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殡葬人谈“殡葬暴利”

| 百科

1986年怀柔北京市民政局社会招工,结束了三年兵戎生涯的池国生去到了当时的八宝山人民公墓。一开始他干了近两年挖坑、埋碑的活,“那时候特别简单,就一个坟头,没有墓。有几个临时告别厅,可以让家属告别一下,就直接拉进火化间了。”回忆起早年间从事一线工作的场景,这位已经50多岁的殡葬老兵不禁感慨万分。

他还去火化间当过火化工,“四开的捷克炉,每天火化20-30具遗体,那时候特别辛苦,点个火都可能把人烧伤。后来慢慢有了日本炉、转炉、豪华炉(单体炉)就好多了。”说到豪华炉,池国生的脸上至今还洋溢着骄傲的神色,“好多位大人物都是我亲手火化的”。

池国生从事殡葬的第二个转折点在1996年,殡仪馆要辞退没有正式合同的工人,其中就包括了这位把青春都贡献在了行业的“实在人”。再后来他零零散散干了一些事情,但是由于人脉的局限和经济条件有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收获,直到他遇见了钟厂长。“他是我一辈子的恩人,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先后给我介绍了殡仪服务公司和天坛医院的工作。”说到这位雪中送炭的恩人,池国生略显激动。

在殡葬行业浸染、学习多年后,池国生终于在2007年注册了“天堂祥鹤”,成立了自己的殡仪服务公司,并通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北京殡仪服务的标杆企业。如今,公司运转成熟,近几年已经全部交由儿子打理。“我已经有3-4年的时间都不太关心并且去管服务公司的事情,儿子会去管,骄傲点说,他还是是很优秀的。”自家这位经营有道的少帅,让他甚是满意,眉间的喜色溢于言表。

池国生觉得自己其实挺懒的,也不是个生意人,乐得当个“甩手掌柜”。但是他才50多岁,忽然觉得自己没事干了,怎么办?那就去做公益吧!这个看似充满善意的决定,对于殡葬人来说又是困难重重……“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好事,可是殡仪公司去敬老院,人家老太太会说:你们是不是盼着我早死?”。经过无数次的挫折,池国生“折腾”之心依然不死,又成立了一个公司“临池文化”,用这家公司“隐姓埋名”的做公益。在文化公司运营期间又结识了一个电影演员李仓卯,并参与投资了投资了红色传记电影《马骏》。“我是做生命服务的,这个电影也是追忆老一辈革命家,我觉得应该支持。”

说到殡葬一直以来“暴利”的社会印象,池国生有些愤愤不平也有些无奈。他认为,殡葬行业不管是从办各种手续、租店面、还是招兵买马、服务顾客,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都是其他行业不能比的。“同样的店面,服装店也好,烟酒店也好,房租一年是5万,你要是开殡葬寿衣店,有可能就是十万;人家做的生意都是刚性需求天天宾客盈门,但你看看哪个寿衣店天天有人进去?加上房租又高,人工又不好雇,给人家高工资才有人做;”说到此处池国生显得有些激动“殡葬店24小时一条龙服务,全天候没有人不行,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去世啊!”他特别希望各界媒体不要一到清明为了博眼球就往殡葬行业乱扣帽子,应该多传递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老百姓一提到这个行业就充满怨气。“你看看我们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我们真的很辛苦,干的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儿,对待遗体可以说比子女都尽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得到尊重呢?”

产品的丰富性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媒体喜欢拿高消费的例子讲给普通老百姓听,让他们以为所有的产品都不是他们可以负担的,自然就有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歪门邪说。

池国生有一次到赤峰殡仪馆考察逝者礼仪服务产品,包括给逝者SPA、贴面膜、洗澡,当时知道可能用的不是很多,但是包括礼仪服务,都觉得好。在车上就给儿子打电话:“你快点过来”,带着儿子连夜去学习了以后,就拍板从这里引进了服务,效果非常好。

有一次朋友的岳父在一家环境较差的医院去世了,接到自家医院来以后就做了逝者SPA的一系列服务。完了以后家属特别满意,赶忙着去交钱,被池国生阻止了。朋友说不交钱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带着所有服务人员一起吃个饭。席间,这个从来没有服过谁的“老炮”朋友说:“你们服务真的太好了,我就没有想到殡仪服务这人死了还能这样做,我特别服。”每个人都需要仪式感,礼仪服务做到真正的对死者尊敬,家属会感到欣慰。池国生家里现在挂着好几十面锦旗,都是家属发自内心送的,也是通过真诚的服务获得的。

作为一个从事殡葬行业的家族,池国生觉得尊重生命要从珍惜资源开始做起,所以他们的家庭微信群和很多类似于“合家欢”、“全家福”的家庭群不太一样,叫做——“光盘行动”。通过在群里打卡光盘照片来维系家庭群的氛围,这也慢慢成为了一种家庭文化和公司文化。

捡垃圾也是池国生平日里爱做的小事,当然不是收废品卖钱的捡垃圾,而是自觉维护身边环境的那种捡垃圾。有一次在公园锻炼完之后,他看到广场有张黑色的纸特别明显,好多人经过但是谁有没有看一眼。把纸捡起来扔掉以后再看原来的地方心情特别舒畅。从那以后,池国生就体会到了捡垃圾的乐趣,看到了就会捡。

物质上,这位殡葬企业家真的没有太多讲究,但是有关生命的话题总能激发他前所未有的认真。他提到了很多次的“厚养礼葬”而不是“厚养薄葬”。“礼”和“薄”本身是不冲突的,就算是“薄”也应该给与逝者应有的“礼节”、“礼遇”。1988的时候,遗体整容只有富人才做,甚至连寿衣都不穿,还有人直接就用自行车把逝者拖到殡仪馆,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现如今这些能为逝者做到的礼仪,并不需要多昂贵的费用。

行业不受尊重的问题也让池国生很苦恼,但他首先就开始反思: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让社会尊重我们。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了一个特别高大上的活动,好多同行都去了。他当时不在北京,为了参加这次活动,特意在当地买了一身衣服和鞋。

今年寒衣节的时候,池国生依然看到满大街都在烧纸。他是理解的,因为这可能就是一种寄托,有人甚至说不烧纸就可能晚上睡不着觉。行业的从业者如果能够正确的去引导,就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

深耕行业这么多年,有一点是池国生坚信的:门槛高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行业问题。随着从业者越来越年轻化、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行业越来越规范,很多乱象会被扼制,这个行业回来越来越好、得到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