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将至,俗称鬼节、七月半,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在这一天,上坟祭奠先人,在坟头压纸,告诉先人此墓已有后人祭扫,或用纸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途光明。
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朱子治家格言》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慎终追远 不忘先祖
七月十五的核心可不是“鬼”,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孝”日!
根据民间传说,地府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
人们备好供桌,按照长幼顺序依次祭拜,边烧纸钱边祷告,祈求祖先保佑平安。
在中国文化中,逝去的先人只是意味着逝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所以,活人是可与亡灵沟通,向其祈求赐福。他们认为人死了仍可住在家中,故要设灵位;也可住在墓穴,故要选好地;更可住在阴间,故要烧物品。
为了向死者表示尊敬,他们制造了许多仪俗和厚礼,使死者灵魂安心,也可荫庇子孙平安得福。
珍惜当下 不负传承
农历七月是小秋,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惯例要把今年的新米供上,让祖先尝尝今年新的收成,焚香祭拜,祈求先人庇佑。
这是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是对亡者一种特殊的思念方式,以孝事亲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元节的传统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提醒人们传承孝道,儒家祭祀祖先的意义为“追养继孝,感恩先祖”。
儒家更是强调,孝道为人伦之本,故此儒家对“生孝死祭”十分重视,因此有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人生百善孝为先”,中元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表达了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灯,即使是阴阳相隔,也隔不开彼此的牵挂和思念,坦然面对死亡,好好珍惜当下,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文明祭扫 花寄哀思
中元节,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送上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让天堂的亲人不再孤冷,给逝去的亲人送去温暖,寄托无尽的思念与怀念,祈愿逝去的亲人在他方世界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愿天堂的家人一切安好!
三山人文纪念园推出中元限定款“橘祥平安”花果篮,使用三种时令鲜果各三颗配合康乃馨、香槟玫瑰、黄菊花装饰而成。
康乃馨象征爱与尊敬,黄菊花代表清雅与高风亮节,香槟玫瑰体现爱的矢志不渝。时令鲜果则契合传统文化中“秋尝”的寓意,希望先人能与我们同享丰收季的喜悦。
为了确保您的亲人能享受到最新鲜的花果,请提前与您的客户经理联系预订购买。
我园继续提供代祭服务,请拨打客户服务专线:0591-87916333预订,由专业礼仪人员代您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