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佳境助力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让节地生态葬C位出道

| 企业

2023年9月6日,天泉佳境总经理袁天伦应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的邀请,就节地生态葬、城市及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专题授课。
袁天伦总经理在授课中分享了天泉佳境在节地生态葬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设计结合实战落地,通过不同的项目方案进行差异化的讲解。

1.有颜任性
——景观与生态节地葬的设计融合
将景观设计与生态节地葬相结合,宛若为生态节地葬打开美颜,创造出一个既美观又节地的墓园环境。
如景观石条结合蝴蝶元素,翩然若蝶舞花海;如黑白琴键融入墓葬产品,为我们带来悠扬的天堂钢琴曲;如红梅照雪,花瓣落于墓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花坛树池葬。

2.螺蛳壳里做道场
——针灸式的生态节地葬设计改造
以上海天马塔园为例,在墓碑数量趋于饱和,场地内已无完整的地块可供开发的情况下,天泉佳境通过对墓区内零星地块的设计,重新焕发园区的生命力,将生命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特性融入园区设计,以生命的循环为主题流线,与场地整体流线相结合。

3.才貌双全
——不同类型的墓葬产品与生态节地葬的设计组合
在青岛九峰岭陵园中,根据现状的不同,我们通过空间形式、产品功能布局、公共景观和台地内部景观的分类设计处理,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了景观空间和生态艺术葬式。

4.用文化赋能价值
——生态节地葬的能量守恒定律
南昌洪福园.安石园节地葬区以王安石的《钟山即事》一诗为引,利用奇石葬、花坛葬、深埋葬、晶石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以及艺术雕塑/日光显示屏等现代表现手法,实现王安石诗句的清雅情境,同时表现出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5.纵深一阅,便入佳境
——用立体空间打开更多节地可能
当平面上的空间难以满足节地的需求,那么我们不妨突破平面的理解,将原先的二维空间进行立体化的拓展,用立体化殡葬打开更多节地可能。
从日本龙泉寺八圣殿纳骨堂,到以色列地下骨灰圣殿,再到我国台湾的金宝山日光苑,和天泉佳境设计的沧州殡仪馆配套骨灰楼、合肥小蜀山孝恩堂(地宫葬)、天鹅湖生命音乐馆……
此外,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我们不妨也提出一个设想——依旧遵循摆家具的设计理念,将我们的生命家园及一系列的家具搬到地下,开始一场寻梦之旅——寻梦蝴蝶里。

6. 3JI
——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
过去二十年,从乱葬岗到生命公园,从高碑大墓到小型节地,从千篇一律到艺术订制,我们甚至完成了对空中第五立面的重新定义。
那么不禁有人会问:未来的殡葬行业究竟会进化成怎样的形态?
我们试图用这个符号来做解释——“3JI”,即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

01.记号做美
以流动花丘为例,其作为福寿园2020年建设完成的新一代墓葬园区,与以往的墓区具有完全不同的气质,从空中鸟瞰,丝毫没有墓区的影子。把墓区藏起来,让景观空间显现出来——这是对墓园的舍去,也是对美好的获得;是对墓园的“去繁从简”,也是对形式的“精雕细琢”。

这时,墓园便不再仅仅是安放逝者、纪念逝者的场所,而是一个通过空间,让美好回忆永久存储的场所;一个通过科技,让美好生命再次重生的场所;一个通过服务,让美好关怀持续发生的场所。

02.记载做厚
记载做厚则是以情感数据库的形式,让记载成为一种习惯。家属可以将自己对亲人的所有回忆,包括照片、日记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大数据处理可自动生成回忆系统,家属可长期进行更新,最终形成每年、每月、甚至每日的情感回忆系统,让对亲人的生命记载更加丰满。

03.纪念做长
让灵魂通过数字重现,让怀念变成陪伴。
福寿园通过AI技术,率先打造数字人概念,不仅将逝者形象生动重现,更可通过“情感大数据库”实现“数字记忆”,并经家人深度磨合,从表情、说话语气甚至是思维模式上,模拟出一个更为真实的数字人,与生者实现交流、互动、共同回忆过往,也共同陪伴未来。

▲著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家曹景行先生数字人

最后,袁总还为大家介绍了3J时代的变局之作——上海福寿园·慧心谷。
以实体陵园为基础,以数字孪生为纽带中转,通过智慧设备的设计与植入,在虚拟世界中构筑新一代数字陵园(云上天境)。
▲云上天境
我们的产品,不再是一块墓地、一块石碑,也不再是一场告别礼仪或者一个数字纪念工具,而是记号、记载、纪念的一个完整整合。
此次授课对于推动重庆地区的绿色殡葬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袁天伦总经理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绿色殡葬的理念和实践,同时也为未来的殡葬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殡葬从业者能够吸收和借鉴这些理念和技术,推动绿色殡葬事业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墓园不仅仅是墓园,更是一座开放式的新型城市空间、一处具有独特价值的纪念与教育空间、一位生命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