集团负责人表示,项目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建设经验,创新生态公墓建设理念,在建设细节上下功夫,整体设计做到建筑优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致力打造兼具纪念性、景观性、可祭、可游、可赏的现代园林墓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提出了人性化、多样化的定制功能需求,这也给公墓日常管理运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要重视墓园服务流程的完备化与标准化,也要提升思想站位,积极承担服务社会,促进殡葬改革以及引导公序良俗、文化与环境保护等社会公众责任。
“从国企角度而言,做好民生公益事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业达城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为市民全力打造人文丧葬服务“升级版”。
人民至上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业达城发集团大力推进国企党建和民生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党建引领民生,民生跟随民声,牢牢守住民生底线,时时刻刻展现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国企担当与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准确把握新时代国企党建职责定位,综合运用主题党日、廉政党课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和形势政策法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围绕民生抓党建,必须准确把握深度融合的精神实质和辩证关系,结合公益性公墓当前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业达城发集团深切关心黄渤海新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关心群众的上学、养老、殡葬等民生问题,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持续深入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在全面深化社会治理的新时期,应审慎辨析现有公益性公墓建设模式的利弊得失,在进一步明晰公益性公墓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府和国企合作的方式多方整合资源,优化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路径,以寻找适宜的发展方向。
下一步,业达城发集团将会同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抓紧把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补齐建强,积极引导群众破除封建祭祀等陈规陋习,区公益性公墓工作要慎终如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进公墓管理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墓服务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节地生态安葬,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推进树立文明殡葬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