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不止言生死

| 企业

202206300201

人们习以为常欣然汲取阳光的美好恩泽,如生,

退避三舍难以正视黑暗的鞭挞反思,如死。

《人生大事》导演兼编剧刘江江——

“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

在看似繁琐仪式的背后,竟是这般浪漫的深情。而那些和我二爷和大伯一样,在葬礼上为了这场治愈奔走忙碌的那群人,也不该被忽略。”

世事无常窥见人情冷暖

《人生大事》上映初期,朋友圈非行业人士将其比作中国版《入殓师》,《入殓师》透着优雅、清冷、庄严、克制、疏离。不同的国情和习俗,说不上谁演绎得更好,他们都以殡葬从业者的成长为主线,让更多人对殡葬及其背负的社会责任有所了解和认知。《人生大事》开篇直观展现烟火气十足的市井生活,不可否认,反映的是当前中国大多数葬礼的现状。

“火炉”武汉某个嘈杂的巷口,小文的外婆在睡梦中离去。诙谐活泼的配乐恰巧掩饰了死亡的悲伤,似乎也印证了主人公前期将其视为工作环节之一,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思考。一边,老娘的遗体还未安排妥当,这头,儿子儿媳为自家孩子进京赶考和老娘下葬撞在一起的事情争论抱怨不休。

狭窄的屋内,三妹用滚烫的毛巾将外婆的血管和关节柔化,一根一根掰开手指,抻直膝盖,动作娴熟从容,力道刚柔恰当,如盛夏的凉阴,与那嘈杂分开两个世界。

202206300202

前期剧情中小文母亲早逝,父亲未知。她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外婆的离世,她不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了吗?作为一个唯有外婆宠爱的孩子,我相信在她模糊的意念里,大概知道外婆是不会回来了,她只是不知道外婆将会被带往何处,以后在哪里能够见到外婆。

一个“哪吒”孤儿小文,一个“咋咋乎乎”的“狂躁”青年三妹,舅舅舅妈徘徊在“弃养”边缘,两个没有血缘的人在生死场缔结了父女缘分。小文说三妹是“种星星的人”,这颗星也种进彼此的心里。

小文为了帮助三妹守住店面,去找外婆生前的朋友筹钱,爷爷清楚外婆生前并无多少积蓄,而自己家人为了拆迁款吵得“鸡犬不宁”,索性办一场生前葬礼。这一举动自然被儿女责骂,生前葬礼以闹剧收场。

202206300203

没有人生来就是做殡葬的

殡葬人的成长跟一个人个人成长一样,需要一些摸索,吃吃苦头,反思和再尝试。父亲临终时对三妹说,我们做殡葬的“要有一颗圣人心”。我对“圣人心”的理解是,对家属的同情心,对生命的敬畏心,对工作的精进心,对自己的平常心。

莫三妹的童年在殡仪馆和葬礼中度过,被父亲总拿他跟殉职的二哥比较,为女朋友打架进监狱,劳心劳力反被客户质疑,遭受周围人的冷眼和邻里的唇枪舌剑。这一切深深影响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殡葬从业者?混混日子?子承父业?他的“叛逆”注定要和所有的社会关系长期磨合,而小文的到来就像是一剂强效催化剂。

剧中一对父母因为忙事业疏忽孩子的陪伴而遗憾。三妹为了拿下这单生意,要求小文假扮女儿去“套近乎”,但还是为她贴心地定制了粉红色骨灰盒,小文不知所以地自由涂画。三妹气急败坏,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出实情,家属不仅没有责怪,而是被深深感动,当妈妈紧紧抱着小文哭泣的时候,三妹更是错愕之余,陷入沉思。不仅仅是一单生意,有一颗温暖的种子悄然萌芽。

当死神来敲门,没有人愿意发生,安慰的语言太苍白无力,对逝者更是于事无补。

我不禁想起,同泰曾经为一位年轻的舞编策划了歌舞葬礼。阿朱酒过三巡,泛着泪光回忆,“崔爸在孩子去世那年参加了我们的年会,他独自在走廊抽烟,我走过去陪了他一会儿,至今还记得他带着哭腔,‘小朱啊,我孩子没了啦!每天让自己忙碌,就没精力难受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对失独父亲的落寞情绪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而崔爸不仅对阿朱像女儿一般十分关心其工作和生活,身为歌唱家的他时常为同泰的工作人员志愿教导歌唱技巧。

202206300205

待客温柔亲切的芳姐歉意地表示,“有一次,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很亲切的称呼我,说我当时如何帮了大忙,我竟想不起来是谁,我们是墓园,也不好意思常常问候打扰,更别提打电话,十多年了,联系方式变更,突然主动联系,只觉得声音熟悉,心里很过意不去,觉得对不起他们的信任。”

每次黎叔叔来看老伴,侯经理只要在岗,一定亲自接待,墓前的书画,她也必定细致折叠起来。一位失独的母亲每次来园一定要亲自种一些多肉植物。侯经理习惯提前为她准备多肉和工具备用,大家路过女孩的墓前,都要问候一句,小兔子,你好呀。

只要他们需要,他们就像家人般聆听他们,为他们的每一滴释怀转变欢欣鼓舞。

202206300206

正如同泰嘉陵董事长沙力在今春《创业十五年感言》中所言,“同泰的客户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他们把最爱的人托付给我们,久而久之,相互默契,宛如家人,而‘安放挚爱,礼赞生命’的企业宗旨,也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同泰设计师涂仲凯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十年前在殡仪馆实习,谈起值夜班的事情,他泰然自若,“夏天太热,值班室没有空调,我只能躺在停尸间的运尸车上熬过一晚。”作为名副其实的“殡二代”,小时候跟着父亲做“一条龙”,不是好奇跟着看热闹,而是帮忙干活,他说,“从死到葬,我太熟悉了,殡葬发展严重两极化,而我们正是以大胆尝试慢慢影响和模糊两极化的界线,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我们缅怀逝者的最大诚意。”

一个传统民生行业

在夹缝中求存,五味杂陈

剧中,还有小文和隔壁小胖在亲子节目上表演了葬礼,众人捧腹大笑,胖妈难堪,老师惊愕,遂将三妹请到学校,提醒他注意家庭教育。剧情处理相当平和,与此相比,2019年春节前夕,一则“广西百色实验小学教师公然歧视殡仪馆工作家长”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折射出大众对殡葬业的深深误解。

时任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景莲谈了自己的看法,“社会文明快速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殡葬行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殡葬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愈加重视殡葬文化建设,注重弘扬生命文化,赋予了殡葬工作更多人文内涵。只要从业者用心去做,定会在平凡中彰显伟大。相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认识会逐步改观。但这需要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殡葬从业者切莫着急,要做好当下、坚定信心、热爱行业,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殡葬行业的尴尬处境像极了四五十年代生的老人,历经时代跌宕巨变,努力融入每个变革潮流,经常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经济学者说他是朝阳行业,专家说他“赚死人钱”,社会大众抱怨“死不起”。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不完美”,面临着社会舆论和时代审判,我们难以用一时的眼光去评判道德与否,是非对错,唯有冷暖自知。

剧末,用父亲的话道出主题。殡葬行业除了圆满的安放生命,承载着太多社会责任,精神传承、生命教育、死亡认知……殡葬改革这条路没有终点,但,每一次细微的转变,都是全体殡葬人默默的全力以赴。

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

(同泰嘉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