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洗骨葬?洗骨葬的由来。

| 百科

洗骨葬即二次葬。一般是指人死之后,或暂时掩埋初葬,或将灵柩暂时停放,经过一段时间,
肌肉腐化掉,再把骨骼收拾起来举行骨葬仪式,将死者骨铬埋入蔓穴,由于要据开棺捡险出死
洗干净,置于瓮或木匣內再行安葬,所以俗称洗骨葬或捡骨葬。在我国史前时代的墓地中,
发现大量的二次葬蔓穴。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山东大波口遗址、安阳后岗遗址、宝鸡北首岭遗
址、甘肃临挑寺洼山史前文化遗址、银泽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存在二次葬的现象。其类型有
人二次葬、多人二次葬、一次葬与二次葬混台三大类。
洗骨葬的习俗
洗骨葬习俗的产生,与“灵魂不灭的观念有密切关系,人死之后“灵魂不灭是古代人普遍具有的观
念。为什么要将死者的遗骨掘出来用水洗净重安葬呢?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除祟,即除去
先人带给后人的祸患。在古人的观念中,先人总是要对自己的后裔子嗣加以保护的,之所以要作祟,大
约是在向后人表明自己在阴间过得不好,无法脱胎转世,不得不要后人的帮助。于是,后人便重演洗尸
放伎,掘墓开棺,洗涤遗骨,让水接触遗骨,为其注入水的再生力,促使亡灵早日转世,而亡灵一旦
得了水的再生力就能脱胎转世,自然就不会再作祟。俗信遗骨是死者灵魂的栖息地,即遗骨是亡魂的躯
体,而遗骨应该是洁净神圣的,才能使亡魂安息,遗骨若被污染,亡魂就会作祟于人。血肉是凡间的又
是肮駐的,因而,等到死者尸体血肉化尽,必须重新安葬骨骸,表示对死者的关怀和敬畏,让死者的灵
魂得到安宁,不再危害到活着的人。墨子称把先人尸骨重新安葬才是孝子,先人的灵魂因此而得到归
宿,后人完成了应尽的责任。而开棺洗骨以除祟也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办法,以安宁先人亡魂为手段,使
己免去因未尽孝心而受到的惩罚。旧时洗骨葬多在家道中藩、家中有人生病时萃行,并视现实情况的
需要还要举行多次洗骨葬,就像《贵州通志苗蛮》中所说的竟要洗刷至七次乃止.
洗骨葬的传说
关于二次葬习俗,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墨子节葬》云:“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
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是先风化后掩埋的葬俗。《后汉书东沃沮传》亦云:居于我
国东北的沃沮人“其葬作大木淳,长十余丈,开一头作户,新死者均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尽,用取
骨置椁中。家人皆共一停,刻木如生,随死者为数焉。洗骨葬顾名思义,是先洗涤骨殖,然后再入土埋
薜。《梁书顾宪之传》记述衡阳土俗云:“山民有病,辆云先人为祠,皆开家破棺,水洗枯骨,名为除
祟。”明人陈倪《使琉球录》记载高山族习俗云:“死者以中元前后迁,溪水浴其尸,去其庹肉,收其骨
骸,骨以布帛缠之,裹以茅草衬土而摈,上不起坟。《贵州通志·苗蛮》亦载:“人死葬亦用棺,至年余
即延亲族至墓前,以牲酒致祭,发家开棺,取枯骨洗葬,至白为度,以布壵骨复埋一二年余,仍取洗刷
至七次乃止。”清人赵龔《陔馀丛考》亦云:“冮江西广信府一芾风俗,既葬二三年后,辆启棺洗骨使净
別贮瓦瓶内埋之。这种洗骨葬洗骨次数多达七次。
洗骨葬的风水要
1葬者乘生气: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之气构成的,人死后其骸归地凝聚成形的气便失去依托四处飘
荡风水的目的就是让它汇聚在一起笼罩造骸感应生者,庇佑生者
2薏风得水:无论葬者的气还是地中的气都有两个特点,一是遇风则散二是逢水则界止。因此在选
择葬地时就要考察该地是否挡风,是否有水环绕。
能否藏风,一是四周有四象之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护卫二是墓穴两美要有”印木”来缠护三是发
脉之山要委蛇而来,在穴后形成“干尺为势、“百尺为形两道藏风屏帐
观察是否得水一是穴两侧要相水”界止五行之气二是穴前要有弯曲回饶的流水横行而过。
意以下禁忌:在满足回饶得生气这个要求时,要注意以下禁忌:第一,童山不可葬。童山上指
不长草的秃山,象未成熟之孩童,没有生育之能力,所以称童山。没有生气的表现因此不能安葬死者。
第二,断山不可葬。断山上脉然断裂,由于生气要靠地脉引导,所以这种山比适合点穴。第三,石山
不可葬。因为生气行乎土中所以石山不通气,不可势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