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

| 百科

天葬是一种传统丧葬方式——在人死后将尸体运到指定地点,让秃鹫(或其他鸟类、兽类等)吞食。 藏族的天葬的理论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在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 西藏人推崇天葬,其认为用“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并非网络旅游指南中“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理论,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与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方式。 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受自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出现过天葬仪式。 2015年西藏审议通过关于制定《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 相关规定 200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天葬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这是我国政府自1985年以来第三次专门发布关于保护西藏天葬台的公告和通知,这为天葬这种藏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丧葬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第四条 天葬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三)对天葬活动现场进行围观、拍照、摄影、录像; (四)通过报纸、杂志、图书、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刊登、播放、刻录、转载渲染天葬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报道等; (五)将天葬台作为旅游景点组织中外游客游览参观。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公安部门依法处罚。 继续阅读

风葬

| 百科

风葬亦称“露天葬”。一种风化的丧葬方式。包括树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悬棺葬等。流行于中国东北和西南部。一般将死者遗体裸露于树木或旷野之中,或置于岩石下、山崖间、洞窟或树洞内;有的将尸体放入棺柩,再搁置在用茅草和木板制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中国古代契丹、室韦以及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珞巴等族实行树葬。有的民族对所崇拜的图腾物实行风葬。 继续阅读

桐乡市殡仪馆突出“稳、干、实” 护航生命终点站

| 要闻

当前,全国各地疫情多发,我省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桐乡市殡仪馆(佑安殡仪服务有限公司)贯彻落实省、市各项防疫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护航生命终点站。

2022032301 继续阅读

宁波市殡葬协会关于做好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倡议书

| 清明要闻

各相关会员单位:

春风吹柳絮,清明烟火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为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扫工作的部署要求,体现行业服务能力水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会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清明祭扫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为此,宁波市殡葬协会提出以下倡议: 继续阅读

四季更迭 云上公祭 ——2022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动在福寿园海港陵园举办

| 企业清明要闻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人相应,物候相通。四季如禾,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3月20日,第十四届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动在福寿园海港陵园隆重举行。活动以“四季更迭 念随心生”为主题在线上线下进行“云公祭”,让清风拂袖,花香暖怀,追念亲人先辈,寄托清明思念,宣传“错时祭扫、文明祭扫”的新风尚。 继续阅读