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集锦 丨 所有的温暖都在这里

| 百科

2022年中元节,从筹备到接待,

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滂沱大雨,

华夏人在极致的服务中,

传递着温情与力量,

让广大至亲度过了一个平安中元。

下面大家跟着小编与摄影师的镜头,

一起感受中元节的温暖吧。

从6月初开始,

华夏人便开启了中元节的各项筹备。

一个个低头忙碌的华夏人,

是这个时期的群像。

筹备期间的华夏人,

留给小编最深的印象便是“热火朝天”。

近两个月的筹备,

华夏在极致与用心中,

为至亲打造着,

属于2022年中元节的温暖。

从山上到山下,

从客户服务到工程建设,

各岗位华夏人,

平凡亦有光,

以中元接待服务总控大表为准,

明确职责,高效执行。

一片繁忙的华夏,

处处都洋溢着充实的活力。

每个人都紧紧围绕在中元节的氛围里,

不论是一条丝带、

一盆鲜花、一颗螺丝,

亦或是无声的专注,

都构成了中元节图景的笔画。

责任、热爱、信念,

当这一切美好交汇,

所有的安然便随之而来。

中元节接待期间,

为了更好地为至亲服务,

华夏人连续两周不休,

华夏自上而下,

不顾风雨、日夜兼程,

只为完美中元、平安中元的呈现。

清晨四五点钟,

华夏人便开启了一天的接待。

伴着清晨的露水、傍晚的灯光,

华夏人从朝阳到日暮,

星夜兼程、全力以赴,

就是为让每一位至亲都感受到温暖。

八月的天,阴晴不定,

但华夏人的恒心却无比的坚定。

口罩遮住了笑脸,但遮不住火热的心。

面对酷暑,

华夏人直面热浪、挥汗如雨,

汗水流淌在额头、湿透衣服的背后,

是华夏人最美的样子。

雷雨天,

冒雨整理备品的华夏人、

第一时间为客户清理通道的华夏人、

为至亲默默撑伞的华夏人,

都在一点一滴中,

让这个中元变得更加安然。

华夏人用行动在诉说着不变的心声,

“不论什么时候,都有我们在!”

“细节”、“品质”、“极致”,

是18年来华夏的高频词。

因为在这其中,有情谊、有温度。

两周的接待时光,

每个瞬间都在一个个细节里,

有着十足的力量与温度。

华夏精心营造的氛围,

让至亲的祭思之行,

由脚步匆匆,转为心态的放松。

走走停停间,

拿出手机拍拍照、

和家人热乎乎地唠唠嗑、陪孩子看看风景,

释然了心中牵挂,

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中元节华夏的极致绽放,

也聚焦着各家媒体的目光,

全国及省内知名媒体纷纷来园报道。

美有不同的定义,

这个中元节,

我们眼中、镜头里所映出的温情,

就是最美。

这个中元节,

每一处都透着温馨与安然。

放眼望去,

龙仪路上、轩辕广场、

服务大厅、各个园区,

都在这个初秋,

传递着生命与思念的美好。

北宋文豪王安石曾说:

“人生乐在相知心”。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

每一次付出,都会化作前行的雨露。

当看到至亲满意的微笑,

看到海内外至亲真诚的留言,

平安中元,

美好中元,

我们共同描绘出最暖的思念画卷。

中元节

既牵系往昔,也期许明天

所蕴含的温情

像天上的满月一般

充满了爱与光明

┃公墓动态┃疫情无情 人有情——兰州市天桥公墓“中元节”推出便民利民服务

| 百科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个祭奠先人、缅怀逝者的传统祭祀节点,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传播,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兰州市天桥公墓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强化传统祭祀节点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引导广大群众不现场祭拜、不聚集祭祀,从严格落实“一扫三查”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祭扫安全各项管理工作。

“疫情无情,人有情”,天桥公墓按照“不能‘一关了之’”的要求,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不现场祭拜、不聚集祭祀,深入做好文明、安全祭祀的宣传引导工作,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祭扫安全工作的同时,天桥公墓推出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祭祀需求。

免费鲜花代祭祀 此项服务含:敬献鲜花、擦拭墓碑、代鞠躬、按照家属要求做好祭扫后及时拍照或以视频方式反馈;代亲属献上鲜花 此项服务含:敬献鲜花、擦拭墓碑、附心愿卡、代写寄语、代鞠躬、按照家属要求做好祭扫后及时拍照或以视频方式反馈;同时大力倡导祭扫群众以网络祭祀、时空信箱等一系列文明低碳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兰州市天桥公墓竭尽所能为群众祭扫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引导祭扫群众以文明低碳的新方式祭祀,既缅怀了逝者,寄托了哀思,弥补了群众不能到现场祭扫的缺憾,有效避免祭扫群众扎堆聚集,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交叉传播,用实际行动有力巩固了防疫成果,使疫情防控和优质殡葬服务两手抓、两手硬都落到了实处。

