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绿色惠民 | 扬州墓园第六届生态葬集中安放暨惠民服务发布活动圆满举办

| 企业

回归自然  爱的礼赞

3月31日,扬州墓园第六届“回归自然  绿色惠民”生态葬活动圆满举行。樱花似雪,芳草如茵,水波荡漾,青山隐隐,30位逝者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下,以生态葬的方式回归自然的怀抱。

第六届生态葬

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仲锦说:“今天选择生态葬的个人和家庭,以及积极推行生态葬的扬州墓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引导群众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精神传承转移,弘扬慎重追远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倩桦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积极推进殡葬行业改革。推行节地生态葬是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

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仲锦(右二)、省殡葬协会会长丁盛清(右三)、市民政局局长徐德林(右一)、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倩桦(左一)

江苏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仲锦

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倩桦

生态葬,与鲜花泥土相伴

31日上午,天和景明,樱花烂漫、乌桕参天,草坪上近2000盆本土植物瓜叶菊摆成树叶形状,在礼仪护卫队的陪伴下,逝者家属手捧可降解骨灰坛,缓缓步入生态葬区,在简朴而庄重的仪式下,把骨灰坛轻轻地掩埋在草坪下,铺撒花瓣土,一切如常,没有任何打扰的痕迹。没有墓碑,只有AR虚化的蝴蝶在大屏上翩翩舞动,飞翔在一片乌桕林和盛开的鲜花中。

生态葬仪式

葬礼则一改传统葬制沉闷的气息,音乐低回,更显优雅从容。参加此次生态葬仪式的逝者家属刘先生悲伤之余感叹道,“生命源于自然,理当回归自然。这种安葬的方式遵循了生命规律,能给予逝者敬意与礼遇。”

生态殡葬,又称”绿色殡葬”,是指将存放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坛,交融鲜花与泥土,葬于草坪之中。让逝者与鲜花芳草为伴,让生命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与天地合而为一。

树新风,绿色理念悄兴起

生态葬活动是扬州墓园践行国家绿色殡葬改革的重要体现,从2018年至今,大型公益生态葬集中安放仪式及公祭活动已经在扬州墓园连续举办六届。从第一届的生态葬生前签约,费用鼓励;到第二届AR生态葬服务站开通,实现虚拟祭扫;第三、第四届的代祭扫、云祭扫仪式,打破了疫情阻隔;第五届生态葬配合清明诗会宣扬生态殡葬理念;第六届生态葬正式启动了扩容旧墓改造的绿色惠民服务。据了解,扬州墓园已累计为219位逝者完成生态安葬。这项公益活动社会反响越来越好,报名的家庭逐年递增,扬州墓园在探索中不断创新,通过一次次生态葬活动传承清明文化,将绿色殡葬理念根植于扬州人心中。

回顾五届生态葬集中安放仪式

扬州墓园负责人张鸣书记表示:“我们每年坚持举办生态葬活动,就是想通过这项活动不断引导社会群众,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死、以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殡葬观念的文明新风。”

繁华落尽,平淡归真,随着多届生态葬活动在扬州墓园的开展,从给与补贴鼓励参与,到市民主动报名积极响应,一股殡葬新风正在扬州悄然兴起。

促改革,保障基本安葬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积极推进殡葬行业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

从2017年开始,扬州墓园不断推出多种形式的生态节地产品,目前在售的生态节地产品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传统墓穴产品的数量,销售比达到了近5:1。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力度加强,选择生态文明殡葬的群体将进一步扩大。

启动仪式

3月31日下午,扬州墓园又陆续为十余名逝者进行了生态葬安葬。除每年三月底的集中安放仪式与公祭活动外,扬州墓园随时接受生态葬的报名与安葬需求,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安葬,举办礼仪及提供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