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的历史和程序都有哪些呢?

| 史话百科

土葬也就是人类死亡后丧葬的一种方法,土葬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有关土葬的历史是怎样的
呢,土葬的程序和习俗有哪些?下面不妨快来看下面的文章吧!
土葬的历史
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那时就有这个风俗,例如半坡文明,还有后来的夏,
都是采用土葬
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为由,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土葬之俗,在多数地区实
次葬法,但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也实行二次葬法或多次复葬法。我国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
的开式特点虽有差别,但其基本观念都一样,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入土为安”,故土葬之俗,长期
因袭。在个别少数民族中,也有视土葬为最坏葬法的,如藏族民间实行火薜、天葬、水葬,而对患有麻
风、天花等传染病人或强盗及受刑而死的囚犯用土薜,认为可以根绝瘟疫流行和惩治≡恶,打入地狱
不得转生。土葬之俗,劳民伤财,滥占耕地,传染疾病,故新中匡建立后已逐步为火葬法所替代,但至
今在偏远衣村仍有残存
中国商代时为厚葬高峰期,不仅殉葬品奢侈,并迫使大量奴隶殉葬。西周时,蔓葬大小、棺椁层
数、随葬品的种类及多省,都按礼制作了规定。战匡中晩期,又产生了以匡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秦始
皇陵于即位后即开始营建,规模巨大。汉代盛兴选择风水的蔓地之说,以人殉之俗语基本废止,随蘗
则以陶器、漆器为主。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渐演变为薄。自春秋时开始,出现在上封土建坟丘的
习俗,汉代以下普遍行之。中匡汉族、回族等民族实行土葬。土葬的主要形式有:竖穴墓、大石墓、瓮
棺薜、石棺葬、砖石室墓、洞室薹、木椁薹、船棺葬等。夫妻合葬的形式起于先秦,汉以后一直流行到
近代。《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礼记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薏也者,欲人之
弗得见也。又孔子既得合葬(父母)于防。日:吾闻识也。于是封之,祟四尺
土葬的程序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
重,分殓、殡
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
体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
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囗中
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
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
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
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
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
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堐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
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
挽词或梚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上写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