区域共建心连心 炎炎夏日送清凉

| 百科

自入夏以来,我市气温持续开启“烘烤”模式,空中骄阳似火,路面热浪滚滚。当我们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时,环卫工人却依然坚守在道路保洁、站厕管理、垃圾清运等一线,用汗水和辛劳擦亮整个城市。为感谢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8月11日,市殡葬管理处联合新建路社区开展“区域共建心连心 炎炎夏日送清凉”关爱慰问环卫工人活动,为酷暑下仍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清凉”与关怀。

活动现场,市殡葬管理处职工将提前准备的50箱矿泉水及防暑降温用品送到环卫工人手中,感谢他们在炎热酷暑之下的辛勤付出以及为城市洁净做出的贡献,并对他们的辛勤劳作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活动不仅让环卫工人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阵阵清凉,更让她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今年以来,市殡葬管理处始终坚持把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市级文明单位示范作用,积极主动与新建设路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帮扶工作,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先后组织开展端午节慰问驻地困难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引导”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人爱民为民情怀。

活动回顾 | 2022年厦门安乐园中元众信法会

| 百科

8月12日,厦门安乐园2022年中元众信法会圆满完成,追远祭祖,弘扬孝道,祈佑安康。

清晨,安乐礼仪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紧锣密鼓地布置会场,迎接祭祀群众的到来。

入园处,安保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对进出车辆及人员严格落实“三码”查验,测量体温、入园登记等防控措施。

安乐园为到访群众免费提供多种闽南风味小吃、降温小扇子、矿泉水、防暑药品等便民服务。

本次中元所有纸厝、库钱、寒衣以及2021年-2022年清明期间订购的所有库钱,已在法会供奉加持后,由工作人员统一焚烧。

市殡仪馆“六强化” 做好中元节群众现场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 要闻

为满足群众中元节祭扫需求,推进绿色殡葬文明新风,开封市殡仪馆科学部署,多措并举确保中元节群众现场祭扫工作安全有序。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第一时间召开中元节祭扫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中元节传统祭祀日期间疫情防控、文明祭祀和日常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按照《开封市殡仪馆2022年中元节群众现场祭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及群众接待工作安全有序。
二是强化隐患排查。中元节前夕,单位后勤保障中心对各班组以及群众祭奠区域开展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立即整改,坚决将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强化人员管控。严格落实“三码”及核酸证明查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为保证服务质量,在中元节前夕提前开通网上预约、电话预约通道,划分祭扫时段,并限定同一时间段祭扫人数;中元节当天,单位纪念堂(骨灰寄存处)入口设置人员分流通道,馆内工作人员7点前到岗,党员及业务骨干靠前站位,积极做好群众现场祭扫服务接待、人员分流、政策解释等工作。

四是强化部门联动。积极与公安部门,就中元节道路交通、人员管控、服务管理等事宜做好对接工作。中元节当天,联合辖区民警加强巡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五是强化宣传引领。为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8月11日,通过鲜花集体公祭的形式,代替家属传递敬意,缅怀逝者。集体公祭仪式后,组织党员骨干认真擦拭骨灰盒寄存格位。同时通过单位公众号、文明祭祀倡议书、文明祭祀宣传页、纸钱免费换鲜花、“云祭祀”服务推广等方式,引导市民绿色祭祀、错峰祭祀、文明祭祀、网上祭祀。

六是强化优质服务。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市殡仪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对照“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清单,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茶水、雨伞、酒精、轮椅、急救药箱等便民用品;安排专人开展引导服务,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在祭扫低峰时期,组织党员骨干打扫祭奠区域,为顺利圆满做好中元节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蚌埠市殡仪馆开展送文化进军营活动

| 百科

为庆祝建军95周年,丰富部队官兵文化生活,增进军民鱼水情谊,8月6日上午,蚌埠市殡仪馆组织党员、职工代表赴共建单位——武警蚌埠支队执勤大队执勤中队,开展送文化进军营活动。

整场活动在部队官兵激情澎湃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市殡仪馆职工深情朗诵《军魂》《我心目中的军人》等诗歌,赞美战士们保家卫国、忠诚奉献、英勇无畏、重情厚义的崇高信念和优秀品质,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的开展,唱响了拥军爱民的时代主旋律,营造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军民共建工作深入发展。(张飞雪 程馨蕊)

肥西县红土山公墓多措并举确保群众“中元节”祭祀安全文明有序

| 百科

中元节”期间,为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各项工作,确保群众祭祀安全、文明、有序,县红土山公墓多举措扎实做好“中元节”期间各项祭祀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为疏导人流、减少人群聚集,引导祭祀群众错峰祭祀,自8月10日起园区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取消休假,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到墓园停车场及墓区主路口处指引祭祀群众。同时优化线下便民服务,免费为祭祀群众提供雨伞、防暑降温药品、风油精、饮用水、绿豆汤等便民用品。

二是严守疫情防线。严格按照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在公墓入口设专人查验场所码、测温,严格落实戴口罩、一米线等防疫措施,要求入园群众保持安全祭扫距离,缩短祭扫时间。增加服务场所消杀频次,特别是对门把手等接触频繁物品反复消杀,切实保障广大祭祀群众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祭扫保障期间,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对墓区进行全天不间断轮流巡视,发现群众在墓园内明火祭祀,及时劝导群众摒弃烧纸陋习,进行低碳环保祭扫,确保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张如霞 周本友)

