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十年来殡葬改革主要举措与进展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十年奋进,不断探索;十年奋进,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殡葬事业和殡葬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从单一条例到政策合力、从大操大办到移风易俗、从散埋乱葬到节地生态安葬……丧葬习俗改善的背后,是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生动体现,是冲破思想藩篱、革故鼎新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殡葬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间,我国殡葬事业紧紧围绕建设惠民、科技、绿色、文明、生态殡葬,以创新殡葬管理机制为动力,以推动丧葬习俗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仪服务水平为保障,全国殡葬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措施越来越具体、成效越来越显著。
政策保障有力度
通过立法保障群众“身后事”,是推动殡葬工作持续稳健发展的保障。
十年来,民政部加紧研究制定深化殡葬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殡葬领域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积极推动《殡葬管理条例》修订,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五”“十四五”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实施方案和“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殡葬移风易俗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布殡葬行业标准30余项,为新时代深化殡葬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
2012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范围。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为深化殡葬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推进殡葬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020年,民政部发布《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在特殊时期进行“涉疫”服务的各项具体要求和标准。
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80个单位和地区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其间,山东沂水、陕西大荔、湖北谷城等地在葬式葬法革新方面为推进殡葬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开展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和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等专项整治,规范了殡葬服务管理秩序。
增强百姓满意度
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殡葬改革的初心和一以贯之坚持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殡葬作为重要民生事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江西、云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天津等大都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安排,许多地方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推进。
推进改革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中央和各级政府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40亿元,补助609个地方殡仪馆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项目,仅2021年就投入10.8亿元用于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
此外,民政部加大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累计支出近7.7亿元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殡葬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造。江苏、河北、江西、安徽、贵州等地加大财政投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实现城乡全覆盖。
《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全国31个省份制定了面向城乡困难群众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政策。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广东、江西等地将惠民范围扩大到辖区居民。
让生命回归自然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积极推行火葬区骨灰撒海、撒散、植树(花、草)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
十年间,全国多地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减轻群众负担、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推行绿色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不断培育现代绿色殡葬、人文殡葬的新理念、新风尚。同时,多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也从保基本向广覆盖、扩项目、可持续、提标准方向发展。
从土葬到火葬,再到绿色节地生态葬,时下,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同,并逐渐转变成自觉行动。
行业发展新变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祭扫、云守灵等现代殡仪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全国多地殡葬服务机构推动“互联网+”与殡葬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开展远程告别、网上祭扫等新模式。
2018年6月,民政部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行动方案》。目前,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已实现部省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市、县级信息平台及殡葬服务机构信息平台有效对接。
2018年12月,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座谈会明确,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性、群众认同、人文深厚的丧葬礼仪。按照民政部等6部门《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许多地方将殡葬改革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殡葬移风易俗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据《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7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7万人。十年来,各地持续推进教育培训、能力提升,走出了一条殡葬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新路子。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过去十年,凝结了殡葬人不懈的努力和汗水;展望未来,殡葬人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改革新期待付出更多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