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丧葬习俗

| 百科

人死讳称“走路”,刚落气,烧倒头纸,户外烧铺草,富者烧纸扎人马夫轿。净身、穿衣、停草(停尸)于堂屋。
以纸遮面,两手各握半个馍,据说为应付阴曹饿狗云。
治丧,晚辈头包白色孝帕以志哀,请阴阳开路、念经、看风水、择墓穴、定山向。往昔,名门望族还要请礼宾(文
人秀才)行礼、点主(立神主牌位)。
父母死,儿孙向户族外家及街坊邻居叩头报丧。装棺(入殓)之前,请亲房户族、老小外家,聚桌议孝(议话、叙
话)。往往“女死,娘家要索百端;男死,外家任意摆布。较有名望资财者,子孙惧人物议,多端铺张,图一时风光,
浪费纵多,亦不敢顾惜”(《宁强经济调查报告书》)。民谚说:“死人不吃饭,家产去一半。”
寿衣要单数,一般是“穷3件,富7件,不穷不富穿5件”。以线束为裤带,根数如寿数。棺材以柏杉为贵,内裱外
漆。县境有不少石板墓、砖墓,内无棺木亦少碑记。代代流传说:“唐朝石板,宋朝砖,清朝兴的木板板。”祭品,除
荤、素食物,还有灵房、金山银山等纸扎。花圈乃解放后兴起之物。
棺底铺草灰,用酒盅扣印如死者年龄数。尸体周围嵌以纸包柏枝。
死后第3天安葬,也有拘泥年月时辰禁忌,殡于室内或坟园,后择期安葬。
出灵时,阴阳锣钹前导,撤“买路钱”,孝子抱灵牌执引魂幡行棺前。孕妇忌送灵。
打圹时,只可轮换休息,操作不能停歇。下圹前,先烧纸暖井,井侧小洞中置遗禄罐和碗筷。掩土后,阴阳以斗提
五谷杂粮及麻钱边说边撒。孝子跪坟前,扯起孝衣后襟来接,以取后人吃、用不穷。新丧,孝男脑后留发一撮,百日方
剃,谓“留百头”。
棺材小头高砌曰“坟头”。坟头形如“金”字,墓碑立坟头前。回民葬俗,相反。
新葬连续3天黄昏在坟前煨火,奠祭有尽七(即七七49日)、百期(百日)、周年,三周年至隆重。此后,只在清
明、除夕祭坟。
家族大者,建祠堂,办坟会。办坟会时,族中被视为下九流者不准参与上坟祭祖。
解放后,移风易俗,丧事从简,时兴戴黑纱、孝花,开追悼会。城关设公墓于凤凰山,安葬城区死亡的公职人员。
大安石棉矿规定职工死后必火葬。近年,旧习复燃,阴阳开路、做道场等,不时发生。酒席丰盛,装殓考究,刊石立碑
者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