00后“入殓师”张思艺:想做“种星星的人” 送逝者体面走完最后一程

| 百科

8月10日上午10点,一辆遗体接运车缓缓驶入湘潭市殡仪馆遗体服务部,张思艺协助师傅接过遗体,并送入冷藏,为装殓做准备。

2002年出生的张思艺是广东潮汕人,也是殡葬行业的“萌新”。高考参加单招时,张思艺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潮汕地区比较忌讳这些,当时跟我一起参加单招面试的同学,很多人都是自己偷偷报名的,或者是和家里人起矛盾赌气报名的,像爸爸妈妈支持的,好像就只有我一个人。”张思艺说。

刚上大一的张思艺,专业课不多,实操机会少,对专业的认识较为片面。“想要知道你到底适不适合从事这一行,实习很重要。”大一结束后,怀着对殡葬行业的好奇,张思艺来到湘潭市殡仪馆,开始她的实习之旅

“她身材瘦瘦小小的,来报到的时候我们完全看不出这个小女生是学殡仪相关专业的。”与其他同期实习的同学不同的是,张思艺主动要求去遗体服务部,去车间一线跟师傅们学“真本事”。

张思艺一头短发,身材瘦小,力气却很大,胆子更大。与其他人第一次见到遗体时被吓得抖成筛糠不同,张思艺表现得很淡定,甚至实习的第二天,在师傅们的指导下,能够进行穿衣、清洁、上妆、铺花等装殓前准备工作,让逝者以最体面的样子告别人生。

“来实习以后,我发现自己真的踏入了这个行业。”张思艺说,这次实习是她第一次踏入殡仪馆,也是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遗体,感觉差距很大,但让她更加坚定了在殡葬行业扎根的想法,“身心的恐惧都已经克服了,后面就看我自己的造化了。”

聊起专业滔滔不绝的张思艺,生活中却是腼腆的人。“我在班级里可以说是一个‘小透明’,甚至有点‘社恐’。”张思艺笑着说。生活中的张思艺是一个小宅女,喜欢在家里追剧、看电影。但一旦投入工作,张思艺就转变为“社牛”,积极主动地协助师傅们完成任务,向师傅们请教专业问题。“只要工作需要,在休息时间她也会非常主动地来帮忙。”张思艺其中一个师傅罗声扬说。

人生除死外无大事,给逝者以尊严,予亲属以慰藉是“入殓师”这份职业的魅力。“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未来职业方向就选择防腐整容。希望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中,能够多争取实习机会,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张思艺说,她想做“种星星的人”, 送逝者体面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百尺竿头勇争先,锤炼技能展风采

| 百科

为持续强化殡葬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殡葬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技术和人才基础,为民政“十四五”规划添砖加瓦。8月11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2022年殡仪服务员和遗体防腐整容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市龙华殡仪馆举行,来自龙华、宝兴、益善以及飞思代理的7支队伍41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班子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部署

本次竞赛由殡葬中心主任程坚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中心党政领导班子,三馆行政主要领导及中心工会领导统筹决策部署大赛事项,领导小组下设3支工作小组,协调推进竞赛各项工作。通过前期多次专题研究,确定采取“赛前培训+竞赛”的模式,竞赛以笔试、现场操作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面参照2022年第十一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通知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以赛促学、以赛提能、以赛促训,强基固本壮大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技能人才成长。

淬炼专业能力,精心组织培训

为确保竞赛有的放矢开展,赛前成立了由中心系统全国劳模,上海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及专业拔尖人才组成的2个专家组和2个裁判组,负责编写技术文件、命题、培训以及技术点评。8月8日至10日,针对参赛选手开展了遗体防腐整容师、殡仪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内容及两个职业应知应会、实操等相关培训,8月10日针对工作人员和裁判开展了有关培训。

角逐火力全开,赛场奋勇争先

竞赛当天,申城盛夏的高温不抵竞赛的热度,中心党委书记奚士英,纪委书记李远芳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并为选手们加油鼓劲。殡仪服务员现场操作涵盖治丧用品制作、接待洽谈、治丧服务等内容,防腐整容师现场操作围绕化妆、雕塑、缝合等服务技能开展。参赛选手们不惧酷暑,用聚精会神的专注和一丝不苟的严谨,相互较量,突破自我,展现风采。

两项比赛最终分别角逐出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评选出了6名殡葬中心系统技术能手。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个人,还将代表中心参加2022年上海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下一步,殡葬中心将继续拓宽全方位培育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制度机制,积极搭建干事创业舞台,构筑殡葬技能人才培育“沃壤”和“高地”,在激励引导职工更加敬业、乐业、精业的同时,以过硬的素质和技能传好“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为新时代上海殡葬事业改革发展配置“新引擎”,谱写好新时代殡葬职工在民生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