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浅谈殡葬执法改革之我见

| 百科
成都市温江区殡葬管理所 张 林

殡葬行政执法是民政行政法制中的重要行政执法活动,是殡葬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区是省政府第一批确定的火化区,殡葬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殡葬改革和殡葬执法力度,在推行火葬、革除殡葬陋习、净化殡葬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结合我区殡葬管理行政执法的现状和问题,浅谈自己关于殡葬执法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我区殡葬管理工作的现状
从六十年代实行殡葬改革以来,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殡葬法规、对违法土葬的坚决起尸火化,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我区的殡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火化率连续二十余年保持100%。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殡葬执法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由于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和多年的丧葬习俗,群众还不能完全达到殡葬改革的要求。比如:非法殡葬车接运遗体、非法出租冰棺停放遗体、大街小巷乱搭设灵堂、治丧噪音扰民和乱抛洒纸钱等违反殡葬法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区乱搭灵棚治丧扰民现象较为严重。2005年8月,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温江殡仪馆歇业。殡仪馆歇业后,至今城区没有殡仪服务场所,群众办丧事很不方便,以致城区居民死亡后,其亲属在道路旁、居民小区、单位院内和车库设置灵堂,随意搭棚祭吊,鸣放氧气炮、吹奏音乐,严重影响社会环境和居民的正常休息和工作。
二是丧葬陋习普遍存在。我区实行殡葬改革以来,虽然大力提倡移风易俗,禁燃禁放,厚养薄葬,但是受封建思想和攀比思想的影响,丧葬陋习仍然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丧葬大操大办,攀比现象严重。无论地位高低、是否有钱,一旦亲人去世后,都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祭奠,请阴阳、看风水、搭设灵堂、请乐队“闹大夜”、 打气炮、焚烧香蜡纸钱等丧葬活动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既污染了城市环境,又影响了市容市貌,更扰乱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和工作。
三是非法殡仪服务屡禁不止。非法改装殡葬车,死者、生者“混装”,极易造成驾乘人员传染病菌,既没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又收取丧属高额的运输费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私人非法出租冷冻冰棺停放遗体,一旦操作不当会造成遗体变质,细菌传播,对周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是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由于种种原因,殡葬执法没有编制,也没有专门队伍,执法人员都是业务科室人员兼任,殡葬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属事业编制,无权单独执法,造成执法力量薄弱。由于人员都是兼职,素质高低不一,对一些非法殡仪服务进行打击处理时就流于形式,起不到执法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殡葬执法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城区无固定的集中治丧服务场所。2005年8月,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温江殡仪馆歇业。但是歇业后一直没有选点修建殡仪馆,更未提供一处方便群众集中办理丧事和祭托哀思的场所。导致乱搭设灵堂、非法接运遗体、送葬队伍鸣放礼炮噪音扰民严重。现在温江已是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人们办理丧事要到70多公里以外的崇州和都江堰殡仪馆完成,既耗物力又耗财力,给群众办理丧事、祭奠故人带来很多不便。
二是执法力度还需加强。殡葬执法工作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虽然2011年3月成立了区民政执法队,但都是兼职,而镇(街)殡葬执法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人手少、又是兼职,经费不足、设施缺乏,导致殡葬执法非常艰难。加之无相关硬性制度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殡葬执法仅靠民政一家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传统丧葬陋习根深蒂固。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无论地位高低、是否有钱,在丧葬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请阴阳看风水、搭设灵堂、邀请乐队“闹大夜”、抛撒纸钱、鸣放氧气炮、焚烧冥币等传统陋习时有发生。
三、加强殡葬执法改革的思考
殡葬执法是殡葬管理行政机关,执行殡葬管理法律、法规的行政活动,是实现行政管理、提高行政工作效能的基本前提。做好殡葬执法工作,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一要成立专职殡葬执法队伍,按参工单位编制配备执法人员;二要解决经费,根据工作实际,保证正常的执法工作经费。没有上级的政策做依据,就无法申报经费预算,没有预算财政不拨给经费。建议按人口总数每人0.1元—0.3元的经费拔付给执法队;三要明确殡葬执法程序,以便于殡葬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殡葬管理;四要实现殡葬执法人员的培训经常化,根据殡葬执法的需要,加强对殡葬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尊严,熟悉、精通有关殡葬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和较强执法能力的殡葬执法专(兼)职人才,真正担负起辖区内殡葬执法任务。五要建全执法制度,强化管理水平。加强殡葬执法队伍管理,在执法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既抓好制度的建立,又要抓好制度的完善;既抓好制度的创新,又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做到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遵守法定时限,依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需赔偿。
二是进一步加大殡葬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温江殡葬综合信息平台和利用报刊、电视、宣传资料(手册)、流动宣传车等宣传形式,对深化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殡葬法规知识,进行线上线下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让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要让群众了解在殡葬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怎样办理丧事的问题,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倡导殡葬新风尚,引导人民群众彻底转变丧葬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
三是加强殡葬执法力度。殡葬执法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及社会诸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全社会参与,决不是单靠民政部门“孤军作战”, 要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公安、环保、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长期通力合作,联合执法,形成综合治理;要加强网络建设,区、镇(街)、村(社区)层层落实责任,一竿到底,上下齐抓共管。要不断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和市上的合作,不定期实行联合交叉执法。
四是加强非法殡葬车和殡葬串串的管理。近年来,各地非法改装车接运遗体谋取高额利润,瘘禁不止,虽然各部门采取各种处施进行执法打击,但效果都不明显,人民群众怨声很大。主要表现:一是改装接运遗体车喷改车辆颜色,以假冒真,负面宣传、既不年审又误导群众;二是殡仪馆的殡葬车租赁给个人,营利经营;三是殡葬串串随便出入火化间、业务大厅,代理丧属办手续,以打点殡葬工人“红包”香烟为理由,疯狂敛财。建议:1.市(州)民政局建立殡葬信息平台,坚决禁止非法接运遗体车辆驶入殡仪馆,目标到殡仪馆所在地民政局;2.各地殡仪馆设立导服引导丧属办理手续,禁止殡葬串串进入殡仪馆从事业务洽谈事宜。
五是加快殡葬服务场所建设步伐。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集中治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殡葬服务场所建设是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环节,既是民生热点问题,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为方便群众治丧,加快修建一处集中治丧、骨灰节地生态安葬为一体的殡葬服务场所,以此推动城市居民集中治丧文明新风尚,杜绝占用街道、公共场所搭设灵棚、举办丧事,防止噪音扰民。
六是加大惠民殡葬补贴力度。立足本地实际,高起点谋划和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建立殡葬救助保障机制,把殡葬惠民工程纳入财政预算,由原先补贴标准1127元提高到1500元至2000元,节地生态安葬由原先的1000元提高到2000至3000元。即:以户籍为对象,让惠民殡葬制度惠及所有城乡居民,实现“补缺型”向“普惠型”保障发展,让每一个社会参与者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地享受到社会福利。
总之,殡葬执法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健全殡葬政策法规,依靠政府行为,以民政部门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辅的殡葬联合执法的通力协作,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将殡葬执法改革工作搞好。我们坚信,随着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殡葬改革和殡葬执法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